庞舸Sway派
252.9万

庞舸Sway派

主播:庞舸
下班路上的音乐甜点,摇摆不停的律动周末。庞舸Sway派,派送好音乐。 新浪微博:DJ庞舸 。微信订阅:Allenpangge
节目(108)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庞舸

庞舸

None
关注
庞舸的扒音盒
3.7万
庞舸的扒音盒,远离煽情,深扒音乐!每天一首经典音乐加上庞舸的赏析,只花10分钟,利用碎片时间实实在在提高你的音乐素养和品味。   从此,周一到周五,人头攒动的地铁上,昏昏欲睡的床上,枯燥乏味的跑道上,你都可以去享用一份精心烹制的音乐小食,在音乐中品味人生,在故事中感受律动。   新浪微博:DJ庞舸 。微信订阅:庞舸船播
庞舸Sway派
252.9万
下班路上的音乐甜点,摇摆不停的律动周末。庞舸Sway派,派送好音乐。 新浪微博:DJ庞舸 。微信订阅:Allenpangge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朱利尼《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朱利尼《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这套专辑是朱利尼指挥爱乐管弦乐团、新爱乐管弦乐团,演奏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悲剧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 《c小调第一交响曲》作品68,作于1855年-1876年。此曲充满了斗争、烦恼、苦闷、失意、喜悦等人间七情六欲的交织,是遍历人世沧桑者最伟大的精神安慰,也是勃拉姆斯留给世人的精神至宝。有趣的是,这部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中某个主题与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曲调极为相似,不负其“第十号交响曲”之美名。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73,1877年夏天。此曲不再以表现悲剧性和英雄性为主,而是着力谱写一首纯朴感人的浪漫主义田园诗,有点像“日落时分的荷兰”风景画,或者说保持着古风的维也纳的诗意画页,整个作品沐浴在宁静、柔美、明朗的光辉之中,是一种欢乐的生活感受。 《F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90,作于1883年。此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时诞生的,他那时“倚着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莱茵河与周围荡漾着黑森林的清新”。擅用木管,素描自己的矜持和细腻。第三交响曲,与第一和第四一样,总充满着“反省的怀疑”。纠缠的潜涌最终都自行寻取到光明的暖流。定音鼓轻轻在旁,潜涌捂住被暗礁划破的伤处若无其事向前奔去;高山在顶上。当尾声落入沉稳平和时,已是心灵澄澈,夕色透明。 《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98,完成于1885年,同年十月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首演。此曲和其他三部交响曲在性格上迥然不同:第一,它具有前三首交响曲中所没有的忧愁色彩,即后人所说的“古典悲剧性”。其实在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发忧愁的情思,但像此曲这样,以忧愁作为乐曲的基调,却属首次。它的第二特征是,全曲以“古老”的手法写成。当然,古老、典雅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所显示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本交响曲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一直未能得到普遍的理解。但此曲的深刻隽永,终于逐渐被听众所接受。
1.7万18
卡萨尔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卡萨尔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贝多芬是第一个赏识大提琴音色美的。他的大提琴奏鸣曲,岂止是音色美,它的琴声,在贝多芬笔下更具有诗意与哲理。曲中的大提琴质感迷人,纯净得宛如春水般柔美,闲适如羽、思绪如潮。正如贝多芬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第三号大提琴奏鸣曲(Op. 69)完成于1808年,是五部《大提琴奏鸣曲》中最优美,最感人,也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首乐章两件乐器互相唱和,心有灵犀;次乐章又似乎在激烈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第三乐章时而深情款款,时而相互竞赛,你追我赶,深情和激情交织为一体。这部作品给人印象最为深刻,整个作品充满力度、速度的对比和思想感情的强烈变化。 第四号大提琴奏鸣曲;G大调,OP.102.1,作于1815年。OP.102的两首,为舒庞吉四重奏团的大提琴手林格所作,呈献给艾德蒂伯爵夫人。这一首的结构极其自由,全曲由5部分构成,是从头到尾一贯演奏的单一乐章形式的幻想曲风格奏鸣曲。演奏时前两部分和后3部分之间有一小节休止符。此曲有时表达抑郁,有时表达苦笑,有时表达幽默,被认为是晚期作品的开端。 第五号大提琴奏鸣曲,D大调,OP.102.2,作于1815年,在各乐章中使用的对位、终乐章中使用的赋格方法,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是5首中的顶点。共分为3乐章:1.灿烂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在呈示部中,第一主题多少有些威严,大提琴奏出雄大的A大调第二主题,两者以交替的变奏进行反复。发展部移调非常频繁。2.充满感情的很慢的慢板,D小调,3段体,这是一个充满愁伤的乐章,开始的主题令人感觉像是宗教的圣咏。第二段一扫前面哀愁的气氛,以明朗的D大调开始,两件乐器以流畅优美的对位法向前进行。对话过后,又柔和地交织在一起。第三段回到哀诉,是第一段的变奏,哀诉中有平静的自省。3.快板—快板赋格,D大调,先展开四声部赋格,在赋格中,主题的回转经过扩大,力度也巧妙地加以变化。大提琴呈示新的第二主题后,又展开壮大的二重赋格。
2.6万12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伯姆》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伯姆》
这张专辑是奥地利指挥家卡尔·伯姆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乐团。 卡尔·伯姆(Karl Bohm,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奥地利指挥家,二十世纪著名的指挥大师。卡尔·伯姆指挥音乐作品,给人以纯正、端庄、沉稳、深厚的感受,而不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和浮躁的情绪。伯姆的音乐手法是简洁、清爽、有力,排斥了浪漫主义的过度伤感,也不沉溺于放纵的技巧表现,实现了平衡巧妙、音响柔和、节奏稳固的音乐效果。 在音乐内在意义的表现方面,伯姆的方法是不过份地注入感情,不牵强地借助理念和逻辑来表达作品,而是从作品固有的形式中去把握其内在的美;例如在指挥瓦格纳歌剧时,伯姆也不是突出、夸张瓦格纳的激情和虚华的浪漫情感,而是化泛滥为收敛,将纯粹的内在音乐精神凝聚起来,表现出紧张、庄重的美。 卡尔·伯姆是一位对艺术极其认真严肃的指挥家,亦是一位典型的继承维也纳传统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是严谨、端庄、自然、质朴和深邃。伯姆诠释作品时,总是抱着一种客观笃实的态度来研究作品的内容,并力争用一种明确朴素的手法来引导乐队表现出作曲家的意图,从这一点看来,他是一位富于理性的指挥家,而正是这种有着极强控制力的理性,才使他将古朴的维也纳风格保持得那样正统、完好和自然;伯姆的指挥有着异常高雅的意境和气质,人们可以从他指挥演奏的乐曲中感受到一种丰富的艺术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性,总是力求作到朴实、稳重和深厚。 伯姆在20世纪指挥艺术史上,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德奥歌剧和交响乐指挥权威;在歌剧方面,他对莫扎特、贝多芬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有着权威的演释,而这其中又尤以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最为突出——对于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来说,他的演释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这位大作曲家兼大指挥家,不但是伯姆在艺术上的一位恩师,同时也是他的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 伯姆作为交响乐指挥家也有着极为光彩的业绩,他对于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大量交响音乐作品,都有着很有特色的演释。伯姆虽然一生中指挥了大量的作品,然而他却不是一个指挥曲目丰富的指挥家,这种情况是与他本人的个性、气质和精神素质有着很大关系的;他一生基本只指挥德奥作品,对于其它国家的作曲家他几乎是从不过问的,在富于理性的德奥作品中,伯姆却真正找到了适合他个性发展的途径。
1.2万11
绝对的声音2020
绝对的声音2020
这张专辑在莎比·欧空灵的嗓音与钢琴琴音中揭开序幕;小提琴大师亚弗·泰勒弗森与老搭档克罗·奥恩的珍贵录音失而复得,二位音乐巨匠再现民谣大师佛斯特心中永远的“金髮珍妮”;汤姆·威兹的《寻找周末夜之心》由史帝夫·史特劳斯诠释,少了一份愁苦,多了一份温暖;《当你还年轻》是挪威歌手伊诺·法拉献给妻子的歌曲,回忆年少的时光;作曲家兼鼓手史诺尔·寇克再展创意,以《心田》探索爵士乐根源;妮基·派洛特以《若是我把心交给你》向传奇“少女歌手”桃乐丝·黛致敬;克利斯·琼斯唱着“醒来吧,醒来吧,亲爱的珂芮”,绝妙的吉他伴奏让人大呼过癮;《迷雾~山本刚2019横滨现场》掀起了发烧友的一阵狂热,清丽淡雅的《小蜻蜓》借着钢琴三重奏化为千言万语;丹麦天后汉娜·鲍儿以灵魂嗓音演唱《为我画张画》,韵味十足;《情不自禁爱上你》由莎比·欧甜美清唱唤醒灵魂最深处的感动;钢琴诗人凯特尔·毕卓斯坦的琴音永远是抚慰人心最好的良药,透过音符抚平伤痛;女歌手绮拉·史科芙失去挚爱之后,借着音乐勇敢面对伤痛唱出《紫色天空》;《阿兰费兹协奏曲》安娜斯塔西亚用小提琴詮释,别有一番风情;乐坛新秀大提琴家珊卓·莉德·哈嘉挑战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音乐中无尽的思念却饱含坚强的意志,彷彿听到潘朵拉留给世人的最后遗产——希望。
4.1万14
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阿格丽奇与迪图瓦指挥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一、第三钢琴协奏曲》、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阿格丽奇这位当世最特立独行的杰出钢琴家,不常灌录唱片,许多录音都是她的现场演出。这是少数特地进录音室灌录的专辑之一。录音中她弹奏自崛起乐坛以来就引人称道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并加录了《第一钢琴协奏曲》。阿格丽奇性格中叛逆和独特的部份,有许多地方和普罗科菲耶夫这些协奏曲相当接近,而她也从马加洛夫和罗斯特洛波维奇那里听到许多关于普罗科菲耶夫的轶事,加深了她在诠释这些乐曲时独特的风格。阿格丽奇在还是学生时,就是听着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起床的,她的室友总在她睡觉时就练习这首协奏曲,让她在潜意识里吸收这首协奏曲的各种风貌。日后更因为与马加洛夫这类俄国钢琴家相熟,学得了俄国人的诠释手法。 阿格丽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熟稔程度,己到了随时要她从睡梦中起来弹奏,她都可以如履平地般的轻易,这首协奏曲已经深入她的潜意识和脑海中,如今她在事隔30年后再度灌录此曲,意义自是非比寻常,显示她已有自信走出她年轻狂傲的阴影,树立成熟钢琴名家的风范。她与前夫迪图瓦合作,另外灌录了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这是巴托克晚年后采取中庸、抒情路线后的作品,音乐题献给他的爱妻,经常流露出温暖的一面。阿格丽奇在探索了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协奏曲后,再探索这首近代最伟大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也自有她不凡的诠释典范。
3.2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