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81】-飙车电音,给你极速驾驶的十足马力

00:00
18:3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贝乐Eric

贝乐Eric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贝乐Eric
关注
王牌歌手
796.1万
音乐燃爆你的兴奋点。孔杰的音乐空间
EDM
190.0万
电子音乐Electronic Dance Music,动感时尚!小众独享!蜻蜓FM独家播出。
音乐摩天轮
107.7万
摩天轮·每天一首歌。城市快节奏,让你慢步前行。蜻蜓FM独家播出。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桑松·弗朗索瓦》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桑松·弗朗索瓦》
这张专辑收录了桑松·弗朗索瓦的演奏录音,包括肖邦、莫扎特、巴赫、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独奏作品。弗朗索瓦所演奏的肖邦的不同作品风格迥异。《即兴曲》的演奏是那样的生动和鲜明,飘逸而富有表现力,staccato(断奏)的运用随心所欲。在Op.36中,他改变了leggiero(轻巧的)的速度;他的《幻想即兴曲》Op.66令人耳目一新,结尾部分完全是marcato(着重的),甚至不用踏板。他自作主张地删去了《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重复段,八年后当他第二次录制这部作品时依然如此。这两个版本听起来惊人地相似,不过这个早先的录音在音色上圆润和丰满,流畅而清晰,技巧的表现也更为出色。他对于四首圆舞曲的演奏各有千秋,虽然听上去略显的老旧感,但就某种程度而言这正是那个时代法国学派的演奏风格。弗朗索瓦运用他非凡的技艺使《叙事曲》听上去是如此的令人不可思议,Op.23和Op.38他通过浓烈情感色彩来体现agitato(激动)和presto con fuoco(热情的急板)。相反,在后两曲中他表现得却是那样的平静和安祥。 在演奏他最擅长的德彪西的作品时,弗朗索瓦几乎难寻对手。他的老师Marquerite Long是德彪西的挚友,同时也是一位福雷作品的倡导者和诸多作品的首演者,手把手地将其演出的心得教给他。当提及德彪西时,他说:“我想没有人会比他更能制造梦幻,他能捕捉到镜子中一切虚幻的东西。”在他《L'isle joyeuse》或《Clair de Lune》的录音中,你能感到他的这种理解。弗朗索瓦对于Pour le piano中的托卡塔的演奏可谓登峰造极,技巧上无懈可击,乐曲的表达自始至终令人迷醉不已。他演奏的福雷作品同样色彩缤纷、优美且不缺乏力度。 当然,作为大师,舒曼的托卡塔应该在他的曲目范围内。然而,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很少有法国演奏家去尝试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除了浪漫主义的作品,拉威尔和普罗科菲耶夫也是弗朗索瓦的最爱。他在美国首演了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协奏曲》,也许他想借此与他最敬仰的霍洛维兹比肩,他录制了这位俄罗斯作曲家的《托卡塔》和《第七钢琴奏鸣曲》。
2.0万29
莱昂斯卡娅《舒伯特·奏鸣曲、即兴曲》
莱昂斯卡娅《舒伯特·奏鸣曲、即兴曲》
这是钢琴家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1985-1997年的舒伯特作品演奏录音。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的演奏在朴实中现真情、在淡泊中见伟大,以自由心灵照亮作曲家幽微的乐思,在琴音里诉说平凡中的不平凡。她长期演奏舒伯特的音乐,并系统灌录了舒伯特的独奏作品,尤其偏爱舒伯特晚期创作的大型奏鸣曲。 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Elisabeth Leonskaja)1945年出生在乔治亚共和国首府提比利希(Tbilisi)一个单纯的律师家庭。她按部就班地学习,11岁和乐团合作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12岁演奏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17岁时则在罗马尼亚恩奈斯可大赛(Enescu Competition)夺冠。这次胜利让伊丽莎白一战成名。原本已要在提比利希音乐院就读的她,从布加勒斯特返回故乡途经莫斯科,就被莫斯科音乐院钢琴系主任“抓”到系上,不经考试就成了学院新生。伊丽莎白在莫斯科的老师鼎鼎有名的米尔斯坦(Yakov Milstein)。米尔斯坦个性内向而谦虚,虽非活跃舞台的演奏家,却是热中学术、著作等身的大师。他曾是莫斯科四大门派中伊贡诺夫(Konstantin Igumnov)的学生与助教,而伊贡诺夫又师承李斯特晚年弟子西洛第(Alexander Siloti),一向以独到且深入的李斯特诠释闻名。米尔斯坦承传大师,所撰写的李斯特传记,至今仍是俄国学派的经典之作。
40644
斯美塔那四重奏《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
斯美塔那四重奏《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
这张专辑收录了德沃夏克的两部室内乐作品:1、由斯美塔那弦乐四重奏演奏的《第12弦乐四重奏》;2、由斯美塔那弦乐四重奏与小提琴家约瑟夫·苏克、大提琴家约瑟夫·胡赫罗合作,演奏《A大调弦乐六重奏》。 《F大调第12弦乐四重奏“美国”》作品96,作于1893年。在此之前,德沃夏克于1892年9月应邀担任纽约音乐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他全家一同前往美国。在美国,有两点使他深为感动。当时德沃夏克作品便使用了美国黑人音乐素材,怀着极深的浸溢着斯拉夫波希米亚人身处异国时浓郁的乡愁,写下了这首堪称19世纪最杰出的捷克室内乐,一部世界室内乐文献中傲视群雄的杰作。全曲共分四个乐章,旋律朴实优美,节奏欢快轻巧,具有黑人灵感风格(黑人灵歌有两个特征:大量运用了的五声音阶为旋律音;运用更多的切分音节奏。乐章与乐章之间环环紧密相扣,结构紧凑,整首曲调动听之极,引人入迷。 《A大调弦乐六重奏》作品48,作于1878年,弦乐六重奏的乐器配置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两把,这部弦乐六重奏拥有众多漂亮的旋律,声音的色彩也是极具特色。小提琴音色明亮,而且配合出来的和声色彩也非常迷人,是那种特有的斯拉夫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提琴的声音比较低沉,虽然暗淡一些,但暖厚舒服。大提琴虽然很少作为主角出现,但两把大提琴使得音色更加饱满浑厚,因此使得这部作品在声音上也非常迷人。这部作品的编排也是与众不同,乐章竟然能没有慢板乐章,除了第三乐章是一个急板之外,其他3个乐章的速度和情绪基调比较接近,第一、 二、四乐章都含有速度不太快的快板,这样就使得整部作品听起来也并不累,而且还能非常自然地融为一体。拥有优美动听的旋律,加上民族气息浓郁色彩的音色,使得这部作品非常具有吸引力,绝对是一部不可不听的室内乐作品。
9144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