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爱上电影
28.5万

当音乐爱上电影

主播:未来
当音乐爱上电影
节目(94)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未来

未来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未来
关注
当音乐爱上电影
28.5万
当音乐爱上电影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美艺三重奏《海顿钢琴三重奏全集》
美艺三重奏《海顿钢琴三重奏全集》
这套9CD合辑是美艺三重奏演奏的海顿全部《钢琴三重奏》作品。当这套专辑最终完成时,获得了几乎全世界的赞誉,包括留声机1979年的“年度最佳唱片奖”。美艺三重奏的演奏自始至终都是出类拔萃的、充满活力的、精致的,对丰富多样的音乐有着敏锐的反应。九张唱片中的六张超过一个小时,包含了丰富而辉煌的音乐,大部分的演奏都是非常恰当的,录音也温暖和精致,这是一套可以一辈子聆听的曲目。 这是第一个和唯一的海顿钢琴三重奏全集,被《留声机》编辑认为是有史以来100个最伟大的录音之一。获得“企鹅三星带花”、“留声机唱片大奖”等殊荣。 《企鹅激光唱片指南》:我们通常不可能称赞一套唱片是“经典”的,但这套唱片可以用这些词语来描述,因为美艺三重奏的演奏,当之无愧享有音乐界最高的荣誉……这是一套海顿爱好者都不能错过的音乐,如果你一人流落荒岛,有这套音乐陪伴足矣。 海顿的钢琴三重奏值得更多的关注。正如音乐爱好者所知,这些作品与他的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一样令人满意,而且数量众多。然而,它们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真正的三位一体。从本质上讲,海顿将小提琴奏鸣曲的小提琴和钢琴部分加入了大提琴部分,增强了当代钢琴的低音。这并没有以任何方式抑制音乐的质量,但它阻止了现代钢琴三重奏的发展,因为大提琴家通常想做一些更令人兴奋的事情。所有人都称赞美艺三重奏,因为他们理解,音乐品质比器乐演奏更重要。
12.4万121
朗帕尔、拉斯金《长笛与竖琴的对话》
朗帕尔、拉斯金《长笛与竖琴的对话》
这张专辑是长笛演奏家朗帕尔(Jean-Pierre Rampal)与竖琴演奏家拉斯金(Lily Laskine)合作的录音。 专辑第一首,长笛与竖琴以对话的方式,展示了《绿袖》这首古老的英格兰民歌那朴素动人的美妙旋律。克鲁姆菲欧兹的《F大调长笛和竖琴奏鸣曲》是一首典型的法国作品,这首动人的长笛曲依旧保留了一些古典乐派的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G大调长笛与竖琴的引子和变奏》中,罗西尼成功地运用了歌剧序曲的创作手法,这个别出心裁的处理让我们想起他的著名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灰姑娘》。 被德彪西喻为“情种”的福雷,其和谐而精妙的《摇篮曲》中两种色彩差异极大的乐器组合表明了当时音乐领域的一个创新,这也许就是现代音乐的雏形。 《为长笛和竖琴而作的间奏曲》充分显示了伊贝尔在节奏与和声方面的非凡才华。乐曲一直用两种乐器的对话渐进发展,其舞曲风音乐万为自然优美。达玛斯的《长笛与竖琴奏鸣曲》是专为本专辑的表演者朗帕尔和拉斯金而创作的。是一个集丰富的器乐技巧与音乐美感于一身的美妙作品。德彪西的《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是他晚期创作的著名作品之一,乐曲中三种乐器的节奏和色彩的高妙把握,魔幻般地勾起了人们对整个法国音乐历史的回忆。德彪西所创造的独特的音乐语言,使他的名字载入音乐史上的重要篇章。长笛与竖琴的法式浪漫,让聆听者充分地体悟到恬静幽雅的景致与内涵。
2.1万14
李沛《小提琴专辑》
李沛《小提琴专辑》
李沛演绎法兰克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及贝多芬的《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更是向难度桃战;这两首奏鸣曲都非常华丽,是室内乐音乐,常见的曲目,很多世界顶级大师都拉过,珠玉在前,难免作出比较。 李沛今次是使用一把1734年的斯特拉瓦里名琴,先谈法兰克那首乐曲,法兰克这首乐曲是他晚年时较为成熟的作品,演绎这首乐曲的最大难度就是害怕浪漫得来激情过了火,难得的是李沛和周晓娜的合拍是水乳交融,一开始的序奏就显示了两人的艺术修养,造句清新流畅;李沛的小提琴由始至终都散发出浪漫的芬芳,而钢琴部份又充满想象力。那支名琴在李沛手下,音色甜而不腻,没有故意的造作,单就运弓的造诣而言,李沛已臻大师级的水准,而且气质高雅,前途无可限量。 贝多芬《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又称为《克莱采奏鸣曲》,更是一众小提琴家Show Quali之作。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是一首气魄雄伟的优秀作品,李沛在开头慢板的序奏,己尽显功架;乐声悠扬,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在进入行板变奏的第二乐章,在温和中仍然雄浑有力,音响画面变化多端,而其音准更是无懈可击;第三乐章是急板,李沛的演铎由始至终一直扣人心弦,小提琴和钢琴的对答,更使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10716
特丽莎·皮蕾兹《超时空大提琴》
特丽莎·皮蕾兹《超时空大提琴》
来自美国的女大提琴家特丽莎·皮蕾兹,论知名度和灌录唱片的数量都不能和当代当红的大牌大提琴家相比,但这绝不意味着她是一位技艺平凡、缺乏内涵修养的音乐人,正相反,特丽莎·皮蕾兹是一位锐意求新求变,不拘泥于传统大提琴演奏模式的音乐家,她的这张《超时空大提琴》就以精湛的演绎和新颖而又不落俗套的编配手法,让听者耳目一新。 《超时空大提琴》其实是特丽莎·皮蕾个人精选辑,碟中的13首乐曲,是她分别与三组伴奏乐团合作灌录的。Track1~4录制于1995年9月,出自特丽莎几年前风靡发烧界的专辑《跨界大提琴》,合作者是哈罗尔德·法伯曼指挥的全明星敲击乐团(这队人马曾灌录另一张发烧天碟《敲击卡门》)。Track7、10录制于1999年10月,合作者是著名编曲家、钢琴家提姆·高曼与他组织的室内乐团,录音地点是著名的美国加州天行者录音室(该录音室是经典影片《星球大战》的音效制作机构,曾炮制过无数发烧录音)。其余7首乐曲录音时间和地点同Track7、10,但录音制作方式略有不同,合作者则换成作曲家提姆·詹尼斯和他组织的室内乐团。 应该说,《超时空大提琴》的卖点并不在炫技,特丽莎·皮蕾兹从头到尾并不刻意挑战高难度的技法,但她的演奏相当稳健,而且运弓非常富于歌唱性,让人听得很舒服。这张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编曲者使原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音乐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创意十足。像海顿的《小夜曲》、舒伯特的歌曲等这类通俗古典作品,用轻爵士乐的手法来编配,不仅不显得庸俗生硬,听起来反而像原本就是为演奏所写的乐曲那样自然巧妙。与特丽莎·皮蕾兹合作的三支乐团各具特色,表现都十分精彩。 这张唱片的音质之佳集中体现了SACD技术的优越性,主奏大提琴录制得太漂亮了!丰润温暖、细腻的音质是以往在传统CD录音上从未听到过的,足以与最佳效果的LP黑胶碟相比拟。出自《跨界大提琴》的Track1~4与原来已经很靓声的旧版24K金CD相比,在细节上要丰富得多,而动态范围也明显扩大不少。带有环绕声效果的乐曲与双声道立体的同曲版相比,令人产生分外强烈的置身现场感,伴奏乐团似乎围绕在听者周围,一件件乐器的发声定位清晰无比,恍若触手可及。Track13《绿袖子幻想曲》是以著名的英国民歌曲调改编的乐曲,音响画面绚丽多姿,电子乐器的点缀错落有致,敲击乐器的金属质感像真度极高,是极具考机价值的一曲。
907513
马舒尔《贝多芬·第五、七交响曲》
马舒尔《贝多芬·第五、七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五、七交响曲》。马舒尔把贝多芬交响曲中的戏剧因素发挥至极致,他为贝多芬交响乐的调色板增添了无限丰富的色彩,他特别使贝多芬管弦乐结构中的内在性得以充分袒露。无论是音色的温暖程度还是音乐的感染力,马舒尔的版本都是那么令人感到亲近,那么震撼人心,真挚朴素的情怀直达胸臆,爱的暖流涓涓滴入心田。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作品67,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部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生活中有苦难、失败和不幸,也有欢乐、成功和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是,人不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随时与厄运抗争、战胜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才能建立起丰功伟绩,这就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中心意蕴。整部交响曲以四个乐章的形式从多方面揭示了这种斗争性思想,其中的第一乐章充满紧张性、严峻性和悲怆的气氛,是整部交响曲的基础,体现出各种情绪的对置和人内心最尖锐的矛盾。 《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完成于1812年6月。此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18837
布伦德尔《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2》
布伦德尔《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2》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马里纳爵士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最杰出的十一部钢琴协奏曲。《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评语:看到这组由布伦德尔和马里纳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不禁使音乐迷怀念起LP的美好时代;但今日竟以中价版复出,新一代乐迷真是太有耳福了!这些钢琴协奏曲并非古乐形式,节奏与表情都很爽朗明快,刻画出作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布伦德尔他强烈的流动感也表现出鲜明的古典情韵。就算你有再多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录音,哪也不能独缺这套。 只有聆听了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你才会知道生活中还有这么美好的事物存在。那弦乐的庄重宽广、钢琴的清脆委婉、加上管乐的温暖浑厚,可能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动的。布伦德尔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丝丝入扣的合作,几近天衣无缝。布伦德尔的演绎经过深思熟虑,思绪连贯、手法细致。他的表现精雕细琢,乐团又衬托得恰如其分。听《第23协奏曲》第一乐章,留意木管与钢琴的和声效果,就知道这些演奏绝非凡品。总的来说,布伦德尔较少“个人色彩”,一切都是中规中矩,但是你却永远无法再加挑剔,也无法要求更多。 专辑的演奏家与指挥、协奏乐团均是莫扎特作品的最佳诠释者。这套专辑当时曾经是其当家作品,录音水准极高,音色温暖、定位准确,钢琴的声音真可谓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值得珍藏、聆听。 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最重要也是最富有成就的体裁,假如18世纪没有莫扎特,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他那个时代,他在钢琴协奏曲领域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哪怕是海顿。他的钢琴协奏曲不但确立了18世纪协奏曲的新标准,而且也是他一生全部创作活动的显著代表。莫扎特为钢琴协奏曲树立起的至高无上的标准一直影响到19世纪,无人能够超越,贝多芬也不过在这个领域与他并驾齐驱罢了。 在可以编号的27首钢琴协奏曲中,后9首为其核心之作。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协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像他的其他体裁的作品一样,虽无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但却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出人意料的转换、不同感情的对照。无论在艺术反映速度的敏捷上,还是在骤然产生的意境的明确以及急剧转换的形象的清晰上,他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十八世纪即兴表演艺术的精华所在。
369315
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双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双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莫扎特的两部作品,获得《企鹅唱片》三星戴花的最高评价。 一、吉列尔斯与伯姆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演奏中,吉列尔斯干净利落的处理方式、烈火一样的热情,在其他人演奏莫扎特的时候,是很难听到的。当然,指挥大师伯姆的强大力量没有使他的乐团处在下风,如同太极一般以柔克刚,以慢打快,使得这个录音成为了经典; 二、吉列尔斯携女儿埃琳娜·吉列尔斯,与伯姆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双钢琴协奏曲》。吉列尔斯父女携手演奏,配合得相当默契,充分展示了莫扎特作品的魅力,另外指挥大师伯姆对于莫扎特作品驾轻就熟的驾驭能力,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甜美、清纯的音色相融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使这部《双钢琴协奏曲》更具有迷人的魅力。 《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完成于1791年。被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称为“莫扎特的精神遗嘱”,是作曲家留给世人的最后的心声。从听觉感官出发,此曲流畅悦耳、歌唱自如;从理性思维出发,此曲有着深厚的形式造诣与高超的写作技巧。《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就是作曲家直面死亡的最后心声,第一乐章似是在诉说往事,有悲有喜,但波澜不惊,娓娓道来。第二乐章一切归于平静,优美而不沉溺,是对人生与死亡的最后思索,没有了无奈,没有了惆怅,只是坦然面对。第三乐章是对人生的最后回眸,与死亡渐行渐近的莫扎特,面对死亡时已不再挣扎,所有苦难最终得到了安息的宿愿,平衡美在此作品中达到极致。 《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K.365,作于1779年初。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