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听]那时候 那音乐 那台湾

00:00
01:44:59
主播信息
月野兔Rabbit

月野兔Rabbit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月野兔Rabbit
关注
摇滚不停乐
58
锁定蜻蜓直播间,摇滚不停乐。主播微信:rabbit9995,公众号:良品FM,更多精彩等着你~~
《听见良品》
--
我是月野兔,很高兴,认识你。主播微信:rabbit9995,公众号:良品FM,更多精彩等着你~~
小兔酱の深夜食糖
--
真幸运,遇见你。主播WX:rabbit9995 // 公众平台:良品FM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哈丝姬尔《1951-1960演奏录音辑》
哈丝姬尔《1951-1960演奏录音辑》
这套专辑是钢琴大师哈丝姬尔1951-1960年的录音全集。 哈丝姬尔的演奏没有撼人心肺的力度,也没有一泻千里的激情,更没有火花四溅的技巧。她的魅力表现在俯首即拾的自然、一尘不染的纯净、婀娜多姿的妩媚。坎坷的命运没有使她沉沦,反让她的音乐充满了神秘的活力,使她在诠释莫扎特的音乐时将其中的童真表现得更透彻,彷如让听众触摸到莫扎特的灵魂。难怪李帕蒂也称她是"最似莫扎特的莫扎特演奏家”了。 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是哈丝姬尔晚年与年青的葛罗米欧合作最令人倾倒的录音。比利时学派的葛罗米欧以典雅绮丽的诠释与哈丝姬尔的质朴自然珠联璧合,平和的应答、默契的配合、相互的烘托,将莫扎特音乐中的和谐美表现到了极致,两人没有耀目的炫技、出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只有两颗心灵在遥相呼应的心语。 除莫扎特外,舒曼是哈丝姬尔留下录音较多作曲家。舒曼的钢琴协奏曲是一部充满浪漫激情的作品,它虽不像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那样具有汹涌澎湃的气势,但也可说是热力四射了。哈丝姬尔的演奏与她弹奏莫扎特时相比彷如判若两人,雄奇的气象、坚实的造型,与娇弱柔媚的女性风格简直大相径庭。    作为一个女性钢琴家、况且多病体弱,哈丝基尔深知自已绝无可能与力量型的男性钢琴家匹敌,因此她除了在曲目上尽量避免那些太过消耗体力的作品外,在审美取向上更偏重于细腻柔美的婉约型。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大都是体现力度美的作品,哈丝姬尔选择的第17和18两首虽不属最讲力度的作品,但是一派阳刚味,在1955年的录音哈丝基尔却能将它们弹得清秀温婉而不失雄健。与巴克豪斯、李赫特等力量型钢琴家比较可谓相映成趣,是个十分另类的贝多芬。
29
87
赫克、海尔姆申《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
赫克、海尔姆申《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玛丽-伊丽莎白·赫克与钢琴家马丁·海尔姆申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两部《大提琴奏鸣曲》。 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五部《大提琴奏鸣曲》堪称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受其影响和启发,勃拉姆斯也创作了两部《大提琴奏鸣曲》,但是创作年代却相隔了二十多年。《第一奏鸣曲》多有室内乐风格,以较低的音区表现沉郁凄苦之情;《第二奏鸣曲》则具有戏剧性和交响乐写作手法,有较多的高音区明亮音色,具备明朗热情的性格。两首作品均美不胜收,以直入人心的旋律和细腻的感情表达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室内乐精品。 《e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作品38,完成于1865年。其时勃拉姆斯正经历丧母之痛。太多的哀恸与忧郁,难言的心思愁绪,以及回忆中的欢笑与相聚等等,均以一把大提琴和一架钢琴之间绵绵不尽的对话展开,成就了这首三个乐章均为小调的、气息宽广朴实动人的佳作。 《F大调第二大提琴奏鸣曲》作品99,与《第二小提琴奏鸣曲》同时完成于1886年,瑞士托恩湖畔。此时五十岁开外的勃拉姆斯已经完成了四首交响曲,具备更完善的创作技巧和更成熟的思想境界,正处于创作顶峰期。这首奏鸣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乐句宽广,乐思充满欢乐与伤感等多重意味,成为勃拉姆斯的力作之一。
86
7
李沛绫:Long Stay 2020
李沛绫:Long Stay 2020
白天夜晚、幕前幕后、工作家庭 「女生应该要适时宠爱自己,内在外在都要兼顾」 以往在戏剧(飞龙在天、娘家)表现亮眼的李沛绫,14年后因郑进一老师的鼓励『你应是属于在舞台上、属于大众的,而不是只限于在家庭里』 ,决定重新以不同的姿态回归舞台。首张EP由郑进一老师担任音乐制作人,为李沛绫量身打造,使歌曲意境原始且真诚并拥有浓厚想象;期盼让观众可以看到百变全方位的李沛绫。 喜欢律动感强烈曲风的李沛绫,尝试在《GOGO女王》中抽取某部分的自己,并在歌曲中放入感受字词增强意境,鼓励现代女性遇到任何困境或环境的变迁,都能够不要放弃自己原有的梦想!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找回自己,不要畏惧做自己的女王,接受不完美才能让一切更完美!而《一个人的LONGSTAY》是郑进一老师睽违许久的新作,老师特别称赞李沛绫是天生的歌手,特别是老师独门的气声式唱腔,李沛绫一点就通,诠释歌曲丝丝入扣,浅浅的像是女生们在诉说女人的内心话。 《GOGO女王》、《一个人的LONGSTAY》都是由李沛绫亲自作词,创作风格写实真诚,逐字构筑成清晰的印象 ,写下女人内心的话语,汲取如水般的细腻音流,让音乐自然渗入心中。录音时,在郑进一老师的指导下,李沛绫用颠覆以往唱歌的惯性表现,更衬托出李沛绫真诚的嗓音,细细品味女人对爱的追逐与裹足。
230
2
约翰·威廉姆斯《柏林音乐会》
约翰·威廉姆斯《柏林音乐会》
这张专辑是约翰·威廉姆斯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现场录音,电影配乐创作之经典、演奏之精彩,莫过于此。这份录音除了让人们再度见证到这位在电影配乐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作曲家的辉煌,也捕捉到了由世界上最伟大的管弦乐队之一演奏的这场独特音乐会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能量,在约翰·威廉姆斯指挥棒下,音乐家们为他的乐谱带来了非凡的音调美感和强度。 对于这场音乐会,约翰·威廉姆斯表示:“非常感谢女士们,先生们,今晚和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宏伟的大厅,就像一个神奇的房子。我想告诉你们,我有幸能和你们一起来到这个大厅里,站在也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管弦乐队——柏林爱乐乐团的前面。对于任何音乐家来说,站在这个管弦乐队的前面,无论多么谦逊或伟大,都能和你在一起度过这几个时刻,这确实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和特权。我非常感谢柏林爱乐这个邀请以及与你们在一起。” 几十年来,约翰·威廉姆斯塑造了电影音乐的历史和声音,他那些令人难忘的主题配乐和完美的编排为现代一些最好的电影增添了色彩。他广泛的目录还包括其他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以及他自己的电影主题的创新改编。他不仅是纯粹的新浪漫主义者,还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调解人,他善于使用20世纪的技术,打破调性的界限,并以其完整的交响乐声音,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音乐架起了一座桥梁。
54
25
阿卡多《皮亚佐拉·再会诺尼诺》
阿卡多《皮亚佐拉·再会诺尼诺》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阿卡多与意大利室乐团合作,演奏皮亚佐拉的几部作品。 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Astor Pantaleon Piazzolla,1921年3月11日-1992年7月4日)阿根廷作曲家以及班多纽手风琴独奏家。以全方位系统的古典音乐训练为基础,创造性地融合传统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的作曲风格,将探戈音乐从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乐提升为可以单独在舞台上展示的具有高度艺术性,并能表达深刻哲理的纯音乐形式,并由此创立了“新探戈音乐”乐派,成为阿根廷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及南美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在阿根廷,皮亚佐拉被尊称为“探戈之父”及“阿根廷国宝”。 《再会诺尼诺》作于1959年。此曲是皮亚佐拉为其父所作之挽歌,也是他最著名以及最具风格代表性的曲目之一。原曲以五重奏编制呈现,乐器包含班多钮手风琴、钢琴、小提琴、电吉他以及低音大提琴,现在则被广泛改编为各种不同编制演奏。 皮亚佐拉曾在1980年回忆他在创作这个作品时说道:“当时,我好像被天使包围着,使我写出如此绝妙的音符,我甚至对这一切深感怀疑。”皮亚佐拉至少采用了二十种不同的配器来演奏这首作品,可以说这个作品一直伴随了他的整个一生的演奏生涯。也有人将Adios Nonino直接译作“再见,爸爸”。
29
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