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亲爱的古典
51.3万

晚安,亲爱的古典

主播:DJ阡陌
文艺与理性、精致与旷达。古典DJ阡陌 治愈系女声×科班专业,以文艺的方式,为你打开古典。给你干货,治愈你的失眠…… 读书、电影、音乐 也许我们不能常常去远方 但是 千万不要把生活过成苟且的样子啊!
节目(66)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DJ阡陌

DJ阡陌

读书、行走、听音乐、看电影——就算不能常去远方,也不要把生活过成苟且啊。
关注
魔法音乐学院
5.7万
音乐有魔法 这里是最适合孩子的古典音乐城堡
晚安,亲爱的古典
51.3万
文艺与理性、精致与旷达。古典DJ阡陌 治愈系女声×科班专业,以文艺的方式,为你打开古典。给你干货,治愈你的失眠…… 读书、电影、音乐 也许我们不能常常去远方 但是 千万不要把生活过成苟且的样子啊!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艾森巴赫》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艾森巴赫》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的演奏录音,包括舒曼、舒伯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对艾森巴赫来说,海顿或米凯兰杰利、李赫特风格,以其乐念和声响的大胆而讨人喜爱。他不讳言他认为奏鸣曲是真正的钢琴音乐:身为奥地利─波西米亚钢琴学派的先驱,其论点和音色是大胆创新的,其复式协奏曲风格的对话是动态而攻击的。按比例缩小的花拳绣腿并非他的风格,他偏好清晰光明额外的踏瓣,和纯净弹跃的十六分音符,赤裸裸的但有助于气氛的回响,演奏呈示部但不重复第二次。他钟爱海顿创意的光辉灿烂将《D大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转换成为,由崩毁的音符组成的狂暴酒宴、钻石精刻般的断奏和骑士风范般的圆滑线,以它们独特的、嬉游的管弦乐喧嚣地威胁着。在柔板中,他展现为莎士比亚悲剧性所破坏的豪华宏伟表情和狂喜随想曲;在休止和寂静的张力中,他呈现预言的语法规则。 当其它只看出悠闲的部分,艾森巴赫发掘莫扎特的严肃性,其演奏对时机的掌握分秒不差,并且能够做出绵延、优雅的歌唱,其语法如雕刻般明朗,其诗意和灿烂点缀以纯真但也带着都会生活的复杂度。《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中,那怡人的法国号主题、那总奏和装饰乐段,终曲中,那狂喜的如纸风车般旋转的下行音阶、那自制的对比、那渴切的休止和渐柔渐缓,这些动态、振奋的演奏,展现绝对完美的诠释典范。同样地,《降B大调柔板》那痛苦的、持续的如歌曲调后半段是直截地,并没有最早印行的原谱中那些交替的装饰音。“我发现自己支持这样的理论:莫扎特那些巧工和装饰仅是为了覆盖那些长音之间的距离,他那个时代的钢琴实在没办法充分支撑这些长音。换言之,装饰音对他来说是实作层面的需求,它们并没有任何旋律上的目的,以现代钢琴的声音力度和持久度来看,将任何东西加入莫扎特的旋律线显然是多余的。” 莫扎特为钢琴创作的十二段变奏曲《小星星变奏曲》的那沉思的第十一段变奏,在情感上是如此的大异其趣于大众眼中的那位微笑萨尔兹堡天才;而贝多芬的广板,显示艾森巴赫对于这位巨人的悲伤面式多么地了解,这些令艾森巴赫成为一个有说服力的舒伯特诠释者,其“绵长的连奏”的能力为亨泽所钦佩。在《A大调奏鸣曲》中,他拒绝跟随既定的传统,决定要使其现代化以追随施纳贝尔的号召:“重新检视钢琴奏鸣曲,并发掘它们强烈的戏剧成分、冲突对立和慑人的故事性,在这里面的每个音符都有其心理上的目的。”
98724
桑多尔·韦格《莫扎特·小夜曲、嬉游曲》
桑多尔·韦格《莫扎特·小夜曲、嬉游曲》
这张专辑是匈牙利著名小提琴家桑多尔·韦格指挥萨尔兹堡室内乐团,演奏莫扎特《小夜曲、嬉游曲》。 这是一张深受世人欢迎的发烧盘,收录了莫扎特最著名的小夜曲与嬉游曲,再加上韦格优秀的演绎,而且录音堪称典范级,高中低各个频段都清晰扎实,整体效果平衡而充满色彩感。著名的《企鹅唱片指南》给予三星评价,让这张唱片无懈可击。现在采用24位XRCD技术重新制作,无论音乐感、解析力、音色和空间感都比旧版胜出许多,令原本的天碟级录音更添色彩。 优越的录音再现了杰出演奏的所有细节,平衡度极佳,听过这个录音后,你得承认它有极大的可能将作为这些曲目的最完美的一个版本。萨尔兹堡室内乐团是演绎莫扎特作品的专业音乐团队,乐手们的配合整齐精炼,表达效果极为明快,乐曲的速度进行得恰到好处,声部突出得开敛有当,显示了作为演奏莫扎特的特殊乐团在传统做法上的无比卓越。陈煐光评价:Sandor Vegh指挥Camerata Salzburg演出《Eine Kleine Nachtmusik》不独演奏好,连录音也可以列入示范级,弦乐音色可圈可点,松香味十足,残响也属适量,用屏风喇叭播放,除了高频最尽头有少许数码味之外,其余部分属天碟级。 《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此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并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它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降B大调嬉游曲》K.136、《降B大调嬉游曲》K.137,这两首嬉游曲是莫扎特十六岁时的杰出作品,尤其是前者更透出一种清新、流畅、洒脱、愉悦的阳光气质。韦格和萨尔兹堡室内乐团赋予了曲目极为优秀的表现力。
641413
奥斯登《亚历山大·吉尔芒·管风琴奏鸣曲》
奥斯登《亚历山大·吉尔芒·管风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管风琴家奥斯登演奏亚历山大·吉尔芒的八部管风琴奏鸣曲。奥斯登采用鲁昂圣文教堂的卡瓦耶-科尔管风琴演奏。 亚历山大·吉尔芒(Alexandre Guilmant,1837年3月12日-1911年3月29日)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生于滨海布洛涅,师从其父,后又师从比利时管风琴大师勒门,成为家乡的管风琴师和教师。1871年被任命为巴黎三位一体教堂管风琴师,并任职长达30年之久,从此作为一位技巧高超的管风琴师开始其演奏生涯,曾到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其中包括于1904年在美国举办了不少于40场演奏会。 1898至1914年间,吉尔芒与同事一起出版了多位法国作曲家管风琴作品集《管风琴大师曲谱》10卷,随后又出版了收录国外管风琴大师作品的《管风琴古典乐派》。尽管其中的音乐理论在当时业已被取代,这些文献依然因作品的稀有而显得珍贵。1894年和丹第等人一起创办了圣乐学校,并一直在那里任教,直至1911年在巴黎附近的家中去世。此外,他还于1896年接替维多尔担任巴黎音乐学院的管风琴教师。他的学生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迪普雷。 吉尔芒是个多产的作曲家,几乎所有作品都是为他所钟爱的管风琴而作,他的音乐风格和弗兰克与维多尔有些接近,以气魄宏伟壮观而著称。 《8部管风琴奏鸣曲》是在三位一体教堂的卡瓦耶-科尔管风琴上构思创作的,有着交响曲式的风格和形式,与弗朗克的交响曲式管风琴作品、维多尔的管风琴交响曲齐名。 鲁昂圣文教堂,卡瓦耶-科尔管风琴(Cavaille-Coll Organ,Church of St.Ouen,Rouen)这台拥有四层手键盘的大管风琴由法国管风琴建造大师阿里斯蒂德·卡瓦耶-科尔建于1890年,被认为是法国最重要的管风琴之一,因上面装有不常见的32寸低音管而著名,曾被维多尔誉为“管风琴中的米开朗杰罗”。这件乐器从未被改动过,也是这位大师为数不多的依然保持原样的作品之一。 本·范·奥斯登(Ben van Oosten)荷兰管风琴家。奥斯登曾在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学习管风琴和钢琴。他的管风琴录音收录了圣-桑、福兰克、维多等人的作品,收获了很多国际奖项。因为奥斯登对法国管风琴文化的贡献,法国政府授予他艺术与文学军官勋位。奥斯登在鹿特丹音乐学院担任教授,也在全世界开大师班。
5953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拜伦·坚尼斯》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拜伦·坚尼斯》
这张专辑收录了拜伦·坚尼斯的演奏录音,包括巴赫、贝多芬、肖邦、李斯特、舒伯特、勃拉姆斯的钢琴独奏作品。 拜伦·坚尼斯(Byron Janis,1928-)美国钢琴家。坚尼斯追求音色与表情,擅长演奏拉赫玛尼诺夫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 坚尼斯曲目跨及十九到二十世纪初: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李斯特协奏曲,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奏鸣曲、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但他还是对肖邦有着特殊的偏爱。除音乐本身外,坚尼斯本身的气质恐怕比音乐本身更能表达“肖邦”的特性。如同哈洛德·勋伯格所描述:“在舞台上,坚尼斯瘦长、几乎弱不禁风的样子,几乎马上唤起台下女性观众的母性怜爱本能,就像肖邦本人再现一样。等到他弹完一首《夜曲》 ,半数观众都猜想会有位乔治·桑从后台走出来,搀扶着他前往地中海静养。” 坚尼斯形容他和肖邦的关系为“灵魂交感”。坚尼斯阐述道:“肖邦对他的弟子说过许多次‘用你的灵魂去弹奏。’如果你想创造真正伟大的音乐,就必需得这么做。如同现实生活,你付出愈多,得到的回馈也愈多。有人害怕无保留的付出,但是对我来说,只有全心付出才能唤起最高的美感和表现这个世界的神秘。让灵魂充分歌唱是妙不可言的经验。如果技巧真能和自己想象力结合,然后呢,神奇的事就会发生。你可以称它为交感、出神入化、浑然物外……随便你。反正它就是‘音乐’,不再是钢琴、也不再是音乐家:此时音乐的境界早已超越这一切。” 坚尼斯相信他“确实和肖邦有些奇妙的因缘,最早是1955年在诺昂特巧遇阿萝蕾·桑(Aurore Lauth Sand) ,也就是乔治·桑的孙女。接着是他发现了四份肖邦从未发表过的手稿,然后又在法国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中演出肖邦这个角色。”如同霍洛维兹一样,坚尼斯的特点在于优美的歌唱性。如同坚尼斯告诉学生:“你不是钢琴家,而是位歌唱家。当然你学的是这种乐器,但你其实是同时扮演歌唱家和伴奏两个角色。有很多年轻学生觉得怯于去‘唱 ’ 。以前肖邦就建议他的学生,常去听伟大声乐家演唱,你就知道怎么弹钢琴。”
228930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克拉拉·哈丝姬尔》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克拉拉·哈丝姬尔》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拉拉·哈丝姬尔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的五部《钢琴协奏曲》。哈丝姬尔的名字将永远与莫扎特连在一起。不过,如果说哈丝姬尔从二十世纪上半叶就有“莫扎特专家”的地位是不妥当的。直到1960年代,莫扎特的作品对爱乐者与音乐家而言,都还不全然是钢琴的标准曲目。在早期的录音的曲目里,莫扎特二十多首钢琴协奏曲以第二十、二十四号这两首最受青睐,而奏鸣曲、变奏曲与钢琴小品的录音只有一点点(如:八与十一号钢琴奏鸣曲、D小调幻想曲与动听的C大调变奏曲)。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萨尔兹堡音乐节的听众才有机会聆听几乎和“首演”没什么两样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而这一切都感谢生意人的头脑以及音乐学者、教师与萨尔兹堡音乐院合奏团创办人,也就是著名的指挥贝尔纳德·包加特纳。包加特纳发掘了莫扎特早期交响曲、嬉游曲、组曲、小夜曲与舞曲里的活力与才气,并在萨尔兹堡的音乐会里演奏。也是经由包加特纳一曲又一曲的推广,群众才会注意到莫扎特这些钢琴协奏曲,这些作品也才不至于被演奏者遗忘。 在与包加特纳合作的莫扎特协奏曲录音里,可以听到哈丝姬尔是个有洞察力、全心奉献给音乐的音乐家。她每天的职责、她的才能智慧与技巧都是为了发掘这个还不为人知的莫扎特。在音乐生涯最后的十或十二年里,哈丝姬尔的身体已经没有办法让她完成协奏曲全集与两首回旋曲(K.382和K.386)的录音。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可能有人会怀疑这是因为哈丝姬尔对录制全集不感兴趣的缘故。在她与保罗·沙却、包加特纳、弗利克赛克与马克维契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即使健康状况对音乐不无影响,但是却全然的呈现音乐内在精神。哈丝姬尔的诠释不以奇巧取胜,能在不知不觉里忠于作品并探触到作品的深处,以声音、和声、作品结构及作曲家的意念来传递迷人的美感。当哈丝姬尔的琴声在乐团导奏后出现时,她的音乐语言就像说话般的自然,直入她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与诠释方法核心,随着音乐的情感波动,让人觉得似乎再也不可能有第二种诠释方法。
4.2万16
布列兹《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伤感之歌》
布列兹《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伤感之歌》
这张专辑是布列兹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及合唱团,演奏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伤感之歌》。同为法国人,布列兹对于诠释柏辽兹有很深刻的认识,他指挥下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有一种忧郁的气质,非常贴合柏辽兹的原意。而且布列兹采用现代派的处理方式也符合这些作品的意境。 《幻想交响曲》作品14,完成于1830年。此曲不仅是柏辽兹个人的代表作,更是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交响乐作品。《幻想交响曲》极富独创性,特别是在音乐中直接引入了标题意义。此曲问世之后, 一时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柏辽兹具有多愁善感的性格,其带有病态的梦想和燃烧着的热情,使他摆脱了形式上受约束的古典交响曲,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风格。他不像门德尔松那样引用客观的标题,而是大胆地使音乐成为标题的附属品,并在这一交响曲中构成了自传式的内容。此曲在结构、和声与旋律方面都存在着大胆的创新,由此开创了自由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 《伤感之歌》作品18,是一部合唱与乐队的作品,作于1849-1851年。作品18之下的每首小作品创作于不同时期,最后在1852年一起发表。柏辽兹自己将它们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联系在一起,因为这是一部他最喜爱同时也对他意义重大的作品。
14738
史蒂芬·伊瑟利斯《战争时期的大提琴》
史蒂芬·伊瑟利斯《战争时期的大提琴》
这张专辑是英国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与华裔加拿大钢琴家史康宁合作,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一百周年而录制的,演奏的作品,由法国、英国和奥地利三个国家的著名作曲家在战争时期创作的大提琴作品组成,包括:德彪西、 布里奇、福雷、韦伯恩,还有四首当时英国士兵所流行的歌曲。100年过去了,战争幸存者都已作古,只留下描绘战争残酷的文学和绘画作品。聆听这张专辑,你会发现音乐也可以给我们启示,提醒我们战争带给全人类大规模的苦难。 曾经有一个叫哈罗德·崔格斯的英国业余大提琴演奏家,他就把自己特制的一把大提琴带到一战战场上,可在前线壕沟中演奏。他的大提琴的琴颈和琴弓可以藏于琴身之内,当然这种大提琴演奏时所发出的声音会稍为柔弱一些。在这张专辑中,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就将他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Marquis de Corberon”换成哈罗德·崔格斯的那把战壕大提琴来演奏的。这真是非常不寻常的演奏,对大提琴家的技艺是极大的考验。 史康宁的钢琴伴奏非常微妙、生动,与大提琴的声音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他们的合作证明每个人都需要美、慰藉和喜悦,即使是在战场上。在音乐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梦想着另一种生活。
2.5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