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清虚观:全真教掌教尹志平修行的地方

00:00
09:03
主播信息
畅听旅行

畅听旅行

跟有趣的灵魂出发,让我们用文字、声音的方式,给人生不一样的解答。 这里有一群身怀绝技的小伙伴,他们逗逼有趣,他们把旅途变成知识的牧场、喜剧的舞台、探险的乐园…… 他们就是畅家族:绝对没有一无所获的旅行。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号:畅听旅行
关注
博物馆里的成语课
13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多年的呼啸叔叔,带你听成语故事,学历史文物。 积累大语文写作素材,提升传统文化修养,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成语是语言的艺术,是从古至今生活智慧的结晶;文物是千年流传的老物件儿,它们见证着历史的过往;通过历史学成语, 从生活出发,用故事承载知识,用国宝级文物引导孩子运用成语,孩子的思想有了落脚点,所能得到的不再只是简单的成语,还有它们背后复活的2000年趣味历史。
达人带你逛博物馆
11
文博达人,带您逛遍中国16个知名博物馆 国内知名学者大咖组成的达人团队,随时随地为您讲解文物,带您领略文物背后的地域历史文明。 声音纪录片,展示国宝的前世今生 娓娓道来的专业知识,加上再创作的文物故事,让你在声音纪录片的氛围中,见证文物与历史。 455件国宝,串起中华文明历史脉络 精选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范围的455件国家宝藏,为你开启探索中华文明的广阔视野。 12个省市,展现华夏的多样风俗人情 覆盖中国12大文化腹地,将人文风情与历史变迁结合,为你呈现中国灿烂的地域文化与风俗。
声音精灵酷游乐园
31
小铃铛的探险之旅,有五大主题,涉及各种类型的乐园! 美丽星球——探访自然博物馆、森林公园,跟随小铃铛侧耳聆听地球的“呼吸” 奇妙建筑——神奇魔法穿梭千年,来到宋城、华清宫,敲一敲古人的房门 动物王国——参观动物园、水族馆,随小铃铛一起造访动物王国,和动物们打个招呼 趣味民俗——前往民族村,和小铃铛一同体验别样的民族风情 快乐乐园——在迪士尼世界快乐玩耍,和动画人物来一场近距离互动 各种奇妙的乐园精灵,亲自带你游玩 声音精灵小铃铛,不仅带你去乐园游玩, 还会召唤各种奇妙的乐园精灵,亲自带你游玩! 在迪士尼乐园,她会召唤出搞笑的米奇精灵;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会召唤出憨憨的熊猫宝宝精灵; …… 每一个乐园,有无数个乐园精灵, 他们有植物精灵、动物精灵、动画精灵,还有古代的历史人物哦, 他们在各个乐园,守护着乐园,也在等待着你的到来! 在这里,他们和声音精灵一起,演绎着一出好玩的声音动画片, 你足不出户,就可以随着声音精灵酷游乐园。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我国古代,帝王都有求仙问道的习惯。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参与其中。秦始皇曾派术士徐福渡海寻求仙药;汉武帝曾说倘若他能成仙,愿意舍弃江山美人;唐太宗则是长期服用道士炼制的丹药,最终中毒而亡;宋太祖登基后更是要求道士为自己卜算以后的生活。相比于这些帝王只关心自己的寿命,只想要自己长生不老,清朝的光绪皇帝要伟大的多,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他与慈禧太后西逃。途中路过山西平遥,光绪皇帝亲临清虚观中,测字问道,占卜国运。




而清虚观作为平遥首屈一指的道观,除了有皇帝测字问江山的逸闻,它还是元代全真教掌教清和真人尹志平修行的地方。尹志平在师父邱处机去世后,接任全真教掌教,平遥清虚观进入鼎盛时期。





(尹志平画像)





平遥清虚观,始建于唐代,初名太平观,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后定为清虚观。清虚观山门外有一座牌楼,上书“清虚仙迹”四个大字。




相传,康熙年间,有一次,清虚观举行盛会,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烧香祈福,殿内和走廊都站满了人。有几个人登玉皇阁隐隐看到,阁内有一身着布袍的老者立于柱下。等到他们走过去,却只发现柱上一行题字,“一心二人仁”,字迹苍劲有力。他们向旁边的小道士打听,小道士说没人来过。众人再看题字,甚是奇异,不像人力所为,很可能是神仙到此。这事很快就传开了,“清虚仙迹”不胫而走。到了乾隆年间,平遥知县蔡亮茂将“清虚仙迹”四字题于牌楼上。








进山门后,就是清虚观的前院,正面是龙虎殿,歇山顶、四铺作斗拱,采用了俗称斜梁吊柱的结构,为元代建筑。廊檐下有青龙、白虎塑像,面南而居,青龙居左,白虎居右。青龙、白虎都身披甲胄,手执兵器,双目圆睁,仿佛从天而降的金刚来到人间护佑生灵、驱妖除魔。青龙、白龙本为道教神祇(qi),它们是道观的守护神,平遥老百姓不知其故,一直称其为“哼哈二将”。







青龙、白虎塑像的中间是一条沟通内外的通道,其上有一块匾额,书“太平兴国观”,因为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修葺过,故而得名。而在元代清和真人羽化后,清虚观又回复到北宋时的称呼。从匾额下面穿过,就到了清虚观的正殿院,扑面而来的高台基上筑有一处包厦接卷棚顶建筑,即纯阳宫,里面供奉着道教神仙吕洞宾,传说“清虚仙迹”就是他留下的。







而纯阳宫位于三清殿之前,也被当作献殿。三清殿为五开间建筑,内供“三清天尊”,即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据说道家最初只供奉一位主神,太上老君,然而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持续发展,信众越来越多,徘徊不前的道教深感威胁。佛教的“三身佛”、“横三世佛”、“竖三世佛”更是让唯太上老君独尊的道教徒觉得他们信奉的神灵势单力孤,无法与佛教匹敌。为了与佛教分庭抗礼,为了广大本教教派,道教徒众不得不再造出两位主神,它们分别是玉清界的元始天尊、上清界的灵宝天尊。灵宝天尊,在《西游记》里被叫作“灵宝道君”、在《封神演义》里被叫作“通天教主”。而在这两部明朝人写的神怪小说中,都意味深长地提到了“三清”。从侧面可以看出,道教在明朝之盛。








正殿除了供奉“三清”,还在左侧翼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四圣”,右侧翼供奉五岳大帝和江、河、淮、济“四渎”。遗憾的是这些塑像早已被毁,今天看到的部分塑像都是后来补塑的。


中院的东西廊房原来有九天玄女和九曜星君的塑像,现在已改为平遥文物陈列室,里面保存了大量珍品,有唐代之前的石雕,唐代的墓碑,清代的宗教水陆画……琳琅满目、非常贵重。然而众多展品中最吸引人的还数28橱纱阁戏人,这些戏人是清朝末年平遥艺人许立廷制作的,作品取材于当地传统戏剧晋剧。每橱选取一出戏剧的精彩场面,有时二三人、有时四五人,置于一个空间,俨然一幅立体的画。







据平遥当地人讲,纱阁戏人起源于祭祀文化,主要用来祭祀神灵和已故的亲人。因为市楼里面有观音、关公塑像,过去,每当逢年过节,人们就成群结队到市楼烧香祈福。有的人如愿以偿,就想着还愿。他们想要用一种隆重的仪式来报答神灵,以示诚心敬意。于是就想到了给神灵唱戏,然而市楼一带车水马龙,道路拥挤,根本无法搭建戏台。为此,那些虔诚的人们不得不找纸活艺人制作纱阁戏人来代替戏台表演,供奉在市楼里面。而当地一些富裕的人家,每当家中有人去世,也会烧纱阁戏人祭祀。可谓异曲同工。




三清殿后面是清虚观的后院,正面原先有玉皇阁,如今只是一片废墟。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玉皇大帝是天宫的皇帝,太上老君是他的臣子。同为道教神灵,为什么在清虚观这座道观内,太上老君和另外两位天尊却端坐正殿、占居显要位置,而玉皇大帝则看守后院,叨陪末座?原来在道教的神仙谱系里,玉皇大帝位于以太上老君为首的“三清”之下。然而在封建社会,人间的皇帝一直自称天子,也就是玉皇大帝之子。既然天子能够统治天下,那么玉皇大帝也该主宰天上。随着明清封建专制的加深,在民间,人们错误地把玉皇大帝列于“三清”之上。







今天,整座后院只有东西几间残破的窑洞迎风而立,让人不免生出“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感叹。


平遥清虚观,作为一座道观,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值得称道;留下将信将疑的民间传说,也可回味。然而它的与众不同,更在于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道家文化的演变。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孔子传
孔子传
高校执教大半生,潜心研究孔孟十四载! 《论语译注评》《孟子译注评》《大学·中庸译注评》作者,著名学者毕宝魁倾心为孔子立传! 中国现代评书表演艺术家王传林精心演绎,妙趣横生中,系统还原历史中真实的孔子!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真正走进孔子的内心世界,还原孔子入世进取的鲜活形象,观照我们现实的言行与人生选择。 打破对孔子的平面认知、孤立解读,打破刻板印象,全面了解一个有血有肉的圣人,走进孔子的精神世界。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将文化还原进历史,理解孔子著作后的历史意义,走进春秋时代,深切体悟儒家思想。 全景式地呈现孔子一生的行迹以及周游列国、教书育人的图景和初衷,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以及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并选入了《论语》中的部分章节,揭开《论语》的精神实质。 孔子关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章,两千年来一直遭受诟病,本书在相关情节中轻轻点出,令人信服,为孔子正名;楚狂接舆见孔子之背景与话语的深意,前此书中无揭示者,此书为新见且合乎逻辑与情理。阅读此书对于理解《论语》将有极大补益。 全面梳理古代典籍中有关孔子生平事迹的相关著述,史诗考据,生动演绎,老少皆宜。 这是一本准备了将近四十年的书。 这是一部关于孔子的历史传记作品。 作者毕宝魁梳理了古代典籍中有关孔子生平事迹的相关著述,以传记体的形式和简明浅近的语言,系统地书写了孔子的一生,力图让这位中国儒家学派的圣人的形象更清晰、更鲜活,并从孔子的言行中领悟其富有哲理的思想,从而观照现实中我们自身的言行。 作者在高校讲授古代文学并潜心于孔孟研究多年,出版孔孟相关著作多部,而这部《孔子传》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写就的。本书兼有学术文本和通俗文本的双重特点,全景式地呈现了孔子一生的行迹以及周游列国、教书育人的图景和初衷,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以及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并选入了《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如“子见南子”“宰予昼寝”等内容,对真正认识和了解孔子以及《论语》的精神实质将有所启迪。 ◆孔子究竟出生在公历哪一年? 孔子的生日千真万确是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而这一天的准确日期便是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同时,孔子的再传弟子撰写的著作《春秋公羊传》和《春秋穀梁传》中在同一个位置写着“庚子,孔子生”。更关键的证据是鲁襄公二十一年有日食,而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没有相关的记载。这条天象的记载与科学推断完全吻合,更是孔子生于该年的不可推翻的铁证。 ◆孔子对取舍的洞见原则 子贡出使诸侯国赎回鲁国人,没有按照规定领取府库的补贴金,孔子不但没有表扬反而批评了他。因为,每个人只要对社会或他人作出贡献,就应当心安理得地领取相应的报酬而不应当不取。如果付出劳动而不要报酬,这样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或不具备示范意义。该得的就得,不该得的不苟取,一切以合理、公平为原则。 ◆孔子为何周游列国? 孔子为政三年多来政绩斐然,尤其是做了大司寇兼摄相事后的“堕三都”举措更是加强了国君权力,凝聚了顺应民心的政治智慧。齐国感到威胁,欲以“美人宝马计”离间,于是阴谋送给鲁国美女、宝马,而鲁定公及“三桓”因孔子反对收受便疏远了孔子。自此,“堕三都”半途而废,孔子彻底失望,于是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以寻求被贤君赏识重用的机会。 ◆孔子最早的三名学生和最得意的三大弟子 孔子“三十而立”,开办教育,培养人才,并有志逐步恢复“周礼”和西周初年的社会秩序。于是,冉伯牛、颜路、闵子骞成了孔子最早的三名学生。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得意的三大弟子是颜回、子路和子贡。其中,颜回守信贤良,富有领导力;子路勇猛,坚持正义,后因“君子死,冠不免”而被乱刀砍死;子贡机敏善辩,不但是外交的奇才,还是孔子思想的卫道者。
44
7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