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糖匣》:那些执着那些痴

00:00
08:35
主播信息
新世相

新世相

思想飘散,不知道该说点啥~
关注
2021晚安短信计划
--
2021年的#晚安短信计划# 正式开启,今年,央视新闻、微博和新世相邀请陈小春、贾玲、敬一丹、郎朗、孙一文、吴京(按姓氏首字母排序)担任晚安大使,一起分享温暖,共同跨年。
新世相
36
这里是会说话的新世相。 深夜陪伴品,每篇 podcast 都是含着糖录的哦,欢迎订阅,以防错过。 我们够呛能改变潮水的方向,但还是要试试。 欢迎关注公号:新世相(thefair2)
高圆圆《我,39》
63
高圆圆自选6本好书,娓娓道来,揭开不止6个关于年龄、爱情、衰老和死亡的动人记忆。每周一、周三晚上10点,暖心上线。这是新世相和高圆圆共同制作的有声专栏,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新世相」。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高圆圆。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书,聊聊时间和年龄。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的20岁,会是怎么样呢?那你的30岁?40岁呢?


你会最喜欢哪一个?


最近几年,在一个比较停滞的状态里, 读到了《黑糖匣》。看到了许多奇思妙想,天马行空。主干是一个叫里瑟先生的机器人,在虚拟的海边给一个生病的男人讲故事。给出几个关键词,里瑟先生就还你一个故事。


这有点像我们的人生,回顾一辈子的时候,可能有一些细枝末节并不记得了,但是你可以为每个阶段总结出一些关键词。


20岁,30岁,40岁。


20岁时的你关键词是什么呢?忙着恋爱,笑得很大声;或者担心明天的闭卷考试;又或者盼着买一支心仪的口红。


到了30岁,开始剪短头发,不再熬夜,也许正在经历一场血雨腥风的催婚,也许正在为孩子不睡觉而焦虑。


时钟往前拨两圈,我20岁的关键词,应该是无知无畏吧。那时候内心期待是与众不同。我记得我在电梯里碰到过一个女孩,她穿着一身黑,黑色的羽绒服,黑色的裤子,齐耳的短发。我知道她是一个摄影师,开着一辆黑色的吉普车。当时,我就想,我都想成为她的样子,酷酷的,驰骋在北京的黑夜里。那个时候,我们都想成为别人。


那是一个靠想事儿过日子的年纪,我说的所有这一切最终,都只停在了我的脑海里。 


等我快到30岁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想要黑色的一切了。那个时候的关键词变成了执着。


我记得《黑糖匣》里有个故事也是关于执着,名字叫做《陶丈夫》。一个女人嗅觉非常灵敏,总能闻到别人闻不到的细碎的异味。鼻子这么灵的人,当然很难忍受浓重的体味。她用生命去寻找一个气味“正确”和“干净”的男人。


结果,还真的让她找到了。不过造化弄人,刚找到,对方就意外出车祸去世了。女人不死心,执着地把他坟墓上的土烧成了陶人,放在自己的床上同床共枕,因为陶人身上还留着男人的气息,她闻着就能睡得踏实。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终于有一天,陶人活过来了,女人乐坏了。没想到陶人醒来之后拔腿就跑,嘴里还说,早已忍受不了女人身上“烂柿子烂梨的臭味”。


太讽刺了,当你倾其所有去追寻一样东西时,你也许根本没有资格拥有它。


我也是个鼻子很灵的人,抱着看电视的抱枕如果气味不对,我一周能洗三次。还经常使用洗衣机上的高温功能,希望洗掉夏天衣物上的汗味。我跟故事里的女人更像的地方还有一个,那就是执着。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想成为一个符合传统价值观的好女孩。30岁时的我,学着调整微笑的弧度,让它看起来更温暖;只选择得体的衣服,总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笑,不在外面对谁发火,执着于成为一个标准版的好女孩。


我记得拍电影《搜索》时,陈凯歌导演一直让我放下执着,我其实不是特别能够理解。我觉得你不去执着地走进角色的内心,你怎么可能体会到,叶兰秋这样的一个女孩,突然发现了自己得了恶性淋巴癌之后的那种痛苦。不执着,怎么演?


导演一直在激发我。我记得有一场戏,拍了39条,导演一直在喊“卡”,我在现场,感到非常的窘迫。但那场戏刚好也是表现窘迫,喊到20几条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崩溃了,突然哭了。我想那是我第一次在非人物状态里哭。 


这时我也发现,那种人物状态自然而然也就流露出来了,用不着你过多执着地去演。但是,如果我一开始没有执着,这个人物也不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因为执着过了,才能够放下执着。


放下执着之后,人又会进入另外一种状态,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就是个平庸的人。


通常,我会为自己找借口,嗯..这个演得不好,是因为这个角色不太适合我,是因为对手戏演员没有给我东西,再或者我的生活阅历不够。但真的给了我一个好角色,一切看起来都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还是做不到。


我心里有那么多扇门,我期待着里面藏的是宝藏和猛兽,可当你打开的时候,里面却是空的。


这就好像我有个皮囊,这个皮囊是大家认同的,我也用这个皮囊在跟大家表达,所以有人会喜欢我,是因为他把想象赋予在了我身上。


可回到真实的生活当中,我想,我不够有趣,我的知识储备也不够,这些都会让我觉得自己平庸。


我想起了我的女朋友们。有一个女孩儿,我们在聊天的时候,随便你提起欧洲任何一个地名,她都能够讲出与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和故事,以及在这条线路上,你还能看到什么更多的风景。


还有一个女孩,她的性格跟我完全不一样,永远是嘻嘻哈哈的。有一次聊着聊着,她就跟我说,那你要送我礼物啊。我当时就发现,她真的跟我非常的不一样。我自己的价值观是:人怎么可以直接跟别人要礼物呢?


可是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我就会觉得她那么的可爱,这样的一句话,一下就拉近了我们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小时候,我从来不会觉得有趣会是那么重要,用北京话来说,贫,是我不太喜欢的。


但当你放弃对过于严谨的执着,就会发现有趣比什么都重要。我想我不是个有趣的人,在才华方面,我也过于平庸。


当我知道这一点的时候,一开始挺颓废挺失望的,以前的自视过高都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


但是当你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包袱也就放下来了。


现在,我更想成为我自己。


这可能就是真实面对自我的力量吧,放下包袱,也许全世界都给你让路。


说完20岁和30岁,我明年就要40岁了。


真的走到这个年纪,才发现,我才走到这儿啊。从前会觉得,人到了40岁一切都该结束了吧,都不再需要有期待了。可是真的到了,也并没有觉得这是个里程碑或者分水岭,没有什么事一定要在40岁发生,而我对于未来仍然充满期待,一切,才刚刚开始。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
大约是5年前,在我大学声乐老师所建的微信学生群里,偶然讨论起《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大家对这首歌颇为喜爱,老师也准备将它在近期的一次音乐会上作为演唱曲目,因为我是内蒙古人,所以老师特意邀请我出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在我之前的推文中有介绍过),我想讲的更加生动和全面,因此去网路上搜索了这首歌曲相关的资料和背景,无意中就搜到了席慕蓉先生《草原往事-我的家在高原上》的视频资料,忍不住把三集一口气都看完了,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席慕蓉先生在草原上折了一把野草,捧在手中不停的闻着,一边闻一边流着泪说:“这就是父亲所说的故乡的草的香味,这只有老家才有的草香。”此时我也不禁跟着她热泪盈眶,我在想:我生在、长在内蒙古这片土地,却从未对故乡有这番憧憬和热爱,我虽然生长在这里,但我却并不了解我的故乡。从那以后,我也追随着席慕蓉先生寻根的脚步,从她的诗中、散文中探寻她所描绘出的故乡的全貌。 她把她寻根过程的点点滴滴用文字、画作和摄影作品完整的记录在《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这本书中,接下来的日子,用这本书作为开始,我准备把这些文字和书中所提到的一些诗歌作品作为内容,通过朗读的形式,跟大家分享。现代的都市给予我们更优质的生活,但故乡永远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在那里,有我们的成长的轨迹、生活的情境、根深蒂固的文化,以及那些不可磨灭、简单温暖的美好回忆……
128
1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