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第一节 了解大提琴——大提琴的进化史(主讲人:秦立巍)

00:00
12:16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大师小课

大师小课

2小时听懂一门通识课
关注
文案天后的创意培养课
4.1万
创意,让你不可取代
好听又好懂的古典音乐课
18.6万
10万古典音乐唱片精选,40年古典音乐鉴赏浓缩 刘雪枫: 古典音乐传教士 音乐评论家 文化学者 迅速掌握基础知识 了解、欣赏、享受、谈论、使用古典音乐的快速入门 西方历史发展线索 1000多年的历史与时代孕育出的天才与大师 建立古典音乐的逻辑模式 了解作品与现场演奏的魅力,实现音乐品位的自我进化 课程单 古典音乐是人类文明最崇高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古典音乐极简史(上):巴洛克与古典时期 第二节古典音乐极简史(中):浪漫派和民族乐派 第三节古典音乐极简史(下):二十世纪现代主义音乐 第四节 古典音乐体裁(上):交响曲、协奏曲和管弦乐 第五节 古典音乐体裁(中):室内乐和钢琴曲 第六节 古典音乐体裁(下):歌剧和其他声乐作品 第七节 交响乐队的管弦乐器 第八节 交响乐队的打击乐器与键盘乐器 第九节 有趣又好懂的乐理小知识 第十节 音乐厅及歌剧院礼仪深普及
我们这个时代的世界文学巨匠
15.7万
中国新生代文学领军人物,备受莫言好评,连续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小说鉴赏课的著名青年作家——张悦然,首度在音频平台发声,带我们认识同时代的文学巨匠:村上春树、罗贝托·波拉尼奥、伊恩·麦克尤恩、爱丽丝·门罗、珍妮弗·伊根,更有止庵、史航、午歌、苑子文、苑子豪献声朗读,听作家解读作家,听懂他们,就听懂了时代。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大提琴的历史


△大提琴的来源


大提琴这个乐器在1500年左右已经出现了,并不来自于人们通常认为的“Viola de Gamba”,而是来自于另外一个同家族的乐器“Viola da Braccio”,发源于1500年北部的意大利。由于使用起来很不舒服,体积很大,于是乐器大师斯特拉迪瓦里在1750年改良了这个乐器,演变成了现在的大提琴。

展开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2)》
这张专辑收录了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的演奏录音,包括贝多芬的钢琴作品。 《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无论开始与结束都比其它乐段更不强调“天堂的喜悦”。第二乐章明亮而句句清晰,速度完全不是谱上所标记“很快的快板”。李赫特仔细刻画了每个细节,或是为音乐的“线条”增添冲劲。李赫特以“天国来的风暴”展开《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庄严的”;第二乐章的气氛有如“漂向天堂的岸边”;而贝多芬音乐中不断交替出现的情感带给李赫特更多发挥的空间。 《第十二钢琴奏鸣曲》是1960年代的录音。李赫特很明显的以活力代替抒情来诠释这首奏鸣曲。第二乐章“很快的快板”充斥着猛烈的推力,但是《送葬进行曲》却又营造出萧瑟凄楚的气氛。在李赫特旋风般的速度下,终乐章急板或可视为这部奏鸣曲的重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的诠释重点和十二号相彷,它和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有点相似,只是贝多芬是以音乐传达相同的概念。而只有如李赫特般的艺术家才有能力胜任《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外放与任性;终乐章如同一条迸发的河流,展现了李赫特火热的技巧与音乐的魄力。 这套专辑以贝多芬《最喜爱的行板》弥补没有收录《华德斯坦》奏鸣曲的遗憾(《最喜爱的行板》是《华德斯坦》奏鸣曲的初完成时的第二乐章)。《降B大调钢琴与管弦乐团回旋曲》是一首交织着欢乐、光彩与刺激性的作品,它和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12-1的终乐章《回旋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贝多芬创作中、晚期传达内心悲喜的作品。这是相当典型的李赫特式诠释方法,他似乎能洞悉贝多芬创作的概念,再以自己的力量与才华把它表现出来。
62622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