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解读美国的霸权之路
233

战略解读美国的霸权之路

美国究竟是如何崛起和称霸世界的?美国的历代领导者和战略家们都在美国的霸权之路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战略思维与战略眼光?这对于我国的崛起有何借鉴和警示意义。某战略智库高级研究员、学术部长王鼎杰为你战略解读美国的霸权之路。

美国究竟是如何崛起和称霸世界的?美国的历代领导者和战略家们都在美国的霸权之路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战略思维与战略眼光?这对于我国的崛起有何借鉴和警示意义。


某战略智库高级研究员、学术部长王鼎杰为你战略解读美国的霸权之路,帮你读懂历史,掌握历史发展轨迹中的内在逻辑。


主讲人:

王鼎杰,历任某战略智库高级研究员、学术部长、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当天朝遭遇帝国》《李鸿章时代》《复盘甲午》《二战大牌局》等热门书籍,曾担任《地缘战略经典译丛》和《二战东线文库》的总策划。王鼎杰老师立足中国传统兵学和经世史学,深度整合政治、历史学、战略学、地理学等现代学科,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和思考问题的新方法。


课程大纲:

发刊词

第一讲 美国独立战争的真相

第二讲 “孤立主义”的本质

第三讲 美国如何向西扩张

第四讲 美日在太平洋上的明争暗夺

第五讲 美国如何抉择亚太与欧洲战略

第六讲 美国如何在欧洲乱局中抓住战略发展机遇

第七讲 美苏两极之间的较量

第八讲 冷战后的美国战略设计

第九讲 总结

节目(1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军武学堂

军武学堂

用战争思维 作人生赢家
关注
大国关系的十三条铁律
370
近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大国之间究竟是如何相处的?大国之间是否只讲国家利益?小国如何才能在大国的夹缝中左右逢源?如何才能在群雄之中脱颖而出成就霸业?本课程会为你把复杂多变的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提炼出大国外交的底层逻辑。
地缘战略分析法
1343
从战略的高度剖析历史的兴衰、国家的兴亡与地缘之间的微妙联系,帮助你形成适合中国人学习,中国人使用的地缘战略思维的方法体系。让你能够看透东西、南北、高下、广狭、远近等这些习以为常的地理概念背后深层的地缘战略逻辑,以此来更深刻的看懂历史,看懂世界,继而认清自己,收获不寻常的智慧。
读懂以色列:从世界流民到中东强国
2662
以色列究竟是如何成功复国并成为中东一霸的?以色列的历代领导人在犹太人的立国之路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犹太人又是凭借怎样的秘诀屡次化解危机,完成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的?外交学院教授、中东研究中心主任高尚涛帮你深度解读犹太人是如何从苦难之中成功创业的,以色列又是如何在中东乱局中一步步成为地区强国的。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编辑推荐】 ★ 本书作为大众读物,记录了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的全过程。 ★ 借用考古发掘的手法,层层递进,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 ★ 包括良渚王墓、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以及良渚申遗的历程等。 ★ 同时把目光投向背后的考古人,展示了还原良渚文明的点滴秘辛。 【内容简介】 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最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专业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长期蹲守考古现场,深度追踪报道良渚遗址考古、申遗过程近10年,她的相关考古报道,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准官微播报”。《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览总策展人,纪录片《良渚》主要撰稿人,著有《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为宣传良渚文化作了许多努力。
103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