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Ⅵ 狮狼之争vs红白玫瑰家族30年内战

00:00
14:1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段宇宏

段宇宏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段宇宏
关注
《权力的游戏》背后的趣味欧洲史
44.5万
【一个资深权游迷的告白】200分钟浸入式回顾原剧高光场面 【一位历史研究者的修养】发掘虚构人物事件背后的历史注脚 【精解扑朔错综的情节故事】对九大家族、七大王国进行全景式背景分析 【追溯欧洲大陆的文化源起】从神话、宗教到信仰、习俗的全面深解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这一期,我们介绍维斯特洛大陆七大王国的兰尼斯特家族与史塔克家族的恩怨来历。


史塔克家族与兰尼斯特家族斗争与恩怨,冰与火中剧情的主线之一,它的灵感,是来自英格兰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玫瑰战争。接下来我们重点谈谈真实历史中,这两大家族的起源。内战双方,一方是族徽为白玫瑰的约克家族,一方是族徽为红玫瑰的兰开斯特家族。


这两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的两大旁支,起源于金雀花国王爱德华三世的时代。爱德华三世是谁呢,为了让大家有直观的印象,就推荐看一部电影,叫《勇敢的心》,尽管那部电影中讲述的故事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可以告诉大家,电影里那个心狠手毒的老国王是爱德华一世,那个性格懦弱的王子是后来的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三世就是他的儿子。那么,由大美女苏菲玛素扮演的那位王妃,名叫伊莎贝拉,是法国的公主,是性格懦弱的爱德华二世的妻子,爱德华三世的妈妈。要强调一点,电影中的王妃与苏格兰英雄威廉·华莱士相爱,王妃还怀孕了,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真实历史上他们俩压根不认识,所以爱德华三世不是什么威廉·华莱士的儿子。


真实历史上的这位王妃并不像电影中那么善良宽厚,而是非常凶悍泼辣。她后来联合自己情夫罗杰•莫蒂默男爵和一群大贵族筹划了武装政变,然后以国王名义召集议会历数爱德华二世“罪状”:执政无能、拒绝忠告、危害宗教、听信谗言、丢失苏格兰……要求国王让位给王子,爱德华二世被议会罢黜,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件,王后还绞死了国王的很多庞臣。无法证实的传闻说,王后痛恨爱德华二世的同性恋取向,令人用烧红的铁条插入他的肛门致其惨死。伊莎贝拉姿色出众,性格却泼辣凶狠,坊间有“法兰西母狼”的绰号。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购买收听完整音频。】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远征记
远征记
公元前401年,波斯帝国发生内讧,国王阿尔塔薛西斯的弟弟小居鲁士在小亚细亚起兵造反,要夺取他哥哥的王位。希腊斯巴达人科立尔库斯支持小居鲁士,为他招募了一批约13000人的希腊雇佣军,雅典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军事家色诺芬在朋友的介绍下,也怀着摧垮波斯帝国的心愿参加了这支军队。远征军在公元前401年从萨尔迪斯出发,萨尔迪斯位于今天土耳其马尼萨省境内。横穿小亚细亚,直抵巴比伦城下(行程2720公里)到了九月,远征军在巴比伦城北面的库纳克萨村击败了薛西斯的军队,但在这场战斗中,小居鲁士却不幸命丧沙场。失去老板小居鲁士的希腊雇佣军紧接着又失去了统兵将领,随后共同商议推举雅典人色诺芬为将领,并在他的带领下返回希腊。然而,这里距离希腊本土距离遥远,大约有3200公里。色诺芬为了迷惑敌人,决定不走远路,而是向北行至黑海,然后从水路返回希腊,这样既可以缩短行军路程,又可以避免沿途受到强敌的袭击。 色诺芬带领这支希腊雇佣军冒险长征,经过无数次战斗,历尽千辛万苦。有波斯帝国的腹地穿越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于公元前400年2月抵达黑海南岸。后来终于撤回小亚细亚希腊殖民地,这次行军来回共约6500公里,13000里。历时一年零四个月。这就是色诺芬长征记的故事。色诺芬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将自己亲身参与的这一伟大史诗性的战斗过程记录了下来。积累了丰富翔实而细致的史料。他所描写的2400年前的部队所经过的城乡村镇的风土人情,平原山岳的自然景观,长途行军的艰难险阻,多次作战时的激烈搏斗以及雇佣军的生活,心理,作战动机和作战部署等等,每个场景都是栩栩如生,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部作品据说直接刺激了几十年后出生的亚历山大大帝,促使他展开了更为宏伟的席卷整个波斯的远征。
16.3万130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编辑推荐】 ★ 本书作为大众读物,记录了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的全过程。 ★ 借用考古发掘的手法,层层递进,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 ★ 包括良渚王墓、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以及良渚申遗的历程等。 ★ 同时把目光投向背后的考古人,展示了还原良渚文明的点滴秘辛。 【内容简介】 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最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专业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长期蹲守考古现场,深度追踪报道良渚遗址考古、申遗过程近10年,她的相关考古报道,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准官微播报”。《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览总策展人,纪录片《良渚》主要撰稿人,著有《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为宣传良渚文化作了许多努力。
1.2万2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