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XI 血色婚礼vs苏格兰黑色晚餐

00:00
17:5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段宇宏

段宇宏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段宇宏
关注
《权力的游戏》背后的趣味欧洲史
44.5万
【一个资深权游迷的告白】200分钟浸入式回顾原剧高光场面 【一位历史研究者的修养】发掘虚构人物事件背后的历史注脚 【精解扑朔错综的情节故事】对九大家族、七大王国进行全景式背景分析 【追溯欧洲大陆的文化源起】从神话、宗教到信仰、习俗的全面深解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这一期,我们从冰与火世界里的一些重要事件入手,来聊聊它们的历史背景。


我们再来看剧中一个特别虐心,也非常震撼人心的著名事件,就是血色婚礼,也被叫作红色婚礼。这个事件在剧迷的印象中特别深刻,它也是后来剧情发展的关键性事件。血色婚礼曾把好多剧迷虐到睡不好觉,甚至有人伤心到声称要放弃追剧了。


血色婚礼这个事件的素材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发生在玫瑰战争前夕英格兰的北方邻国苏格兰的“黑色晚宴”,另一个是1690年代发生在苏格兰的“格伦科大屠杀”。两个原型事件的背景和过程都比较复杂。


血色婚礼的灵感主要来自黑色晚宴,其实了解这个事件就可以了。中世纪的苏格兰政治,不像法国那样偏君主中央集权制,也没有像英格兰那样,演变出“封建制度下统一的王权加议会制”,所以苏格兰的宫廷博弈和权力斗争非常血雨腥风,一种情况是国王与贵族的斗争,一种情况是贵族与贵族斗争,经爆发内战与谋杀,很多大贵族和国王都不到善终。所以吧,用那个时代的标准来看,除了玫瑰战争期间,英格兰已算欧洲法治的典范,政治斗争中的文明楷模。


1406年出生的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的王子詹姆斯,幼年的时候正好碰到激烈的权力斗争,父王为了保护儿子,派人把小王子送到法国去暂避风头。结果在海上航行时,被苏格兰的世仇英格兰海军捕获,小王子就被送到英格兰兰开斯特宫廷长大。詹姆斯成年了后娶了兰开斯特家族旁支博福特家的女儿,然后回国继承王位,他就是詹姆斯一世。在英格兰生活经历,让詹姆斯一世很羡慕英格兰的政治体制,他想削弱骄横跋扈的大贵族,加强王权,同时又想学习英格兰设立议会,作为一个国王与贵族以及精英们的协商平台。结果他本人在1437年被人杀害,宫廷又因此发生了持续数年的血腥处决和谋杀。他年仅6岁的儿子登基,称为詹姆斯二世。


当时苏格兰有个实力雄厚的大家族,道格拉斯家族,拥有伯爵爵位,肩负着镇守南疆的责任,家族又分为两大支,主支叫做“黑道格拉斯家族”,称为黑伯爵;另一大旁支称为“红道格拉斯家族”,被称为红伯爵。詹姆斯二世10岁那年,控制宫廷的克莱顿家族的威廉·克莱顿爵士准备想除掉实力雄厚的黑伯爵。1440年的一天,他们以小国王的名义,邀请第六代黑伯爵兄弟去爱丁堡参加晚宴。第六代黑伯爵和他兄弟带着部分家人,以及一大堆顾问、助手和骑士就去赴宴了。结果在宴会上,大家正谈笑风生呢,克莱顿爵士让人牵一头黑牛进入大厅,按照苏格兰习俗,这是死亡的象征。小国王知道马上要发生惨剧,向克莱顿爵士求情不要杀害他的客人,但没有效果。


紧接着,小国王目睹了一场大屠杀。这个事件就是苏格兰历史上著名的悲惨事件——黑色晚宴。我可以再多补充几句,让大家了解苏格兰权力斗争的残酷。可是小国王长大亲政以后,也发现黑伯爵家族对王权有巨大威胁,双方冲突越来越激烈。到了1455年,第九代黑伯爵詹姆斯·道格拉斯年举兵反叛国王,苏格兰爆发内战。红道格拉斯家族的红伯爵乔治·道格拉斯站在国王一边对黑伯爵开战,最终黑伯爵家族惨败,黑伯爵两位弟弟丧命,他自己流亡到英格兰,家族爵位被剥夺,地产落入红伯爵手中。


从《冰与火之歌》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陪伴我们走过了八年,我们看着剧中一些人物长大,也看着一些人物老去,还惋惜一些人物的逝去。今年,电视剧也迎来了大结局,即将向我们告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对于剧迷来说,大结局之后再无期盼,也不会再有对人物的牵挂,但也许,我们的心会一直沉浸在冰与火的世界里。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购买收听完整音频。】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远征记
远征记
公元前401年,波斯帝国发生内讧,国王阿尔塔薛西斯的弟弟小居鲁士在小亚细亚起兵造反,要夺取他哥哥的王位。希腊斯巴达人科立尔库斯支持小居鲁士,为他招募了一批约13000人的希腊雇佣军,雅典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军事家色诺芬在朋友的介绍下,也怀着摧垮波斯帝国的心愿参加了这支军队。远征军在公元前401年从萨尔迪斯出发,萨尔迪斯位于今天土耳其马尼萨省境内。横穿小亚细亚,直抵巴比伦城下(行程2720公里)到了九月,远征军在巴比伦城北面的库纳克萨村击败了薛西斯的军队,但在这场战斗中,小居鲁士却不幸命丧沙场。失去老板小居鲁士的希腊雇佣军紧接着又失去了统兵将领,随后共同商议推举雅典人色诺芬为将领,并在他的带领下返回希腊。然而,这里距离希腊本土距离遥远,大约有3200公里。色诺芬为了迷惑敌人,决定不走远路,而是向北行至黑海,然后从水路返回希腊,这样既可以缩短行军路程,又可以避免沿途受到强敌的袭击。 色诺芬带领这支希腊雇佣军冒险长征,经过无数次战斗,历尽千辛万苦。有波斯帝国的腹地穿越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于公元前400年2月抵达黑海南岸。后来终于撤回小亚细亚希腊殖民地,这次行军来回共约6500公里,13000里。历时一年零四个月。这就是色诺芬长征记的故事。色诺芬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将自己亲身参与的这一伟大史诗性的战斗过程记录了下来。积累了丰富翔实而细致的史料。他所描写的2400年前的部队所经过的城乡村镇的风土人情,平原山岳的自然景观,长途行军的艰难险阻,多次作战时的激烈搏斗以及雇佣军的生活,心理,作战动机和作战部署等等,每个场景都是栩栩如生,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部作品据说直接刺激了几十年后出生的亚历山大大帝,促使他展开了更为宏伟的席卷整个波斯的远征。
16.3万130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编辑推荐】 ★ 本书作为大众读物,记录了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的全过程。 ★ 借用考古发掘的手法,层层递进,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 ★ 包括良渚王墓、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以及良渚申遗的历程等。 ★ 同时把目光投向背后的考古人,展示了还原良渚文明的点滴秘辛。 【内容简介】 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最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专业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长期蹲守考古现场,深度追踪报道良渚遗址考古、申遗过程近10年,她的相关考古报道,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准官微播报”。《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览总策展人,纪录片《良渚》主要撰稿人,著有《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为宣传良渚文化作了许多努力。
1.2万2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