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第八章:实现伪和谐的辅助方法

00:00
19:1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北京领读文化

北京领读文化

想象之外,品质文字
关注
冯至文存:海涅诗选
2349
“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浪漫派的最后一位作家”海涅诗歌精选,中国德语文学翻译与研究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冯至先生经典译本。保留译者原注与说明,理解海涅作品与他笔下的德国历史
冯至:十四行集|何炅推荐
8394
备受鲁迅、朱自清等盛赞的抒情诗人冯至代表作,钱理群将其归为冯至“三绝”。中国现代新诗史上ZUI好的一本诗集,一本“沉思的诗”。蕴含着对生命和宇宙深沉的思索。
冯至文存:昨日之歌
348
备受鲁迅、朱自清等盛赞的抒情诗人冯至代表作。传统与浪漫洗练下的新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独步”、朱自清击节赞赏的叙事诗。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我们巷子的细珠啊
我们巷子的细珠啊
【边缘老人、特殊女性、城镇养老、底层人的自尊、成长与和解救赎的故事】 62岁的细珠,是桃花巷所有人口中的呆子、弱智,喜欢跟人吵架,处处与人作对,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对世界也充满了怨怼与愤懑。细珠出生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排行倒数第二的她,从小就因为秃头和不识数,而受到家人的轻视、街坊的欺凌,大家都说她是呆子、傻子。 她期待拥有和嫂子、姐姐们一样的爱情,却被父母和大嫂以嫁出去会受人欺负为由,愣是把她留在家中,这一蹉跎,就蹉跎成了一个老姑娘,年逾花甲,依然是孤家寡人一个。父母不让她嫁人,说担心她会受到婆家的欺凌,大嫂不让她嫁人,说她可以养细珠一辈子。于是,细珠成为了一家十余口人的“佣人”,每天不是围在灶台上打转,就是在不停地浆洗永远也洗不完的衣服,或是帮着大嫂带孩子。为金家这个大家庭,为父母,为兄嫂,为侄子侄女付出了半生的心血,父母和兄嫂相继去世后,她却被自己亲手带大的侄子扔在了桃花巷的大宅里,每天只能与她拣来的猫狗作伴,与花草为戏,与邻居几个老太太一起结伴捡破烂。 在长期的孤寂与被家人忽略的情势下,细珠和比她小了几十岁的于春兰走得越来越近,两个人经常一起分享自己的心事与小秘密,更在一起买猪头肉酱肘子,没有节制地大吃特吃。然而,好景不长,被人们形容为呆子的于春兰被她的罗锅母亲强行送到了县城的精神病医院,这一下,细珠失去了一个可以与她交心的人,在与街坊邻居的各种磕磕碰碰中,她更加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从没走出过桃花巷的细珠,一个人起大早去排队拿免费的鸡蛋,却也因为拿鸡蛋走错了路,把自己给走丢了……
74111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受西方哲学思想影响,是伤感且颓废的,因而他被郭沫若等学者称为颓废主义的代表人物。在郁达夫创作的第一部代表作小说《沉沦》之中,这种颓废色彩就开始流露,此后问世的作品中,表达的颓废色彩愈来愈明显。颓废在现代汉语中被定义为:衰败、伤感、堕落以至绝望,但正是因为这种伤感和颓废到绝望的状态,作者才能释放自身消极、压抑的情绪。在释放压抑的过程中,将自身的颓废色彩完全表达出来,并施加在笔下的主人公身上,刻画出许多典型的颓废主义人物形象,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艺术美——颓废美。纵观文学艺术的发展长河,这样一种美被普遍认为是由一种消极、伤感、堕落的颓废情绪发展而来的,大多学者之所以否认颓废美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是因为他们忽略了颓废表面下所蕴含的实质性价值。所以笔者以郁达夫小说中的颓废美学特色研究为题,阐述了对郁达夫小说颓废美的理解,分析了郁达夫的颓废生活及审美倾向,探讨了作品中颓废意识下所表现的对女性的畸形迷恋,颓废美中的冲突与与挣扎,以及对这一研究论域的展望。引入了自西方现代文学以来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话题——颓废美是什么?并对这一话题进行全方位的论述与解释,将作品中表达的颓废美展现出来。郁达夫笔下人物的颓废美成因众多:社会的黑暗、人生的苦楚与不幸、大革命的失败等等。因此,笔者在这里论述的颓废色彩,看似是扭曲且病态的颓废美,实际上并不是消极落后的,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殊力量的对抗精神,给当时的黑暗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所以:颓废是表面,反抗才是实质。全面论述颓废美在消极的外壳包裹之下,向腐朽社会发出尖锐的反抗,真正展现出的现实意义与社会影响。
42012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