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喵:年味音乐4(节日序曲)

00:00
01:31
主播信息
音乐喵金晶

音乐喵金晶

猫,时而高冷时而卖萌;古典音乐也一样!
关注
古典音乐喵—— 爱乐90秒
321
猫,时而高冷、时而卖萌!古典音乐亦是如此!音乐喵金晶90秒带你撸猫听音乐!
音乐喵的疗愈花园
137
每天十分钟,释放压力好心情!音乐就是药!
古典音乐喵——就是这么妙!
51
加料版古典音乐喵~~更多音乐、更多故事、更多福利哦!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朱莉娅·费舍尔、大提琴家丹尼尔·穆勒-修特与克莱兹伯格指挥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双重协奏曲。朱莉娅·费舍尔在充满温暖人性与丰富情感的演奏里注入强烈性格,在毫不沉溺之下,她让每一乐句都充分歌唱。更令人惊讶的是,她所制造出来的紧张感与气度丝毫不亚于男性演奏家,这张专辑能获得各家媒体一致佳评绝非偶然。与同样来自德国的大提琴家丹尼尔·穆勒-修特合作的双重协奏曲,两人外在精湛的技巧与内在丰富的音乐性,在水乳交融、白热化的演奏下,绝对是地道的德奥传统,也是此作品演奏的21世纪新标杆。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完成于1878年夏秋之际,1879年元旦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首演。这是勃拉姆斯为当时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约·阿希姆而作的,首演由约·阿希姆独奏。此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勃拉姆斯《a小调双重协奏曲》作品102,作于1887年,是勃拉姆斯最后一部管弦乐作品。他之所以创作这部作品,是以表示他有与他的老友约·阿希姆言归于好的意图。这部作品1887年10月18日在科隆首演,由勃拉姆斯指挥,约·阿希姆演奏小提琴,豪斯曼演奏大提琴,最后题赠给约·阿希姆。作曲家不善言谈,一生连一部传记都没有,他的所有情感和思想都通过他的音乐表现。
83
6
富特文格勒《莫扎特·交响曲、钢琴协奏曲》
富特文格勒《莫扎特·交响曲、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富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莫扎特《第40交响曲》,1948.12-1949.2录音;二、法国钢琴家勒费比尔(Yvonne Lefebure)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1954.5现场录音;三、奥地利女高音歌唱家威尔玛·利普(Wilma Lipp)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唱歌剧《魔笛》中《夜后咏叹调》。 法国钢琴家勒费比尔的演奏于法国学院派中带有对莫扎特童真的感悟,奥地利女高音歌唱家威尔玛·利普因饰演《魔笛》中的夜后获得很大成功,在1950年代从花腔女高音转为抒情女高音。她的技术全面、气息宽广,这使得她对于莫扎特的歌剧能够较为轻松的驾驭。富特文格勒堪称德国浪漫指挥学派传统的完美体现者,他的指挥充分展示了天才作曲家的灵光一现,他的指挥风格富于激情,是德国浪漫指挥学派传统的完美体现者,他对于莫扎特的诠释中透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乐队的演奏充实、饱满,演奏与录音俱佳。 《g小调第40交响曲》K550,作于1788年。是莫扎特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此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思。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 《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K466,作于1785年。此曲形式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戏剧性之强是首屈一指的。它有莫扎特后期交响曲的规模与气势,甚至给人以“贝多芬先声”之感。这是莫扎特少数的小调作品,直接反映了他骨子里渗透着忧郁、阴暗心绪的精神世界。 《夜后咏叹调》又名《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是歌剧《魔笛》中的经典名曲。《魔笛》是莫扎特晚期创作的一部集古典歌剧之精华的精品。剧中各个角色的音乐生动优美并富有特色,各异的形象风格巧妙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充满神奇的光彩和圣洁的艺术感染力。这首咏叹调为F大调,4/4拍,较快的速度,音域在f—f3之间。音乐的华丽与力度非比寻常,是花腔女高音声部技巧与表现力高水平的体现,被视为这一声部在歌剧曲目中难度最高之列。
59
9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鲁宾斯坦(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鲁宾斯坦(3)》
这张专辑收录了阿图尔·鲁宾斯坦的演奏录音,包括贝多芬、法朗克、舒伯特、勃拉姆斯、舒曼的钢琴独奏作品。 除了肖邦的作品之外,贝多芬、舒曼和勃拉姆斯的键盘作品大量地出现在鲁宾斯坦的节目单上。鲁宾斯坦演奏为数众多的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在他漫长的职业演奏生涯中,有两首特别地是他的最爱。其一为《热情》奏鸣曲(作品五十七);另一为降E大调奏鸣曲作品三十一之三。阿图尔·鲁宾斯坦录制了三次的降E大调奏鸣曲,这里所收录的是第二次、于1964年的录音。这首生气蓬勃、热情洋溢的作品之所以强烈吸引阿图尔·鲁宾斯坦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如歌的音色、钢琴的优雅和旋律的激荡(特别是其第二和第四乐章)的独特结合一种阿图尔·鲁宾斯坦富有的特质。阿图尔·鲁宾斯坦诠释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是相当有说服力的,他演奏这位作曲家的方式也许曾受过已被遗忘的法国钢琴家艾杜瓦·里斯勒(Edouard Risler)的影响,年轻的阿图尔·鲁宾斯坦曾经听过他演奏全本的贝多芬奏鸣曲。“直到现在,”阿图尔·鲁宾斯坦在自传中回忆到:“我再也没有听过任何人能演奏这些奏鸣曲如同黎斯勒一般美丽而动人,他忠实的演奏它们,就好像它们对他说话一样,显现了这些钜作的高度浪漫本质。人们似乎忘记贝多芬是第一位可被称为“浪漫派”的作曲家,简而言之,他利用自己的创作天分,在他的音乐中刻画出他的绝望、他的欢乐、他对自然的感受、他的愤怒的爆发,最重要地,他的爱。他利用他那无与伦比的才华,完美地展现这些情绪。谈论贝多芬时,再也没有比“古典”这样的字眼更令我陌生的了。” 鲁宾斯坦对勃拉姆斯的音乐的终身奉献斑斑可考。事宾上,他在1971年表示:“勃拉姆斯的音乐和我关系紧密尤甚于我那伟大的同胞肖邦。早年我有幸成为约瑟夫·约阿希姆——传奇的勃拉姆斯的诠释者、建言者和友人的门生,经由他我一阅始就浸淫在勃拉姆斯的音乐中。记住,我十岁那年勃拉姆斯才离世,所以对我来说他是在世的作曲家,而非“老大师”。现在我仍然以这样的感觉来接近他的音乐,以我自己的方式,尝试演奏出早年成长时所喜爱的那位勃拉姆斯的本质。”
238
2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