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新中国(情深谊长)

00:00
11:49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康児-

康児-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康児-
关注
晚安小故事
559
小朋友晚安小故事 声明 :侵权删,联系邮箱:chengshaokang@fenbi.com
小程乱讲
1.0万
自己的一些录音爱好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伊冯·蕾菲布《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伊冯·蕾菲布《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蕾菲布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 蕾菲布是钢琴大师科尔托最纯粹的传人,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曾师从科尔托;在科尔托众多有名的弟子中,大部分是学成之后深造于他的,但蕾菲布则彻头彻尾的由科尔托所塑造,她是其弟子中最早的一代,受教于年轻气盛、锋芒逼人的科尔托,后来又成为科尔托身边最得力的助手,1939年她继承了科尔托的大师班,显示出她是科尔托的传人,但形式上如此,实际上呢? 让我们先谈谈科尔托,他在现代被视为肖邦的嫡系传人、理所当然的肖邦权威,但在头角峥嵘的巴黎音乐界,肖邦嫡传不乏其人,肖邦气质的钢琴家也数不到科尔托,事实上,科尔托的舒曼气质更为强烈,他演奏中所抒发的浪漫情怀是舒曼而非肖邦的。在当时,科尔托作为舒曼演奏者的身份可能更具权威,这是今日对科尔托了解上的一个偏差。蕾菲布,正是个舒曼气质的钢琴家,在女性钢琴家中,这种气质难以寻见,而这种气质上的相契也说明着传承上更深入的层面。 另一方面,蕾菲布是魏多晚年的爱徒,在巴黎音乐院的赋格班里,这位伟大的近代管风琴演奏奠基者给予蕾菲布的,是对于乐曲结构的分析掌握能力,在魏多开创的学派里,管风琴师在一座大管风琴前演奏出足以与管弦乐团抗衡的丰富声部,还有什么人能比这样的管风琴师更了解何谓结构,更何况是魏多这样的一代宗师,这是蕾菲布日后成为伟大的贝多芬演奏者最重要的资本。 伟大的传承,还需过人的天赋才能成其伟大,但蕾菲布与科尔托的锋芒毕露不同,蕾菲布的演奏中有一股蕴藏的知性美感,这是女性的细致、还有丰富的学识所致,除此之外,蕾菲布完全不曾流露出女性钢琴家的娇柔气弱,在舒曼气质下雄雄燃烧的浪漫是男性的,格局是宏大的,这就是蕾菲布的气质。
38316
斯托科夫斯基《魔法师》
斯托科夫斯基《魔法师》
这张专辑收录了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指挥几个著名交响乐团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巴赫、贝多芬、李斯特、瓦格纳、斯美塔纳、勃拉姆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拉赫玛尼诺夫、埃奈斯库、维拉-罗伯斯、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涵盖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的风格。 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1977)美国波兰裔指挥家、古典音乐改编家。他的指挥富于激情,以音响丰满、色彩鲜艳而引人入胜,被誉为“音响魔法师”。斯托科夫斯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并且酷爱音响学,他经常和一些音响专家在贝尔实验室进行音响试验,斯托科夫斯基也是第一个从事电影工作的指挥家,他和美国动画片大王迪斯尼合作的动画片《幻想曲》,首次运用卡通和真人相结合的手法,并配以宏大的管弦乐演奏获得了意外的效果,在这部影片中,斯托科夫斯基充分发挥了他的管弦乐天才,改编了许多古典音乐名作,并配以迪斯尼奇幻莫测的精美画面,构成了一幅幅迷人的多彩图景,当时使用的是18个不同声道录音,这实际上就是早期立体声的先驱,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39年就运用这些手法。 斯托科夫斯基在指挥艺术方面是不拘一格的,他在年轻时,在一次指挥音乐会演出时,因动作猛烈不慎折断了指挥棒,从此以后,他就干脆徒手指挥。斯托科夫斯基在指挥艺术发展史上有着卓绝的贡献。他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热心于各种革新与试验,热衷于介绍新作品,培养新生力量,他塑造了独一无二的管弦乐音色,他具有极富想象力的作品诠释能力。他不是死守原谱派,他认为音乐必须透过指挥家和演奏家的心灵作用才能显现出它的内在美感,换句话说,指挥家是无法客观地置身于音乐之外的。为了体会各种乐器的特性和难度,斯托科夫斯基还利用每年假期的时间专程前往巴黎去学一样新乐器。斯托科夫斯基艺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那独一无二的音色,坚实、浑厚、富有光泽以及独树一帜的句法。 斯托科夫斯基永远在追求最好的声响,不断地冒险创新,对于他而言,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必须恪守的规则。“声响”不仅仅意味着听觉效果,更意味着将音乐的各个层面展示出来。乐章的存在,并不是由写在纸上的音符所决定,而只能由音乐家所作出的再创作甚至全新创作的演出所决定。这就是斯托科夫斯基对于指挥的见解,他拒绝做乐谱中规中矩的仆人。
34121
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双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双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莫扎特的两部作品,获得《企鹅唱片》三星戴花的最高评价。 一、吉列尔斯与伯姆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演奏中,吉列尔斯干净利落的处理方式、烈火一样的热情,在其他人演奏莫扎特的时候,是很难听到的。当然,指挥大师伯姆的强大力量没有使他的乐团处在下风,如同太极一般以柔克刚,以慢打快,使得这个录音成为了经典; 二、吉列尔斯携女儿埃琳娜·吉列尔斯,与伯姆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双钢琴协奏曲》。吉列尔斯父女携手演奏,配合得相当默契,充分展示了莫扎特作品的魅力,另外指挥大师伯姆对于莫扎特作品驾轻就熟的驾驭能力,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甜美、清纯的音色相融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使这部《双钢琴协奏曲》更具有迷人的魅力。 《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完成于1791年。被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称为“莫扎特的精神遗嘱”,是作曲家留给世人的最后的心声。从听觉感官出发,此曲流畅悦耳、歌唱自如;从理性思维出发,此曲有着深厚的形式造诣与高超的写作技巧。《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就是作曲家直面死亡的最后心声,第一乐章似是在诉说往事,有悲有喜,但波澜不惊,娓娓道来。第二乐章一切归于平静,优美而不沉溺,是对人生与死亡的最后思索,没有了无奈,没有了惆怅,只是坦然面对。第三乐章是对人生的最后回眸,与死亡渐行渐近的莫扎特,面对死亡时已不再挣扎,所有苦难最终得到了安息的宿愿,平衡美在此作品中达到极致。 《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K.365,作于1779年初。
11546
阿格丽奇《法雅、阿尔贝尼兹的作品》
阿格丽奇《法雅、阿尔贝尼兹的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阿格丽奇与巴伦博伊姆指挥的巴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法雅、阿尔贝尼兹的作品。 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作于1905年。此曲是他为数不多的代表作之一。乐曲主题基于西班牙民间音乐,表现该国特有乐器的效果(表现于节奏、调式、装饰音型等方面),法雅认为此曲是一些“交响印象”,音乐特性除喜庆以外也包含忧郁和神秘。全曲分三章:1、在海奈拉里菲宫的花园里,小快板的音乐平静而神秘;2、远处的舞蹈,精确的小快板;3、在科尔多瓦的山区花园里,活跃、快速的音乐比以前更加狂热、粗犷,富于激情与色彩。 阿尔贝尼兹《伊贝利亚》作于1906年,原为钢琴组曲,这张专辑中选用由恩里克·费尔南德斯-阿博斯(Enrique Fernandez-Arbos)改编的钢琴与管弦乐版本。此曲是阿尔贝尼兹晚年心血的结晶,体现着他的艺术颠峰。这部作品运用了西班牙的舞曲节奏并与钢琴技巧相结合。德彪西在评价阿尔贝尼兹时说:“他并没有实在引用民间音乐的主题,但是民间音乐却毫无痕迹地潜入了他的音乐。”当年德彪西最喜欢的是第七曲,他说世上只有极少数作品能与它比美。这套钢琴曲作于德彪西的《意象》与《版画》之后,与德彪西有相似味道,但感觉这套组曲的东方色彩比德彪西还要浓郁。
164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