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trip Dormancy-夜流
14

Daytrip Dormancy-夜流

Daytrip Dormancy 是一支来自厦门的电子/器乐双人团,2017年的时候有了现在的样貌。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以及先行单曲《HelSinKi》的清凉亮相之后,乐队的首张 EP《夜流》今天正式在美丽唱片旗下发行。
节目(3)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美丽唱片

美丽唱片

于2019年成立的全新独立唱片公司,是聚焦前沿青年文化的全新音乐创意厂牌。
关注
33EMYBW - DONG 2
--
正式发行的这张《DONG 2》,正是由33EMYBW带来的音乐作品呈现。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是一种典型的多声部歌种,传唱于中国贵州侗族南部方言地带。而这张DONG 2,正是以侗族大歌、行歌坐月、情歌等为人声采样创作的一张电子乐专辑。
Daytrip Dormancy-夜流
14
Daytrip Dormancy 是一支来自厦门的电子/器乐双人团,2017年的时候有了现在的样貌。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以及先行单曲《HelSinKi》的清凉亮相之后,乐队的首张 EP《夜流》今天正式在美丽唱片旗下发行。
Floating Signifiers
--
Shii 总是从生活、梦境、电影以及突如其来的幻想中汲取灵感,《浮动能指》就是她对过往自我的回顾和对潜在内心的唤醒。在冥想中,在追问下,Shii 把电子乐做得有趣又富于感情,也让《浮动能指》成了电子与悦耳旋律的一次温情交汇。   作为由美丽唱片推出的新生代女音乐人,Shii 将与《浮动能指》一起,带着多元化的审美和明晰的个体意识走向国内独立音乐场景的前沿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迈拉·赫丝《巴赫、海顿、舒曼》
迈拉·赫丝《巴赫、海顿、舒曼》
这张专辑是英国钢琴家迈拉·赫丝演奏巴赫、海顿、舒曼的钢琴独奏作品。 巴赫《a小调第二英国组曲》BWV 807。非常华美的第二组曲,每曲都动人心魄,也是被演奏家们弹得最多的。从一开始的八度音跳跃、鲜明主题的序曲就捕获人心,华丽却流露出女性般的柔美与优雅。共包括六段:前奏曲,阿勒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布列舞曲,吉格舞曲。 海顿《降E大调第62钢琴奏鸣曲》Hob.XVI:52,完成于1787-1790年间。此曲较多地展现了海顿个人情感世界中鲜为人知的一面,虽然海顿的音乐作品,如他的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等都以明朗乐观,幽默,生机勃勃的情绪和音乐性格为主,但在海顿内心深处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深沉情感,如孤独、郁闷,甚至悲愤激越的一面,而这些属于他个人的,私密性的情感比较容易流露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犹如日记般的表露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此曲令人感到海顿在驾驭曲式方面自信稳健多了,属于创作后期的这部作品是以现代钢琴风格而作曲的。这部奏鸣曲是在海顿第一次访问英国前夕所作,被认为是海顿最具古典特征的一部作品,三个乐章都是古典主义规格,有一种非常振奋的活力,每一个乐章的主题都是沿着古典主义发展原则,主题的布局严密,节奏表现得很平静,正如海顿的性格一样,踏实平稳、幽默高贵,以他轻松和温暖的特征给人以乐趣。这是一首音乐语言相当稳重的钢琴奏鸣曲,此曲的曲式与内容都充分表明海顿是音乐史上古典奏鸣曲式的完成者。
--
31
瓦尔哈《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
瓦尔哈《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
这套10CD合辑是德国管风琴家赫尔姆特·瓦尔哈为了纪念巴赫离世200周年而录制的。在那个年代,要完成这样一个令人惊讶、雄心勃勃的计划需要很大的魄力。这一计划由于日新月异的录音技术发展而多次中断和延期(从早期的胶盘到寿命更长的单声道录音,以及立体声录音)。瓦尔哈对于传统乐器演奏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完全胜任这个录音计划。 其实,第一批录音早在1947年8月份就已完成。那是在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之后以及货币政策改革之前那段非常艰难的时期进行的,所用的乐器是吕贝克城一架小小的圣-雅克比教堂的管风琴。别看雅克比那里的管风琴教堂建筑虽小,但却是早期德国最为著名的场所之一。这一批录音的成功使大家产生了录制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的决定。当然,这并不是试图在吕贝克完成全部的录音,虽然吕贝克管风琴的原始音色非常优美,但年久月深的管风琴踏板会产生很不合谐的声音、短八度音节的表现大打折扣,况且越来越嘈杂的交通噪音干扰使在那里的录音变得更加困难。 后来,在德国北部寻找另外的早期乐器,期间瓦尔哈发现要演奏巴赫键盘练习曲第三部分“较小”的圣咏前奏曲,需要借助跨八度音阶与升C大调所有的半音,而这个任务似乎只有不来梅附近,卡佩尔市的Arp Schnitger管风琴可以胜任。这架管风琴本来是为汉堡的圣-约翰尼斯教堂所造,拿破仑时代(大约1816年)从汉堡调配到这里。经过保罗歌剧院的戈廷根工匠修复,管风琴终于调配到可以演奏的状态。后来,瓦尔哈的录音面世后,这架饱经风霜的管风琴又成为世界闻名的乐器,因此,在1950年6月和1952年9月陆续用卡佩尔的这架管风琴录制和完成了一系列巴赫管风琴作品,而且,原先用鲁贝克管风琴所录制的作品又重新在此录制。 瓦尔哈对巴赫作品的诠释始终如一。无容置疑,瓦尔哈拥有着非常人所能把握的超常音乐感知力,在炫技乐章,年轻的瓦尔哈时而演绎得无拘无束,时而又突出器乐过渡间的人声演绎。这些录音融合了巴赫作品所终生贯穿的艺术与精神精华。与此同时,它们也翻开了录音历史上新的一页,这些始终会与瓦尔哈的名字相连,即使是模拟录音,也无法掩盖瓦尔哈对巴赫的完美演绎。
--
140
莱昂斯卡娅《舒伯特·奏鸣曲、即兴曲》
莱昂斯卡娅《舒伯特·奏鸣曲、即兴曲》
这是钢琴家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1985-1997年的舒伯特作品演奏录音。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的演奏在朴实中现真情、在淡泊中见伟大,以自由心灵照亮作曲家幽微的乐思,在琴音里诉说平凡中的不平凡。她长期演奏舒伯特的音乐,并系统灌录了舒伯特的独奏作品,尤其偏爱舒伯特晚期创作的大型奏鸣曲。 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Elisabeth Leonskaja)1945年出生在乔治亚共和国首府提比利希(Tbilisi)一个单纯的律师家庭。她按部就班地学习,11岁和乐团合作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12岁演奏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17岁时则在罗马尼亚恩奈斯可大赛(Enescu Competition)夺冠。这次胜利让伊丽莎白一战成名。原本已要在提比利希音乐院就读的她,从布加勒斯特返回故乡途经莫斯科,就被莫斯科音乐院钢琴系主任“抓”到系上,不经考试就成了学院新生。伊丽莎白在莫斯科的老师鼎鼎有名的米尔斯坦(Yakov Milstein)。米尔斯坦个性内向而谦虚,虽非活跃舞台的演奏家,却是热中学术、著作等身的大师。他曾是莫斯科四大门派中伊贡诺夫(Konstantin Igumnov)的学生与助教,而伊贡诺夫又师承李斯特晚年弟子西洛第(Alexander Siloti),一向以独到且深入的李斯特诠释闻名。米尔斯坦承传大师,所撰写的李斯特传记,至今仍是俄国学派的经典之作。
25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