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八章(2)

00:00
14:44
主播信息
雪狼马库斯

雪狼马库斯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雪狼马库斯
关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2
有这么一个年轻人,他少年时就参加革命,拿枪和敌人殊死作战,留下满身伤痕。战争结束后,他拼命工作至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因此,他曾失望地想过自杀,但终于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花三年时间写出这本长篇小说,证明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这就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历,也是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经历。这本书,几乎可以看作是作家的自传。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马克.吐温自传(上下)
马克.吐温自传(上下)
马克·吐温有着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被称为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曾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擅长写具有讽刺意味小说的他将这种风格带到了他的自传之中,书中,这位睿智的学者嬉笑怒骂,谈笑风生间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展现给了我们。对与自己同时代的文学人物,马克·吐温没有谈及太多,但对批评家这一行当表达了自己的观感:“我认为,批评家的工作是所有职业中最腐化堕落的,没有任何真正价值。”“尽管如此,随它去吧。”“这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必须要有批评家、传教士、国会议员和滑稽演员,我们必须承受这些负担。”同时,这本自传也不乏马克·吐温对私生活的讲述,他甚至用了很长的篇幅,抒发他对一个女人的愤怒。他似乎是以一种很随意的方式在书写自己的人生,想到了就说出来了然后记录下来,可是,细细斟酌之下,字里行间都包含着他的睿智。除却辛辣,马克·吐温日常生活中的“搞笑”天赋也可从自传中觅得。自传管理人赫斯特称:“这份书稿我已经读过无数次,但每一次都忍不住发笑。这个男人的言谈笑骂皆成文学,而自传则是高潮,是那种创作力的顶峰。” [2-3]《马克吐温自传》在这本自传出版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人世。因此我会随时记住,我是在坟墓里,向读者讲述我的一切。我是实实在在地要从坟墓里来讲述,而不是现身说法,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无所顾虑……对我来说,只有在我清楚地知道,在我活着的时候,我写的东西不会被任何人看到,我才能够像写情书那样,轻松自如、自由自在地坦陈我的内心。
24
284
俄苏小说史
俄苏小说史
俄国在 19 世纪以前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直到 19 世纪,小说名家辈出,灿若群星,成就辉煌,小说艺术在这一 时期可谓达到顶峰。20 世纪虽然政治风云变幻, 苏联国家几经起伏,最后解体,这一度影响了小说家们的创作,但整体来看,小说成就仍然熠熠生辉,出现了一大批富有时代特征的小说家,将俄国小说传统继承发扬。 俄苏经典小说以其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态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极大的欢迎。在欧洲,人们对俄苏小说的高度重视和推崇俯首皆是。把列夫·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一起称为“文学泰斗”;视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欧洲现代心理小说的主要创始人之 一;将屠格涅夫与法国的波德莱尔称为散文诗之父;而契诃夫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 ·亨利同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红色的经典”。 在俄苏文坛上,共有五位小说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伊万 ·蒲宁(1933)、鲍利斯 ·帕 斯捷尔纳克(1958)、米哈伊尔 ·肖洛霍夫(1965)、亚历山大 ·索尔仁尼琴(1970) 与约瑟夫·布罗茨基(1987)。 俄苏小说与中国的关系密切而深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作家的创作主题,也激发了中国作家的创作激情,巴金、曹禺、茅盾和王蒙等都认为自己是“俄苏文学的学生”;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果戈理、普希金、契诃夫、高尔基等成为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 俄苏小说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其鲜明的民族特性和艺术上的辉煌成就,对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世界文学丰厚的精神资源,是人类精神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财富。
14
146
千年帝国史
千年帝国史
世界史就是一部帝国史。已经消失或存续至今的诸多帝国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大走向。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的深层变化更是让帝国具有了当代价值。 美国知名学者克里尚·库马尔在《千年帝国史》中描绘了一幅跨越千年的帝国全景图,他从罗马帝国切入,剖析了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俄罗斯帝国、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五大帝国,这些帝国都自认肩负着普世文明的使命,并为之奋斗、纠结。库马尔试图从新的视角解读帝国的统治者和民众,他们如何为帝国统治寻找正当性,他们如何认识自我,以及帝国统治者在建立普世的世界秩序的过程中,如何留下了与当今世界息息相关的多元化的政治遗产。 与大多数介绍帝国发展历程的作品不同,这本书重点关注的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帝国既是二者共同追求的事业,也是各方利益纠葛形成的共同体。库马尔还特别探讨了帝国与民族国家的区别,提到统治者为保国运长久,会刻意压抑自身的民族身份,但这也给主要民族带来身份认同的混淆以及这种混淆最终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帝国曾经遇到的难题,包括如何处理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性,国家内部的多元文化协调、多民族和谐共处,国际人才流动等,在今天仍然存在。可以说,帝国是反省当今迫切的政治议题的一面镜子,甚至是新的世界秩序诞生之前的阵痛。尤其对于多民族的中国来说,我们可借此审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国际交往、大国使命等。这本书是我们不可错过的佳作。
23
136
习惯的力量(新版)
习惯的力量(新版)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都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在过去的20年里,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市场营销人员通过研究不仅发现了习惯的运作机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改变习惯的方法。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做出的选择,是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也仍然经常甚至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习惯形成后,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或者意识到其他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就会自然而然地启动。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并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就会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习惯强而有力,却也能刻意培养;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本书作者综合了近20年科学家与商业对于“习惯学”的研究,包括数百篇学术研究、300多位科学家与企业管理者的访谈,以及数十家企业的实践研究成果,分三个部分探讨了个人的习惯、成功组织的习惯以及社会群体的习惯,作者都希格认为,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还是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焕然一新。
48
2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