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五------【景区讲解】

00:00
00:43
主播信息
无套路文化传媒

无套路文化传媒

所有的数字都是老师单价哦大家可点开作品列表选择喜欢的声音发送给无套路小姐姐vx:wutaolupeiyin
关注
男生配音------120专区
18
120专区,请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参考音多加练习
男生配音------80专区
26
80专区,请老板们在此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音
九十男老师
14
九十男老师单价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勃拉姆斯《协奏曲、变奏曲、匈牙利舞曲》
勃拉姆斯《协奏曲、变奏曲、匈牙利舞曲》
这张专辑是俄罗斯钢琴家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与德米特里·利斯指挥的俄罗斯乌拉尔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附带由别列佐夫斯基独奏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三首《匈牙利舞曲》。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此曲。实际上,此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完成于1863年。是勃拉姆斯根据帕格尼尼写给小提琴的《第24号随想曲》加以变奏写成的二十八首钢琴变奏曲独奏作品。此曲与勃拉姆斯的其他变奏曲多半是在小范围的沙龙里演奏不同,是完全作为音乐厅的音乐会之用,演奏效果辉煌,是一首炫技性作品。共28段变奏,此曲被视为挑战李斯特的炫技之作,除了高难的炫技演奏外,依然有着勃拉姆斯式的伤感情怀。勃拉姆斯喜欢变奏曲,这也是他倾向于古典形式的证据。 《g小调第一号匈牙利舞曲》约作于1869年前,二十一首钢琴四手联弹曲《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一首。此曲的钢琴独奏改编版,曾是钢琴家克拉拉·舒曼重要的音乐会演奏曲目之一。
--
8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2)》
这张专辑收录了玛塔·阿格丽奇演奏的代表曲目,包括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 第一首乐曲是肖邦的作品,从中可以感受到阿格丽奇如何让大部份认定这是古典作品的浪漫派人士,听到如此煽动人心、心境变化分明的诠释。飞利浦相当大胆地选出肖邦前奏曲作品45。这是一首阴郁且诗意的佳作,阿格丽奇的诠释相当性格,苦甜交杂的气氛像是预示勃拉姆斯最后一首间奏曲也会交杂着悲伤或曲折的变化,千变万化的装饰奏与结尾部份有类似歌剧的戏倒性及夸张。早些年录制的前奏曲作品28最大的魅力,在于阿格丽奇的演奏掌握到罕有的优美即兴演出及火花。欢欣与颓丧、光彩与阴暗、痛苦与宁静不断交替出现,阿格丽奇捕捉到音乐最原始的本色并创造出炽热的气氛。作品28-1的速度为急板,速度虽快,阿格丽奇的节奏性仍然新鲜而且有条理。如果作品28-2的速度比较偏向小行板而非缓板,阿格丽奇在结尾的几小节中,把它凄凉的风格充份而且清晰地表露无疑。接下来的作品28-4犹如突如其来奔流的血液。作品28-5的开始乐段再一次提醒我们,即使是最平淡的速度,阿格丽奇依旧能清晰地弹出抑扬变化;至于作品28-8的早期拉赫玛尼诺夫式华丽风格、作品28-13中段带有内省风格的“更慢”乐段,很难会有比这更具说服力的诠释。正确来说,作品28-14的速度应该是快板而非急板,只是乐曲中多出一小段如风暴般的乐句(近年有人认为这段乐句并不适合以行板演奏,效果也不具说服力)。在阿格丽奇手中,作品28-16具有相当凶猛的爆发力,手指在第五小节的速度迅如点水,音乐有如所谓“燃烧的太阳”。作品28-23比谱上速度标记“中板”更为狂热,因此速度记号对阿格丽奇来说或许只供参者而已(受到前一首前奏曲影几而产生的夸张?),强烈影响到拉赫玛尼诺夫降E小调《图画练习曲》作品39的前奏曲作品28-24真正展现出令人惊愕的磅礡气势,砰然作响的最后三个音符有如晴天霹雳。
19
4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