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出国

00:00
28:01
主播信息
王兵

王兵

王兵,笔名家骅。辽宁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学会理事长,出版著作《逞能》、《我的演讲》等。曾出任辽宁电台、电视台及央视主持人。
关注
生命为何
11
生命为何呢?这是一个天大命题,我不敢轻易作答。但我很想为瞎子摸象的故事展开一点联想。如果当初摸象的几位盲人不急于做出判断,而是能够手拉手的交流一翻,将各自的感受汇总起来,那么得到的结论是否会更全面一些呢。其实,任何一位人类个体又何尝不是那摸象的盲人,极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让我们很难触碰到生命这头大象的全貌。于是,我把自己体验到的一部分记录下来,写给你看,说给你听,希望可以帮你参考。文集中描述了我的亲人、自己的童年、窗外的大风、眼前的风筝、社区的猫及屋后的杏树等等,表达了对生命的细腻观察与深度思考。也许生命真的无法用言语概括,但一个个生动的存在无时不刻不在告诉我们生命到底为何!本书选取了从不同角度与不同年代中创作的19篇文章汇合成集,生动地展现在读者与听众的面前,呼唤情感、引发思考、动人心扉......并由曾多年担任过辽宁电台、辽宁电视台及央视主持人工作的作者本人深情通篇朗诵,其高度的身心融合与演化,定会沁人心脾,不同凡响!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惶然录
惶然录
《惶然录》又名《不安之书》,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晚期随笔结集,多为“仿日记”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搜集整理而成。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物质化的人;有时是个个人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社会化的人;有时是个贵族化的人,有时则成了平民化的人;有时是个科学化的人,有时则成了信仰化的人。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作家。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拾译家遗漏,精选出原作的五分之四,译成中文,文笔优美,读来赏心悦目。 费尔南多·佩索阿于1888年生于葡萄牙里斯本,父亲在他不满六岁时病逝,母亲再嫁葡萄牙驻南非德班领事,佩索阿随母亲来到南非,在那儿读小学中学和商业学校。在开普敦大学就读时,他的英语散文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奖。1905年他回到里斯本,次年考取里斯本大学文学院,攻读哲学、拉丁语和外交课程。他常去国立图书馆阅读古希腊和德国哲学家的著作,并且继续用英文阅读和写作。
30
43
论道
论道
普天之下,莫非道也,率土之滨,亦莫非道也,甚而无论有相非相,尽皆道也。天下所有,人类所有,万事万物,人生人行,皆在道中,皆为道。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容,人生其间,为其自身可以生、可以存、可以行,并进而行得自由自在、快乐幸福故,不可不、不能不、不得不学问思辨之、格物致知之、择善笃行之,即此即有本篇《论道》合集,论天下所有可学、可问、可思、可辨之道,论天下所有可格、可知、可择、可行之道,即论天下所有可论之道。 道之本意,路也。有人之初,必有所行,有行必有路,其路即道。故人生在世,所行之路皆道也。推而广之,人生所行者皆道也,其行者,可以行路,可以做事,可以认识万物,可以与他人他物共生共处。如此,道从有形而入无形,从道路化为规律,揭示万事万物客观本质,成为人类行事准则。简言之,行路有道,做事有道,认识有道,万物有道,共生有道,共荣有道,自由有道,幸福有道。其道者,所以成其万事万物也;其道者,人所以认识、明辨而笃行也;其道者,万事万物共生共荣也;其道者,万事万物自由自在而幸福快乐也。以我为人故,其道者,皆是以人为中心的狭义乃至广义的人道。 本篇《论道》,从笔者十多年积累之包含数千条读书感悟之《道论》而来,是就特定专题对相应各条感悟的总结,是就特定方面的人道所作的相应的一篇篇具体的论述,所有总结,所有论述,皆笔者一家之言,成笔者一家之论,希望能给有缘诸君因缘悟道、得道、行道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方便,果真如此,道之幸也,人类之幸也,笔者之幸也!同时,欢迎大家批判,何以故?真理越批越明,越批越合乎道之本真也,更何况,本篇《论道》亦是从批判古今中外的经典而来,自然也在被批判中,若能抛砖引玉,在读者的批判中明辨人道,笔者幸甚。 本篇《论道》合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言,只是“行人道”三字而已。 天下有道,百家有道。百家争鸣,鸣之以道。略举三家,诗言其道。举一反三,尽得人道。 儒 入海方明洋水深,学涯满耳作舟音。七天格竹精思怠,一世致知仁义寻。 诚意原来求率性,修身只是得安心。豁然不惑知天命,笑看红云话古今。 释 独坐菩提草木深,高山流水是知音。凡缘未了随时至,佛祖如来哪处寻? 杂念渐平忽见性,邪思不起已明心。本来无物能牵挂,何染尘埃笑古今? 道 秋高气爽碧渊深,临涧草堂听水音。松菊清香堪可嗅,老庄意境似能寻。 有人有地有天道,无欲无为无圣心。海纳百川凭下聚,不争三尺不争今。
364
18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
大约是5年前,在我大学声乐老师所建的微信学生群里,偶然讨论起《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大家对这首歌颇为喜爱,老师也准备将它在近期的一次音乐会上作为演唱曲目,因为我是内蒙古人,所以老师特意邀请我出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在我之前的推文中有介绍过),我想讲的更加生动和全面,因此去网路上搜索了这首歌曲相关的资料和背景,无意中就搜到了席慕蓉先生《草原往事-我的家在高原上》的视频资料,忍不住把三集一口气都看完了,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席慕蓉先生在草原上折了一把野草,捧在手中不停的闻着,一边闻一边流着泪说:“这就是父亲所说的故乡的草的香味,这只有老家才有的草香。”此时我也不禁跟着她热泪盈眶,我在想:我生在、长在内蒙古这片土地,却从未对故乡有这番憧憬和热爱,我虽然生长在这里,但我却并不了解我的故乡。从那以后,我也追随着席慕蓉先生寻根的脚步,从她的诗中、散文中探寻她所描绘出的故乡的全貌。 她把她寻根过程的点点滴滴用文字、画作和摄影作品完整的记录在《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这本书中,接下来的日子,用这本书作为开始,我准备把这些文字和书中所提到的一些诗歌作品作为内容,通过朗读的形式,跟大家分享。现代的都市给予我们更优质的生活,但故乡永远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在那里,有我们的成长的轨迹、生活的情境、根深蒂固的文化,以及那些不可磨灭、简单温暖的美好回忆……
128
1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