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纯音乐,伴你入眠
157.1万

1小时纯音乐,伴你入眠

主播:Heavyrain
轻柔,减压,放松轻音乐

我们的痛苦来自于看不透、舍不得、输不起、放不下。看不透人际中的纠结、争斗后的隐伤,看不透喧嚣中的平淡、繁华后的宁静;舍不得曾经的精彩、流逝的岁月,舍不得居高时的虚荣、得意时的掌声;输不起一段情感之失,输不起一次人生之败;放不下已经走远的人与事,放不下早已尘封的是与非。

节目(8)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Heavyrain

Heavyrain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Heavyrain
关注
1小时纯音乐,伴你入眠
157.1万
轻柔,减压,放松轻音乐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伯恩斯坦《格什温、伯恩斯坦的管弦乐作品》
伯恩斯坦《格什温、伯恩斯坦的管弦乐作品》
这张专辑是伯恩斯坦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演奏格什温《蓝色狂想曲》、《前奏曲》和伯恩斯坦自己创作的《西区故事》交响舞曲。伯恩斯坦并担任了录音中的钢琴演奏。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作于1924年,是一首写给独奏钢琴及乐团的乐曲,融合了古典音乐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蓝色狂想曲》是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类似单乐章的协奏曲作品,其中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部构思独特的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格什温在这部作品中,对那些情绪全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如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对置,也颇具匠心。 格什温创作的体裁众多,但“前奏曲”却是他为钢琴而创作的唯一音乐形式。这些前奏曲最初只创作了六首并于1926年演奏了其中的五首,但因曲谱遗失,目前仅剩三首留存于世。《三首前奏曲》具有典型的美国风格,优雅的和诗意的“蓝调”,展现了出作曲家敏感和沉思的一面。 伯恩斯坦《西区故事》交响舞曲是将音乐剧中的精华乐段改编而成。整部交响舞曲充满了现代城市的律动,再现了纽约作为一个移民大都会的时代景观。在伯恩斯坦充满灵感的音乐面前,即便没有欣赏过整个音乐剧,观众也能够感受到其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细致入微的情绪。
746811
伯姆《舒伯特·八部交响曲》
伯姆《舒伯特·八部交响曲》
这套合辑收录了卡尔·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舒伯特八部交响曲的录音。 舒伯特一生写了九部交响曲 (以及一部所谓真正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暂且不算在内),其中第七部的原稿早就遗失了,仅有八部传世。舒伯特的交响曲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即前六首交响曲形式是古典的,受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影响很大,在配器上也多有仿效;到了第八、第九号交响曲时却有了较明显的浪漫情韵,独特的配器风格突然成熟,配器温暖而多彩。 舒伯特的交响曲,在伯姆和柏林爱乐乐团这对黄金组合的演绎下,散发出了非常美好的芬芳气味和温润的色彩,即使它其中多多少少总有那么一丝丝忧郁。 在面世的各种舒伯特交响曲辑中,伯姆指挥的这套综合水平是很高的,风格也是最适合的。 伯姆这套录音完成于大师60-70岁之间,这对于指挥家来说确实是黄金时期。封面上的写法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舒伯特八部交响曲》而并非《舒伯特交响曲全集》,这样写是最为严谨的方式,因为现存的这几部舒伯特交响曲,加上手稿遗失的《第七交响曲》是否是舒伯特的全部交响乐作品还存有疑问。伯姆和柏林爱乐乐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柏林爱乐乐团的纪律性被大师津津乐道。伯姆处理舒伯特交响曲时十分注重乐曲结构的均衡,因为这可能是舒伯特交响乐作品的硬伤,只有体现出更完整和清晰的结构,才不至于使作品显得过于分散。对于早期作品,大师处理的很生动和优雅,旋律流畅自然,木管的演奏生动可爱,弦乐表情细腻,全奏富有能量,快乐章的演奏拥有滚滚向前的动力,生机勃勃。第八和第九交响曲似乎一下子跳到浪漫主义滚滚洪流之中了(也许遗失的第七交响曲是舒伯特的转型作品)。《第八交响曲》大师选择的速度偏慢,但也并没有使音乐流于悲伤,首乐章神秘而略带压抑的气氛烘托的十分到位,每次聆听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总觉得这是一部“神秘主义”的作品,这部作品中有着马勒式的迷茫和彷徨,但并没有恐慌和不安,忧伤中透着一种静谧和安详,这部作品似乎在整个交响乐的历史中始终有着一种独特和难以言说的气质。《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史诗般宏大的作品,伯姆把握宏大作品的能力在这里一览无余,除了对于铜管乐处理显得有些谨慎以外,大师对于“伟大”交响曲的诠释着眼大局,并没有过分强调音乐的外在效果,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奏似乎也比较克制,但音乐表达到位即可,过于极端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3.5万30
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阿格丽奇与迪图瓦指挥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一、第三钢琴协奏曲》、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阿格丽奇这位当世最特立独行的杰出钢琴家,不常灌录唱片,许多录音都是她的现场演出。这是少数特地进录音室灌录的专辑之一。录音中她弹奏自崛起乐坛以来就引人称道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并加录了《第一钢琴协奏曲》。阿格丽奇性格中叛逆和独特的部份,有许多地方和普罗科菲耶夫这些协奏曲相当接近,而她也从马加洛夫和罗斯特洛波维奇那里听到许多关于普罗科菲耶夫的轶事,加深了她在诠释这些乐曲时独特的风格。阿格丽奇在还是学生时,就是听着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起床的,她的室友总在她睡觉时就练习这首协奏曲,让她在潜意识里吸收这首协奏曲的各种风貌。日后更因为与马加洛夫这类俄国钢琴家相熟,学得了俄国人的诠释手法。 阿格丽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熟稔程度,己到了随时要她从睡梦中起来弹奏,她都可以如履平地般的轻易,这首协奏曲已经深入她的潜意识和脑海中,如今她在事隔30年后再度灌录此曲,意义自是非比寻常,显示她已有自信走出她年轻狂傲的阴影,树立成熟钢琴名家的风范。她与前夫迪图瓦合作,另外灌录了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这是巴托克晚年后采取中庸、抒情路线后的作品,音乐题献给他的爱妻,经常流露出温暖的一面。阿格丽奇在探索了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协奏曲后,再探索这首近代最伟大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也自有她不凡的诠释典范。
3.6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