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雄谱(中华儿女,抗战纪实)
405

抗战英雄谱(中华儿女,抗战纪实) | 免费收听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制造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指出如果战端一开,则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有抗敌守土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中国以三千五百万军民的伤亡代价和难以计数的财产损失艰苦卓绝十四寒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系列节目《抗战英雄谱》,为您全方位回顾抗战时期的著名战役,重要将领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精品节目《抗战英雄谱》,敬请订阅收听!
节目(41)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声音客栈

声音客栈

石家庄小楼文化有声书官方平台!
关注
二马丨一百年前的北京人在伦敦
--
《二马》创作于 1929 年,是老舍先生旅居英国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曾连载于《小说月报》。作品以 20 世纪初的伦敦为舞台,聚焦中国商人马则仁(老马)与马威(小马)父子在异国的生活轨迹。   书中的老马守旧懒散,带着旧式文人的迂腐与虚荣,小马则充满青年的进取精神,试图融入英国社会。通过这对父子与英国房东温都太太母女的情感纠葛、商业竞争及日常交往,小说全方位展现了中英两国在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的剧烈碰撞 —— 从餐桌礼仪到婚姻观念,从金钱态度到民族尊严,处处暗藏冲突与误解。老舍以幽默辛辣的笔触,既批判了部分国人的保守愚昧、盲目自大,也揭露了西方社会对华人的偏见与歧视,在跨文化语境中深入反思国民性的弱点与现代化转型的困境。 作品语言生动鲜活,充满伦敦市井气息,人物塑造极具典型性,堪称早期中西文化对比文学的经典范本,至今仍具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文学价值。
一只脚踏进后现代丨新旧之间的试探与游离
--
本书是作家、书评人维舟十余年评论生涯的阶段性总结,精选其解读当下社会文化现象的三十七篇文章,分为三辑:隐蔽的变迁、观念的起源、故事的讲法。从无根的现代人到由死线组成的人生,再到高科技中世纪,他细致描摹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境况;从餐桌上的文化冲突到葡萄酒兑雪碧,他辛辣剖析新老观念的碰撞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从分析广告民族主义、电视国学热等文化现象,到解读《盗梦空间》《飞屋环游记》等流行文化作品,他试图挖掘表面现象之下隐藏的另一套逻辑、意义或阐释。透过维舟敏锐的观察和犀利的评论,我们可以重新审视熟悉的文化现象和未经省察的观念,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身处的时代。
无岸之岛丨从幽微隐秘处觅光而行
--
在一座小岛上长大的少年章承,有着孤独而丰富的内心。很长时间里,他和远方的表姐许燕如是默契的朋友,但因为一个难以解释的误会,两人的人生开始出现分叉。老同学陆薇薇给了他安慰,但也因为感觉无法进入他内心而挫败。三个人的人生轨迹若即若离…… 这部小说写的是青春,但它不是青春小说,而是一部成熟的严肃小说。它非常清晰明了地让人看见了青涩年华的苦涩和成年之后的反思。青春像是一条很浅的溪流,任何东西放在上面,都显得很重很重。不像成年后,时间的洪流那么轻易地冲刷走我们的一切。小说的精彩之处,就是细腻地写出了青春的""重""。小说不仅写出了三人之间的感情微妙状态,也写出了一代年轻人青春期独有的心理。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