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墙纸
1.7万

黄色墙纸

主播:Yukino
《黄色墙纸》,这部经典短篇小说最早在1892年出版在 “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之初, 被评论是一个神经失常的女人的疯话。自传体灵感激发的叙事论述了一个女人一步步陷入疯癫的故事。男性残缺对女性的理解,丈夫封闭妻子如封闭精神病患者,不得不说明对女性的意识形态曲解了女性的正常职业追求。这些只能通过幽灵形式出现的女人也是文学意义的灵魂,正如 Gilbert 和 Gubar 称之谓“阁楼里的疯女人”。
节目(7)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Yukino

Yukino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 苦酒折柳今相离,无风无月也无你。
关注
黄色墙纸
1.7万
《黄色墙纸》,这部经典短篇小说最早在1892年出版在 “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之初, 被评论是一个神经失常的女人的疯话。自传体灵感激发的叙事论述了一个女人一步步陷入疯癫的故事。男性残缺对女性的理解,丈夫封闭妻子如封闭精神病患者,不得不说明对女性的意识形态曲解了女性的正常职业追求。这些只能通过幽灵形式出现的女人也是文学意义的灵魂,正如 Gilbert 和 Gubar 称之谓“阁楼里的疯女人”。
在雨中说爱你
764
故事以追忆和现实两条线交叉着缓缓推进,追忆占了主要篇幅。从高中三年同桌,到上大学后的第一次约会,再到她毕业工作后赶去湖边小城同“我”一起看烟花和避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在民国将领中,冯玉祥“绰号”最多,有基督将军、布衣将军、植树将军等,个性十分鲜明,其中最具争议的当属“倒戈将军”。 因其倒戈背主的次数最多,有人把其描述为一个“墙头草、随风倒”的投机分子,将其字“焕章”改为“换章”(换章即打麻将中换牌之意),以讽刺其经常倒戈的行为。 有人总结,他的倒戈至少有八次: 滦州起义倒清廷; 护国运动倒袁世凯; 武穴停兵倒段祺瑞; 北京政变倒吴佩孚; 拉郭松龄倒张作霖; 五原誓师倒北洋; 国共分裂倒共; 中原大战倒蒋介石。 而力挺冯玉祥的人则认为,这正是他思想进步的表现,“顺应潮流”。更有人说,这是“不断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一种尝试”。 徐永昌曾批评冯玉祥“论变不论常”,有点“时髦肤浅”。 晚年的张学良则说:“冯玉祥这人专门说假话,他差不多没有真话,我跟他接触就有这样的感觉,他的失败就是因为谁也不信他了。冯玉祥手下的人哪,好几个都很残忍;冯也很残忍,他杀人,我对他很难过的,我这人向来不做这种事。” 民国相士彭涵锋见过冯玉祥后,曾以三国人物比喻他是“貌似刘备,才如孙权,而志比董卓,诈如吕布,运只袁绍耳”! 但无论如何,冯玉祥都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通过他的自述,我们可以管窥那个乱云飞渡、纷繁复杂的时代。"
2989192
非常经典:静静的顿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非常经典:静静的顿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静静的顿河》(俄文:Тихий Дон)是前苏联作家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部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后历时14年。《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主人公格里高利,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而同时,格里高利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作者用悲剧手段,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男子汉形象,从格里高利身上,读者能感觉出作者对人的尊重。《静静的顿河》展现的是哥萨克人如何通过战争、痛苦和流血,走向社会主义。《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描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时代的人民生活史诗, [1]在不到五年内,格里高利一会儿投入红军,一会儿倒向白军,双手沾满了两方面的鲜血,他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特定的群体无法切割。肖洛霍夫因《静静的顿河》作品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260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