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08. Liszt - Hungarian Rhapsodies S.244 No.9 in E flat major

00:00
10:56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旺德《布鲁克纳·第八、第九交响曲》
100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八、第九交响曲》,1979年5月28日-6月2日、1978年6月10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其中《第八交响曲》采用第二版,1890年创作;《第九交响曲》采用初版。 旺德指挥的《第八交响曲》录音版本广受好评,他与科隆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这个版本被认为是其巅峰之作,获得了留声机大奖,评价极高,被认为是“当今最伟大的布鲁克纳演绎之一”。旺德指挥的《第九交响曲》录音版本同样备受赞誉。他与科隆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被认为是“最接近原始创作版本”的演绎之一。 旺德的指挥展现了他对布鲁克纳音乐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他注重保持作品原有的韵味,同时通过精准的律动性构建和情感表达,将布鲁克纳音乐的厚重感与精神内涵完美呈现。他的这个录音版本不仅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还成为了布鲁克纳爱好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旺德《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111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1980年1月18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初版,是布鲁克纳1881-1883年间创作的。 旺德的指挥风格以端庄稳重、不哗众取宠著称,他注重音乐的内在逻辑和结构,追求一种深沉而有力的情感表达。在《第七交响曲》中,旺德通过紧凑的乐句行进,将作品凝聚出一种超越宗教热情的人类命运斗争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音乐的结构上,也反映在对复杂对位法的精准分析和处理上。在第一乐章结尾处复杂的对位法中,旺德的分析井井有条,使得音乐显得更加清晰和有力。 旺德对布鲁克纳作品的演绎特别注重音乐的情感深度和形式上的完整性。他强调音乐的内在张力和外在力量的结合,使得《第七交响曲》不仅具有宏伟的气势,还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层次。第四乐章尤其展现了旺德驾驭自如的能力,他以一气呵成之势带领乐团完成这一充满戏剧性的终章。 旺德的这个录音版本被广泛认为是经典之作,他的演绎得到了高度评价。这张专辑不仅展现了旺德对布鲁克纳音乐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乐团的严格要求和精准控制。他的指挥风格既保留了布鲁克纳音乐的传统韵味,又赋予其现代感,使其成为布鲁克纳爱好者心中的典范。
旺德《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
66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六交响曲》,1976年8月16-25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的初版,是布鲁克纳1879-1881年间创作的。 旺德的演绎注重细节,强调音乐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在演奏过程中,他特别注重旋律线条的清晰度和乐器之间的平衡,使得整部交响曲既具有戏剧张力,又不失和谐美感。旺德对布鲁克纳音乐中特有的“布鲁克纳节奏”进行了精准把握,这种节奏在乐曲中贯穿始终,为旋律提供了稳定的脉动背景。 尽管这部作品在历史上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甚至在布鲁克纳去世后两年才首次完整演出,但旺德的演绎无疑为这部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的指挥风格既尊重原作的复杂性,又赋予其现代解读的可能性,使得这部交响曲在当代音乐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朗帕尔《长笛演奏录音(第一辑)》
朗帕尔《长笛演奏录音(第一辑)》
这套10CD合辑收录了长笛演奏家让-皮埃尔·朗帕尔1954-1963年间的全部录音。 让-皮埃尔·朗帕尔(Jean‐Pierre Rampal,1922-2000)法国长笛演奏家,是蜚声四海的大师级人物。他在二战结束后就开始在世界各地巡演,也是法国管乐五重奏团和巴黎巴罗克合奏团的创始者。1947年朗帕尔在日内瓦国际比赛获大奖,被聘为威西歌剧院乐团的首席长笛。后前往美国,与美国许多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博得一致赞赏。1956-1962年任巴黎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席长笛。在著名的长笛大师中,朗帕尔具有几个最大的亮点,一是他为全面发展长笛演奏艺术作出了杰出贡献。除古典曲目外,他也涉足爵士乐、英国民歌、日本和印度音乐等。 2000年5月20日,朗帕尔在巴黎去世。小提琴家斯特恩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使得全世界重新以独奏乐器的角度来重视长笛。”朗帕尔是历史上第一位使长笛获得国际地位和广大听众的长笛演奏家。他和著名的钢琴家和弦乐演奏家一样,赢得了无数乐迷的追捧。他在全球有许多忠实的乐迷,人们津津乐道于他那种独特的微妙音色。1989年,朗帕尔在自传《我钟爱的音乐》(Music,MyLove)中写道,在1940年代,一位长笛演奏家如果不是某个乐团的成员,几乎不可能与乐队合奏协奏曲。从演奏生涯的开始,他就特别注重复兴长笛的地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让这种做法成为现实。除了过人的天赋,朗帕尔还有着充沛的精力,他为推广长笛音乐做出了许多努力,使得这件乐器重新获得18世纪那样的辉煌地位。到今天,长笛独奏家能够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朗帕尔的演奏优美高贵、温馨而洗练,音色质朴醇厚。在长笛演奏上,只要一提起“美声”,人们的脑际里就会立即浮现出郎帕尔那光辉、高贵又美丽悦耳的笛声。再加上他那惊人的吹奏技巧,温馨而洗炼的表情,使人们聆听后,无不有绕梁三日之感。他对巴洛克音乐的掌握尤见功力,除古典曲目外,他也涉及爵士乐、英国民歌、日本和印度音乐等。许多当代作曲家为他创作过作品,如普朗克、让·弗朗赛、让·马蒂农以及皮埃尔·布烈兹等。他是一位知名的巴洛克音乐大师,对此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古代音乐中的长笛》一书。他发掘出不少失传的作品,编订了许多长笛曲,包括海顿、维瓦尔第和勒克莱尔等人的作品。此外他还将一些小提琴曲改编为长笛曲,丰富了长笛曲目。
22.8万209
伯恩斯坦《格什温、伯恩斯坦的管弦乐作品》
伯恩斯坦《格什温、伯恩斯坦的管弦乐作品》
这张专辑是伯恩斯坦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演奏格什温《蓝色狂想曲》、《前奏曲》和伯恩斯坦自己创作的《西区故事》交响舞曲。伯恩斯坦并担任了录音中的钢琴演奏。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作于1924年,是一首写给独奏钢琴及乐团的乐曲,融合了古典音乐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蓝色狂想曲》是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类似单乐章的协奏曲作品,其中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部构思独特的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格什温在这部作品中,对那些情绪全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如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对置,也颇具匠心。 格什温创作的体裁众多,但“前奏曲”却是他为钢琴而创作的唯一音乐形式。这些前奏曲最初只创作了六首并于1926年演奏了其中的五首,但因曲谱遗失,目前仅剩三首留存于世。《三首前奏曲》具有典型的美国风格,优雅的和诗意的“蓝调”,展现了出作曲家敏感和沉思的一面。 伯恩斯坦《西区故事》交响舞曲是将音乐剧中的精华乐段改编而成。整部交响舞曲充满了现代城市的律动,再现了纽约作为一个移民大都会的时代景观。在伯恩斯坦充满灵感的音乐面前,即便没有欣赏过整个音乐剧,观众也能够感受到其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细致入微的情绪。
746811
巴伦博伊姆《钢琴独奏录音辑》
巴伦博伊姆《钢琴独奏录音辑》
这套合辑是为庆祝钢琴大师巴伦博伊姆75岁生日而发行的。毫无疑问地,巴伦博伊姆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最有音乐天赋、资质最高、底蕴最深的音乐巨人之一。1942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家族是来自俄裔犹太移民,到巴伦博伊姆是第三代,因时代因素阿根廷当时是全世界犹太移民第三多的国家。巴伦博伊姆5岁随父亲习琴,7岁就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初次登台演出,音乐神童声名远播。1954年才12岁便获邀前往欧洲,在维也纳、萨尔兹堡等地举办独奏会,更差点在晚年的富特文格勒指挥之下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 1960、70年代青年才俊的巴伦博伊姆是当红的炸子鸡,与杰奎琳·杜普蕾的情史更是羡煞众人。琴艺了得的的他逐渐将触角伸到指挥界,在世界各大音乐重镇密集曝光。70年代中期,巴伦博伊姆开始指挥世界重要乐团,1975年巴伦博伊姆接下索尔蒂之棒成为巴黎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开启乐团编制内的长任指挥工作,1991年再度接下索尔蒂的位置继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2年担任柏林国立歌剧院艺术总监至今,也曾两度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更经常被邀请前往拜鲁特指挥瓦格纳音乐季,目前巴伦博伊姆也是史卡拉歌剧院音乐总监。 即便巴伦博伊姆在指挥台上的成就无数,他始终未曾忘情钢琴演奏事业,直到目前仍经常演出钢琴独奏会或协奏曲,是当今乐界少数真正能同时得意于指挥台与钢琴独奏事业的音乐家。
4.4万434
布伦德尔《Vox、Vanguard录音》
布伦德尔《Vox、Vanguard录音》
这套35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年-1975年间在Vox、Turnabout和Vanguard唱片公司的全部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Brilliant Classics汇编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在加盟Philips唱片公司,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在Philips公司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2.5万40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