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 Walzer No.1 in E flat Op.18

00:00
04:22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布列兹《韦伯恩作品全集》
--
这套合辑收录了布列兹指挥的全部韦伯恩作品。韦伯恩是“第二维也纳”中的音色大师,突破并拓展了勋伯格式的序列主义,创作更加倾向于无调性甚至是“无声”,布列兹正是其继承者,在这条先锋之路上越走越远。布列兹对韦伯恩的作品很推崇,对作品中的旋律、和声与对位进行周密思索、分析。布列兹的指挥风格和韦伯恩的作品气质很相配,也继承了一部分韦伯恩的创作理念。这套合辑不仅收入布列兹指挥的管弦乐作品,还有爱默森四重奏、艾马尔、克莱默、齐默尔曼等名家参与录音。布列兹诠释的韦伯恩作品有着清晰的结构,显得极为精致,深含无穷的魅力,这套合辑也是聆听韦伯恩作品的首选。 安东·冯·韦伯恩(Anton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奥地利作曲家,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简洁凝练、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性,成为了近代先锋派音乐发展的标杆。韦伯恩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影响却非常大。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他的音乐来自于心灵深处,以别人无法想像的简洁、浓缩、凝练的音乐特征而著称,在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图蕾克《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羽管键琴版
13
这张专辑是图蕾克演奏巴赫的几部键盘作品,包括《哥德堡变奏曲》、《意大利风格咏叹调和十个变奏》、《前奏曲和赋格》、《意大利协奏曲》。其中最重头的作品是《哥德堡变奏曲》。 图蕾克是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次数最多(录音有7次之多)、时间最久(超过60年)的演奏家。这个录音版本是她1978年3月在纽约录制的,是第三次完整录音,使用羽管键琴演奏,所有重复段落均未省略。 《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为有“两层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作品详细标注了哪个章节用哪层键盘,全部30段变奏不断在第一和第二层键盘之间来回穿梭交替,也就是说:要求演奏要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晰展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线或音乐动机,因此,不管在演奏中如何带入情趣色彩,都应该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巴赫此作在复调结构上清晰的层次与脉落,从这一点上说,图蕾克自然是杰出的,她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清”,神清则余皆清,语速自佳,她抓住了此作的“主脉”,尤如一棵树、“主干”挺直完好,所有的“分叉”自然井然有序,演奏清晰明辨、语速自如、曲伸适度,经纬分明,所有的构架、层次、情趣色彩都在娓娓道来中,没有隐匿、没有怒张,也没有过度的情感渗入,却充溢着智趣与幻想,可以说这是一版回归原作、减降自我表达、却又给听者广阔暇想空间的演奏。
海飞兹《维厄当、圣-桑、萨拉萨蒂作品》
--
这张专辑收录了海飞兹演奏的六部小提琴作品录音,大都是高难度的炫技曲目。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巴杜拉-斯科达《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
巴杜拉-斯科达《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
这套12CD合辑是钢琴家巴杜拉-斯柯达演奏的19部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其中多部舒伯特未尽之作由他续写完成。 《留声机》杂志对这套合辑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一名维也纳人,巴杜拉-斯柯达对舒伯特风格了如指掌,他对音乐灌注了热爱之情,没有任何夸张之处。他手下的舒伯特与贝多芬迥然不同,他揭示出轻松抒情的一面,在简约之中流露出浪漫的梦幻色彩,有别于古典奏鸣曲。” 著名奥地利钢琴家保罗·巴杜拉-斯柯达(Paul Badura-Skoda)出生于1927年10月6日,曾经师从钢琴家埃德温·菲舍尔(Edwin Fischer),1947年在奥地利音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由此一举成名。他与同辈奥地利钢琴家弗里德里希·古尔达(Friedrich Gulda)和约尔格·德穆斯(Jorg Demus)并称为“维也纳钢琴三杰”(Viennese Troika)。 保罗·巴杜拉-斯柯达以演奏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作品见长。他是一位高产的唱片艺术家,累计录制过200多张唱片,包括上述三位作曲家的钢琴奏鸣曲全集。巴杜拉-斯柯达还推崇历史乐器演奏,并拥有多架早期钢琴,他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就在他私人收藏的五架钢琴上完成,分别使用了不同年代制作的钢琴。他在录音时会将同一部作品分别用不同的钢琴演奏,以便让听众了解不同钢琴的声音特性。
--
94
20世纪伟大钢琴家《约翰·奥格东(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约翰·奥格东(1)》
这张专辑收录了约翰·奥格东的演奏录音,包括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阿尔康、布索尼的钢琴作品。 这套专辑收录的是奥格东精神病发前的早期录音,包括柴科夫斯基大赛前录制的布索尼《肖邦前奏曲九段主题与变奏》。奥格东弹奏的布索尼钢琴协奏曲满溢着炽热的火花与强烈的动态对比、音响深度,展现出奥格东音乐生涯中最光辉璀璨的一面,而这部协奏曲也成为奥格东的基本曲目之一。奥格东是从史蒂文森(早年英国演奏布索尼作品的权威钢琴家之一,曾录下布索尼《帕沙加利亚舞曲》)那儿听到布索尼这部钢琴协奏曲,当时他才九岁,对这部作品的印象是“所有钢琴协奏曲中最长,而且最杰出的一首”。 佩特里燃起奥格东对法国钢琴家、作曲家阿尔康的兴趣。《为钢琴独奏而写的协奏曲》在1973年春天出版时(1969年录音),封面设计是以迷幻为基调(年老的阿尔康侧面画像,头上有许多火焰与琴键)。这首作品不像美国钢琴家勒温塔尔(Raymond Lewenthal)所编辑的版本般顽强难驯。我在1973年4月号《唱片与录音》(Records Recording)杂志上发表评论时提到,这是一首带有史密斯式“诗意美感”(译注:RoLnald Smith,英国钢琴家与作曲家,擅长演奏阿尔康的作品并为其作品著书数册)的作品,而我对奥格东在慢板第五与六小节处,几乎以断奏取代原来断奏与圆滑对比演奏方式所持的保留态度至今仍然没有改变。琼·奇塞尔(Joan Chissell)在1973年4月号的《留声机》杂志中曾经提到,她十分欣赏奥格东在第一乐章大胆而且顽强的诠释,她觉得史密斯的演奏带有“坚实的节奏,能够完全掌控乐曲的细节与架构”,使音乐听来较“高贵”。奥格东以一般型态弹出开始主题的做法相当明智,他偏爱缩短第三拍(一开始的八分休止符或随后的四分音符也是),或是变更分句,并且强调一、三、五小节的前两拍(阿尔康在谱上标明的是相同的断奏)。奥格东的作法为阿尔康的作品找到更宽广的内涵。这张唱片在1970年代发行两年后即告绝版。
--
14
伯姆《莫扎特·第41交响曲、弦乐小夜曲》
伯姆《莫扎特·第41交响曲、弦乐小夜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指挥家卡尔·伯姆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41交响曲》、《弦乐小夜曲》;与圆号演奏家戈特弗里德·冯·弗瑞伯格合作,演奏理查·施特劳斯《第二圆号协奏曲》。 莫扎特《弦乐小夜曲》K525,作于1787年。此曲是莫扎特的小夜曲中最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一部。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部音乐会小夜曲,有四个乐章象一部缩小了的交响曲。它与情歌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 理查·施特劳斯《降E大调第二圆号协奏曲》作于1942年11月,他还附注了创作地点“于维也纳美丽的房屋中”。此曲于1943年8月11日首演于萨尔斯堡音乐节,由卡尔·伯姆执棒维也纳爱乐乐团,戈特弗里德·冯·弗瑞伯格(Gottfried von Freiberg)担任圆号独奏。此曲是20世纪演出和唱片录制次数最多的圆号协奏曲。 莫扎特《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K551,作于1788年。此曲是莫扎特三大交响曲的压轴之作,其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也是莫扎特发挥其作曲特色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莫扎特晚年娴熟的作曲技巧。此曲还是均衡对照的典范。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最高的创造神之名,把它作为此曲的别名是十分相称的,但这并非莫扎特本人订的名称,而是后人加上的。
21
10
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单簧管五重奏》
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单簧管五重奏》
这张专辑收录了勃拉姆斯的两部作品:1、由小提琴家雷诺德·卡普松、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与郑明勋指挥的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为小提琴、大提琴和管弦乐团而作的《双重协奏曲》;2、单簧管演奏家保罗·梅耶与卡普松弦乐四重奏团合作,演奏《单簧管五重奏》。卡普松兄弟的演奏得到评论界的盛赞,专辑被《留声机杂志》选为2008年2月“最佳古典唱片”。 《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作品102,1887年10月18日在科隆首演,是勃拉姆斯所创作的最后一部大部头的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管弦乐创作最成熟阶段的作品。由于它出色的创作和悦耳的旋律,成为了最著名的双重协奏曲之一。勃拉姆斯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他的风格,那就是在浪漫主义的内容之中,求诸贝多芬等先贤,显现出典雅、深刻的古典主义气质。 《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作品115,作于1891年。此曲是勃拉姆斯晚年创作的精华之作。作品中弦乐四重奏组与音色深邃富于表现力的单簧管浑然一体,曲调含蓄抒情,营造出温柔、沉静的浪漫气息,达到一种引起幽深的内心体验的艺术境界,成为室内乐领域的珍品。有人曾写下一段文字,准确地表达了聆听这部《单簧管五重奏》的感受:“我看见秋日的湖边,金色的落叶在日暮的湖水上轻轻飘落。我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不知不觉一滴眼泪悄悄滑落脸颊”。
34
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