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Schumann Album fur die Jugend Op.68 - Melodie

00:00
01:47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尼古拉耶娃《贝多芬、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12
这张专辑是俄罗斯女钢琴家尼古拉耶娃演奏贝多芬、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尼古拉耶娃的演奏情感强烈,她对热情与清晰的处理达到极好的平衡。 贝多芬《D大调第十五钢琴奏鸣曲》作品28,作于1801年。此曲一改激进的音调,使用质朴清新的风格描绘了乡间的美景,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作品出版时由出版商为之冠名为《田园奏鸣曲》。对于大自然,贝多芬有一种对神祗般的崇敬。宽广的田野森林、溪水反射的阳光、草地散发的清香、牧童身影以及乡村舞蹈等莫不令他着迷,成为他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七年之后,贝多芬又写出了更为著名的《田园交响曲》。 舒伯特《降B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D960,完成于1828年,是舒伯特最后一部钢琴奏鸣曲,也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奏鸣曲风格宁静、安详而豁达,以崇高的精神境界刻画出一个孤独落魄的灵魂,正以深深的沉思与无尽的感怀总结人生,抚慰世间的一切。站在古典和浪漫分水岭的舒伯特,以这部巅峰之作将古典主义的严谨形式与浪漫主义的丰富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将其一生的经历、思想和经验留给后人,成就了一份辉煌的遗嘱。 舒伯特《降G大调即兴曲》D899,No.3。行板,三部曲式。这应该说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近似女高音音色所表现的悠然自得的旋律,在巧妙的和声伴奏中唱出。中段不是对比部分,旋律仍优美地奏出。第一部分再现后,乐曲缓缓地结束。
鲁岗斯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即兴曲》
140
这张专辑是俄罗斯钢琴家鲁岗斯基演奏舒伯特的《第19钢琴奏鸣曲》、《即兴曲》。鲁岗斯基并非特别善于表达情感的演奏家,而是用宽广音色与优美乐句打动人心。他的演奏有丰富的键盘织体,那些有着动人旋律与跳跃节奏的曲目中最能展现其特点,所奏出的华美旋律优雅流淌在波浪起伏的低声部之中。 《c小调第十九钢琴奏鸣曲》D958的风格及结构带有贝多芬的痕迹。全曲富含强有力的紧张感,鼓舞人心的力量和英雄式的壮丽,在表述纠结矛盾的同时还体现了坚韧顽强和不屈不挠。舒伯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一年前去世的永恒大师的缅怀和崇敬。
穆特、普列文《莫扎特·钢琴三重奏》
---
这张专辑是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暨安妮-索菲·穆特首次公演30周年推出的“永恒的莫扎特”录音系列。国际乐坛的首席女小提琴家穆特与丈夫普列文(Andre Previn,著名指挥家、钢琴家)和大提琴家Danil Muller-Schott合作,演奏莫扎特《钢琴三重奏》,第四至第六首(K.502/542/548)。 这夫妇档组合很有吸引力,普列文除了在指挥上早巳晋身为大师级外,他同时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并以演绎莫扎特的钢琴音乐驰名,他灌录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自弹自指演出,极获好评。由这对浪漫夫妇为主的组合来演绎莫扎特三首最完美的钢琴三重奏,听来有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两人对莫扎特的音乐都有深入的研究,穆特在童年时代以演奏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成名,且在卡拉扬指导下灌录的第一款唱片亦是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加以普列文又是弹奏莫扎特的高手,两人的合作产生“莫扎特效应”是很自然的现象。正如“永恒的莫扎特系列”引述穆特的话:“莫扎特的音乐是你灵魂的X-光,照亮你的心灵。” 穆特是一位典型的德奥血统的演奏家,性格热情,具有着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内在个性,这使她形成了优良的演奏素质和高品位的艺术修养。卡拉扬去世后,她的演奏向多元化发展,曲目不局限于德奥古典、浪漫等传统作品,而加强了近现代作品的比重,经常演出卢托斯瓦夫斯基(Witold Lutoslawski)、莫雷(Norbert Moret)、彭代雷茨基和里姆(Wolfgang Rihm)等人的作品。 《第五钢琴三重奏》,C大调,K548,作于1788年7月14日。 《第四钢琴三重奏》,E大调,K542,作于1788年6月22日。 《第三钢琴三重奏》,降B大调,K502,作于1786年11月18日。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劳(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劳(3)》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劳迪奥·阿劳演奏的录音,包括肖邦、李斯特、舒伯特、德彪西、莫扎特的作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阿劳诠释的莫扎特。无论阿劳录制《幻想曲》K.475时,是否比他在1930年代减少运用对比,但是我们耳朵听到的是阿劳的对比并没有特别比使用古钢琴夸张,虽然音色相当丰富,不过阿劳一直保持着如水晶般清澈透明的音色,这也是阿劳音乐最主要的特色。关于《幻想曲》最后的评语是:阿劳把这首曲子诠释为由两个部份所组成的作品,而不像奏鸣曲K.457般的分成序奏与本体。尽管莫扎特很明显的希望这两个部份合为一体,但我认为,阿劳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即使是与《c小调奏鸣曲》相比,《幻想曲》无论结构或戏剧性都过于庞大。 肖邦的前奏曲可以称之为“一组”吗?鲁宾斯坦与李希特在音乐会中只演奏作品28的这一组,而如同其它现代主流钢琴家,阿劳坚决认为这二十四首前奏曲就是完整的一组。产生争议的原因在于调性问的关系等问题上,阿劳当然先入为主的偏好大型作品,于是他理所当然地把这二十四首前奏曲视为同一部作品。如果以大型作品的角度来看,要注意的就是如何让这些短曲有足够的份量。阿劳的风格与音色相当了不得,几乎只演奏一页的长度就能感受到与更长一点乐曲同样丰富的内容。或许最明显的例子就是《B小调第六号前奏曲》。双手几乎是同等突出,如悲伤钟声的右手部份为左手的旋律增添了能够引起怜悯的感伤力。真是非常特别的经验。阿劳在诠释肖邦“激动地”与“活泼地”这两种标记的作品也非常成功。第一首前奏曲“激动地”中,阿劳在二十秒内表现出两种不同对比,“活泼地”第三、十一与十九号的速度虽然不是依照原有的速度指示演奏,然而曲中依然洋溢着爽朗活泼的气氛。
2.3万41
内田光子《施坦威传奇》
内田光子《施坦威传奇》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内田光子的作品,包括:莫扎特《回旋曲》、《钢琴奏鸣曲》、《幻想曲》;舒伯特《即兴曲》、《德国舞曲》、《钢琴奏鸣曲》;贝多芬《变奏曲》、舒曼《克莱斯勒偶记》、德彪西《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最后四首、贝尔格《钢琴奏鸣曲》。 内田光子(Mitsuko Uchida,1948年12月20日-)日本裔英国钢琴家。内田光子的演奏风格着重表达内心而非炫人的技巧,以诠释莫扎特闻名,是被公认的“莫扎特专家”。内田光子除了录完两大套莫扎特之外,肖邦、德彪西、舒曼、舒伯特的作品是她最常接触的。尤其是舒伯特,内田光子已经拥有为数不少的欧洲乐迷在等待她所录的每一张专辑。为舒伯特逝世200周年纪念,她推出了个人第4张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集,在接受前田昭雄编辑的访问时特别和她聊到舒伯特,内田光子以她一贯的风格告诉前田先生:“不论其它演奏家弹奏出的舒伯特是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正确,我认为我找到舒伯特要说的话。” 内田光子的演奏善于营造高贵典雅的气氛,散发出有如陈年琥珀般的晕黄光泽。跟许多演奏大师一样,内田光子对莫扎特作品怀着热爱与敬畏之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她便潜心钻研莫扎特的作品,不让自己的演奏飘游在一种单纯的美之上,而是努力去挖掘其中朴实而深邃的内涵。内田光子演奏风格强烈,但却没有忽略莫扎特音乐里的浪漫精神。德国《法兰克福公共报》曾评介,内田光子诠释的莫扎特,最宝贵的一点就是能“在技巧与主观、活泼与感性这矛盾的两者间取得最有利的平衡”。
4.4万2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