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02 | 从「我有一个朋友…」走进「身边」统计学

00:00
37:53
听完整版
节目详情

你是否经常听到:

我身边好几个朋友炒股都赚钱了,我怎么会亏呢?”

“读这种专业干嘛,找不到工作的。我那个亲戚就是这样。”

以“我有一个朋友/亲戚……”开头的句式成为许多人论证某种社会现象的开场白。


休谟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经验仿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但我们的经验,真的可靠吗?我们很容易基于我们“身边”的经验做出判断。事实上,我们的“身边”,恰好是我们经验的最大来源。我们渴望做正确的决定,但却常常以为,我们的经验就是正确的。我们信奉数字,相信统计学,但也依赖自己的经验,认为“身边”就足以支撑起一种有效的统计学


本期,我们从一些身边现象入手,展开对“身边统计学”的思考。我们不仅谈论“身边”,也谈论“我们如何谈论‘身边’”。谨慎思考,小心翼翼,只有保持清醒,才不至于误入歧途。“身边统计学”是一个起点,可以让我们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它不是阻止我们认识世界的障碍,但也不是思考问题的终点。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身边”的局限性,才能更好地拓宽世界的边缘。


最后我们还推荐了几本书,相信能够解答一些常见的困惑。欢迎大家也在评论区中补充,分享那些你遇到的“身边统计学”。


| 主播

蛋妞

小盒子


| 本期你将听到

02:26 “身边统计学”是我们的生命体验

04:30 我们无法避免基于“身边”观察世界

07:07 “我有一个朋友”——你说的那个朋友是不是你自己?

08:10 留学生的“身边”:信息的孤岛,抉择的岔路 

13:40 当“身边”遇见“身边”,世界得以扩大 

16:24 打破信息茧房,拓展生活边界

23:44 “抽烟危害健康” 与“身边的长寿大爷”

25:44 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抽象化的“身边”

29:08 精炼我们的认知:塑造新的思维方式


| 相关材料

基思•斯坦诺维奇:《这才是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年

赫克托·麦克唐纳 :《后真相时代》,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年

 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希望能够点赞、评论、订阅和收藏,你的支持是我们坚持的最大目标与动力。

我们的微信听友群开通啦!你可以在微信里添加:Localfm2021,就可以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分享你的心得,提出你的看法。




展开
大家都在听
我们巷子的细珠啊
我们巷子的细珠啊
【边缘老人、特殊女性、城镇养老、底层人的自尊、成长与和解救赎的故事】 62岁的细珠,是桃花巷所有人口中的呆子、弱智,喜欢跟人吵架,处处与人作对,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对世界也充满了怨怼与愤懑。细珠出生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排行倒数第二的她,从小就因为秃头和不识数,而受到家人的轻视、街坊的欺凌,大家都说她是呆子、傻子。 她期待拥有和嫂子、姐姐们一样的爱情,却被父母和大嫂以嫁出去会受人欺负为由,愣是把她留在家中,这一蹉跎,就蹉跎成了一个老姑娘,年逾花甲,依然是孤家寡人一个。父母不让她嫁人,说担心她会受到婆家的欺凌,大嫂不让她嫁人,说她可以养细珠一辈子。于是,细珠成为了一家十余口人的“佣人”,每天不是围在灶台上打转,就是在不停地浆洗永远也洗不完的衣服,或是帮着大嫂带孩子。为金家这个大家庭,为父母,为兄嫂,为侄子侄女付出了半生的心血,父母和兄嫂相继去世后,她却被自己亲手带大的侄子扔在了桃花巷的大宅里,每天只能与她拣来的猫狗作伴,与花草为戏,与邻居几个老太太一起结伴捡破烂。 在长期的孤寂与被家人忽略的情势下,细珠和比她小了几十岁的于春兰走得越来越近,两个人经常一起分享自己的心事与小秘密,更在一起买猪头肉酱肘子,没有节制地大吃特吃。然而,好景不长,被人们形容为呆子的于春兰被她的罗锅母亲强行送到了县城的精神病医院,这一下,细珠失去了一个可以与她交心的人,在与街坊邻居的各种磕磕碰碰中,她更加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从没走出过桃花巷的细珠,一个人起大早去排队拿免费的鸡蛋,却也因为拿鸡蛋走错了路,把自己给走丢了……
11911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