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06 | 无纸化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纸质书

00:00
35:37
听完整版
节目详情

你还在阅读纸质书吗?电子书或纸质书,你会如何选择?

这些年,书籍的形式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厚重的纸质书正从我们的书架上隐退,电子屏方寸之间即可成为便携的掌上图书馆。承载知识和信息的媒介似乎正在告别纸张,纸质书“寿终正寝”的论调也一度甚嚣尘上。

尽管如此,纸质书依然有着它无与伦比的魅力。作为一种实体的存在,纸质书占据着空间,从购入、借阅到收纳、转卖都伴随着空间流转,其背后内含着行动、故事与记忆。纸质书的阅读,更多地介入了我们的感官,勾连着独特的身体性。正如电影院未曾在流媒体的冲击下消亡,纸质书亦然,它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在装帧、排版,以及与技术的结合上自我革新。技术是生活的补充,而生活永远充满活力。让技术服务于我们,而不是让我们被技术所定义。

作为阅读者,我们试图对纸质书的魅力做一番申辩,这既是对自己阅读生涯的一种回溯,也在构思着它未来可能的样态。我们认为,纸质书不可替代,因为现实不会被虚拟打败


我们还开通了听友群,你可以在wx里添加:Localfm2021 加入,与我们一起分享、讨论。


| 主播

也会阅读电子书的 蛋妞

想住在图书馆里的 小盒子


| 本期你将听到

03:00 澄清讨论范畴:两种形式兼有的正规出版物

05:10 电影院看纸质书给我们的记忆强化

07:53 特殊的实体空间:书店

14:30 二手书文化里凝结的故事

15:56 《忒修斯之船》:一本可以“互动”的纸质书

17:00 按图索骥:纸质书里的时间传承

18:46 纸质书对信息的检索与保存作用

20:20 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角度看纸质书的优势——五官的介入

22:37 纸质书阅读与身体姿势

25:50 作为社交货币的纸质书:以漫画为例

30:25 绘本,纸质书的绝佳栖息地

33:02 做技术的主人,而不是让技术定义我们


| 相关材料

•[美]J.J.艾布拉姆斯/[美]道格·道斯特:《S.——忒修斯之船》,颜湘如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56515/


•Bilibili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media/md28220315/


•读库2006: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

https://mp.weixin.qq.com/s/aP1nNVdAHFXIIuZotvNvng




展开
大家都在听
我们巷子的细珠啊
我们巷子的细珠啊
【边缘老人、特殊女性、城镇养老、底层人的自尊、成长与和解救赎的故事】 62岁的细珠,是桃花巷所有人口中的呆子、弱智,喜欢跟人吵架,处处与人作对,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对世界也充满了怨怼与愤懑。细珠出生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排行倒数第二的她,从小就因为秃头和不识数,而受到家人的轻视、街坊的欺凌,大家都说她是呆子、傻子。 她期待拥有和嫂子、姐姐们一样的爱情,却被父母和大嫂以嫁出去会受人欺负为由,愣是把她留在家中,这一蹉跎,就蹉跎成了一个老姑娘,年逾花甲,依然是孤家寡人一个。父母不让她嫁人,说担心她会受到婆家的欺凌,大嫂不让她嫁人,说她可以养细珠一辈子。于是,细珠成为了一家十余口人的“佣人”,每天不是围在灶台上打转,就是在不停地浆洗永远也洗不完的衣服,或是帮着大嫂带孩子。为金家这个大家庭,为父母,为兄嫂,为侄子侄女付出了半生的心血,父母和兄嫂相继去世后,她却被自己亲手带大的侄子扔在了桃花巷的大宅里,每天只能与她拣来的猫狗作伴,与花草为戏,与邻居几个老太太一起结伴捡破烂。 在长期的孤寂与被家人忽略的情势下,细珠和比她小了几十岁的于春兰走得越来越近,两个人经常一起分享自己的心事与小秘密,更在一起买猪头肉酱肘子,没有节制地大吃特吃。然而,好景不长,被人们形容为呆子的于春兰被她的罗锅母亲强行送到了县城的精神病医院,这一下,细珠失去了一个可以与她交心的人,在与街坊邻居的各种磕磕碰碰中,她更加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从没走出过桃花巷的细珠,一个人起大早去排队拿免费的鸡蛋,却也因为拿鸡蛋走错了路,把自己给走丢了……
11911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