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 和庄明浩聊聊:新消费投资的起与落、美元VC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00:00
01:09:45
节目详情

听到结尾有彩蛋🎁! 往下拉还有思维导图!

本期播客我们追星成功,邀请到了庄明浩老师,明浩老师是很多朋友都熟知的投资领域大V,他曾经担任过经纬创投副总裁、熊猫TV联合创始人,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战略负责人。他也是知乎风险投资、创业还有互联网领域的优秀答主,是很多VC行业的年轻人们了解这个行业的第一扇窗户。

过去几年,新消费投资领域经历了非常剧烈的高峰和低谷。在很短的时间里,大量投资人涌入这个领域掘金,大量公司崛起并得到了投资。业绩与估值的快速增长、一轮又一轮的大额融资、众多一线基金的加持,使得整个赛道吸引了非常多关注。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新消费赛道逐渐趋冷,随着风口退却,不少公司逐渐凋零,VC们似乎也不再愿意下注。

那些年,有哪些公司得到了融资并且崛起,又有哪些公司曾被寄予厚望却陷入困局?在狂热的新消费投资热潮背后,又是什么驱动着美元VC们如此疯狂地下注,又如此快地失去信仰?之前消费圈内人社群(进群方式往下看)的小伙伴提到希望我们出一期“那些年VC投过的消费项目”的复盘,所以这一期节目,我们拉着庄明浩老师一起来聊一聊过去几年新消费投资的起与落,以及美元VC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你可以直接拉到下文【时间戳章节】点击时间点跳转收听。

加听友群:

如果你是消费圈内人,想要认识更多圈内人。请加:wangzaikeketang,备注姓名+公司才会通过哦

**本期嘉宾**

庄明浩:

知名VC逃兵(前经纬创投VP)、现互联网公司战略+投资、干过几年电竞和直播(Panda TV)

知乎风险投资、互联网优秀回答者、内容行业观察者

**本期主播**

旺仔珂珂糖:

行走中的人形锦鲤和大众点评,在VC、互联网、消费行业都搬过砖,对世界充满好奇心。通常来说,是个捧哏。

即刻@旺仔珂珂糖

郑立涛:

消费和企业服务领域投资人,商业世界的旁观者,寻找商业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公众号:与运气竞争。

即刻@郑立涛

**思维导图**

**时间戳叻个戳**

03:21 消费投资是什么时候开始火的?当时有什么迹象或者现象?

07:06 为什么过去不看消费的投资人们都开始往消费赛道挤了?

11:57 复盘一下当年VC们投资过的消费Deal

16:53 为什么本应该很理性的投资人们在当时会那么疯狂和上头?

21:42 这一轮消费狂热是怎么消退下去的?为什么大家的信仰来得这么快,去的也这么快?

25:50 在这一轮消费狂热里,庄老师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记忆点?

28:48 给新消费品牌做一个分类

30:40 还有哪些发展低于预期的赛道?

37:07 每一个赛道的从很热到很冷的周期越来越短暂、也越来越剧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41:33 觉得消费未来还有再火起来的机会吗?

45:52 美元VC们现在还在投些啥?

49:32 一级市场往往是在很悲观到很乐观之间来回摇摆,是什么让投资人们总这么善变?

52:06 庄老师关于职业生涯的选择,为什么选择回到产业界?对年轻的一级市场投资人们有什么建议?

01:07:03 彩蛋时间 🎁 不要走开

**节目介绍**

《消费圈内人》是一档关注整个消费生态链的对谈类播客。

在本档播客中,我们不仅关注呈现在用户面前光鲜亮丽的品牌本身,我们更关注支撑品牌谓之“品牌”背后的生态链玩家——平台方、投资方、供应链、渠道商、代运营服务商、MCN、品牌咨询公司…

就像那句话所说的——“一线有神灵”,直接对话这个生态链上一线从业者,也许能获得更多启发与收获。

每期我们都会邀请一位消费生态链上的玩家来一起聊聊消费圈内事,也希望通过这档播客能结识更多消费圈内人。

如果你是消费圈内人,想要认识更多圈内人。请加:wangzaikeketang,备注姓名+公司才会通过哦。

**制作**

✨🎧 本节目由内容最好玩的厂牌宇宙电波荣誉出品。🚀✨

合作联系:wangzaikeketang (备注品牌播客合作)

**宇宙电波旗下节目**

富哥富姐们都在听的:末日狂花

年轻人的第一个MBA:消费圈内人

给你启发与勇气的打工人嘴替:提钱退休

高管们都在听的AI 时代用户与增长收入秘籍:AI增长黑客

一个靠写书在上海买房的geek和他的大佬朋友圈:冰镇电波

展开
大家都在听
社会与经济:信任、权力与制度
社会与经济:信任、权力与制度
《社会与经济》是新经济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格兰诺维特的奠基之作,概况来说,这书重新定义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弱连接理论由格兰诺维特于1974年提出。他指出,在传统社会,每个人接触**频繁的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然而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认知,这是一种“强连接”现象;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类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关系更为广泛的,然而却是肤浅的社会认知。格兰诺维特把后者称为“弱关系”。格兰诺维特因为提出弱连接理论而名噪一时,也由此奠定了他在社会经济学领域的**地位。 过去200多年来,关于“经济学-社会学”的固化认知模式是,认为经济学是基础,其他学科都依赖于经济学。打个比方,经济学就像一个插线板,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传播学这些插头都插在上边。而马克·格兰诺维特提出: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社会性的,把二者关系倒了个个儿。 这个观点看似并不难理解,但实际上作者提出并论证这个观点,是对传统学科**大的颠覆,而且这种颠覆特别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社会网络关系的演变趋势。 在本书中,格兰诺维特写道,经济并不是与人类行为无关,而是深深地嵌入于社会关系中,并且与其他领域一样遭受着情感和观念的冲击。 1.本书讲到了“社会网络”的概念。《社会与经济》其实就是在讲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的问题。比如现在的facebook、微信、QQ等社交网络,本质上都是构建了一个复杂动态网络。我们个人越来越容易受这个网络的影响,同时个体性行为也**大影响着整个网络和制度,比如《今日简史》里举的例子,突尼斯小贩的自焚事件引发了政治运动,美国几位女性引爆了全球MeToo运动。尤瓦尔将其解释为全球化的影响,《社会与经济》则给出了社会网络角度的分析。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影响力运作机制,正是当下公司企业、产品、社群、政府机构、媒体等都迫切关注和研究的。 2.在“弱关系理论”中,我们如何利用“圈子”。其实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连接”。“弱连接”虽然不如“强连接”那样坚固(金字塔),却有着**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假如你打算找工作,你更有可能从 ‘你的强关系’亲戚朋友-那里得到新机会,还是‘你的弱关系’比如兴趣班偶然认识的同学,或者朋友的朋友? 一般人肯定觉得,那必须是我的铁哥们和家人。 格兰诺维特的观点让人有点意外,其实那些弱关系更可能给你带来更好的工作机会。大部分工作机会都是通过弱关系找到的 。格兰诺维特讲到的这种圈子文化,在中国的“关系社会”中尤其重要。 3.经济社会学正变成一个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实用的学科。现在很多经济活动或者经济行为从经济的角度去解释是行不通的,必须用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而格兰诺维特的新经济社会学理论非常适合解释经济行为,弥补单纯从经济学角度去解释问题的弊端。跨学科的研究并不单单在经济学与社会学的领域,经济学也不单单渗透带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也正在渗透在经济学中。但近年来,其他学科开始向经济学渗透,比如卡尼曼把心理学植入了经济学,开创行为经济学。 另外,本书还讲到了很多重要的观点,比如:1.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社会性的。2.个人受集体制度与文化的影响。个人的行为**不是基于个人的自利与算计就自主行动的。3.集体的制度与文化对人心智结构的塑造,两个典型的关系就是:信任与权力。4.教养与天性的关系。5.信任与欺骗,制度与逻辑。6.老练与高效的权力支配者。
80
6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