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对话75后私募经理:价投迎来黄金时代

00:00
01:42:02
节目详情

【主理人来信📨】

大家好,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成为巴菲特」这档节目暂停了更新,最后一期还是去年6月份播出的和丁昶chang三声 老师聊他的书——《买入银行股》  ,而和我们亲爱的常驻嘉宾南添老师最后播出一期节目则是聊巴菲特在1991年出任董事长《拯救信任危机中的所罗门》

过了这么久,所以要先讲讲这个过程中,我和南老师的一些其他的安排和进展。

南添老师今年开始恢复了青训营线下大课,也开始做直播分享,非常了不起的是在《面基》留下了一期9个小时完整讲述投资体系的播客马拉松节目,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26万人收听,极具规模效应。

我自己过去一年工作地点更多地搬到了深圳,大湾区,很多人催更节目,实际上我也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是一个更好的方式把这档很垂很窄的播客延续下去。

目前的答案就是,我做了一个小的独立站社区,叫做「价投村」。对巴菲特故事比较熟悉的小伙伴肯定可以猜到,这个名字源自1984年庆祝格雷厄姆与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发行 50 周年大会上,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进行了一次题为《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的演讲,这也是巴菲特最精彩、最广为人知的演讲之一。

在这篇演讲里,巴菲特以非常生动、风趣的语言展示了在投资界为数不多的大赢家们却不成比例地来自于一个小小的智力部落——格雷厄姆和多德部落,他们都是终身信奉格雷厄姆和多德投资哲学的价值投资者。

所以,我也选取这个典故吧,作为社区的名字,叫做「价投村」,社区的英文名称叫做,【ValueGet】,也是源自巴菲特的一句名言——“Price is what you pay. Value is what you get.”

当然,我们都知道,价值投资不是唯一能够实现盈利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和「成为巴菲特」这档播客一样,我相信也希望这个社区更多聚集地还是一小拨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持续学习,共同成长,我希望通过独立站的模式打造一个更具象、有沉淀、可持续的价值投资社区。

9月份这个网站开始做基础的功能测试,我也会邀请一些老听友尤其是参与读信活动的伙伴先行测试,争取完善ready的网站早日跟大家见面,启动正式的运营。

与此同时,这档播客也会逐步恢复更新。

现在大家收听到的这期节目其实是在6月份录制的,节目嘉宾是上海诚远私募基金创始人合伙人、投资总监刘浩,浩哥。浩哥在做私募之前历任申银万国、中信保诚、东亚前海证券,买方卖方加起来有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有着完整的跨市场、跨品种的立体交易体系。我们聊了他对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看法,以及对中美不同市场的判断。

跟越多人聊巴菲特,就让我越觉得,巴菲特只是一个锚,当每个人说起巴菲特,说起价值投资,其实最终都是自己的投资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也是「成为巴菲特」这个话题如此有趣,也如此有生命力的所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期节目吧。

【主播介绍】

艾勇 AY (新浪微博: @艾勇 ),个人播客:「A-log | 艾勇的声音日志」

  • 映天下 | DTC Lab 创始人
  • CPA中文播客社区联合发起人
  • 《播客时代:用声音打造影响力》《播客营销白皮书2023-2025》联合作者

【嘉宾介绍】

刘浩

复旦大学硕士,上海诚远私募基金创始合伙人、投资总监

拥有超过20年的证券、基金行业经验。历任申银万国研究所行业研究员;中信保诚基金研究员、QFII基金投资顾问、基金经理、股票投资副总监;瑞泉基金(筹)权益投资总监;东亚前海证券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部门副总经理、部门负责人。

刘浩先生长期深耕跨市场、跨品种的立体交易体系,包括股票投资、商品期货投资、衍生品套利和风险对冲等。作为行业研究和资产管理专家,其在证券卖方研究、公募基金管理、证券资管私募资产管理的职业发展历程中,通过学习和实战不断完善投资策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多策略投资与风险对冲经验。其代表基金采用多空灵活的立体交易策略,应用多种金融工具增强收益和对冲风险,实现了在较低回撤水平上的净值稳定增长。

【本期福利】

我们会从评论区抽出获赞最多的3位朋友,送上出版的的《播客时代:用声音打造影响力》,作者是艾勇、陈思维和寒笑。

【Staff]

视觉设计:猫哥

制作监制:蛋挞(播客公社)

【Space】

「超声播」播客网络 Beyondpod Netwok | BPN 录音室    上海 | 北京 | 广州 | 武汉 | 厦门

展开
大家都在听
社会与经济:信任、权力与制度
社会与经济:信任、权力与制度
《社会与经济》是新经济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格兰诺维特的奠基之作,概况来说,这书重新定义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弱连接理论由格兰诺维特于1974年提出。他指出,在传统社会,每个人接触**频繁的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然而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认知,这是一种“强连接”现象;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类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关系更为广泛的,然而却是肤浅的社会认知。格兰诺维特把后者称为“弱关系”。格兰诺维特因为提出弱连接理论而名噪一时,也由此奠定了他在社会经济学领域的**地位。 过去200多年来,关于“经济学-社会学”的固化认知模式是,认为经济学是基础,其他学科都依赖于经济学。打个比方,经济学就像一个插线板,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传播学这些插头都插在上边。而马克·格兰诺维特提出: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社会性的,把二者关系倒了个个儿。 这个观点看似并不难理解,但实际上作者提出并论证这个观点,是对传统学科**大的颠覆,而且这种颠覆特别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社会网络关系的演变趋势。 在本书中,格兰诺维特写道,经济并不是与人类行为无关,而是深深地嵌入于社会关系中,并且与其他领域一样遭受着情感和观念的冲击。 1.本书讲到了“社会网络”的概念。《社会与经济》其实就是在讲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的问题。比如现在的facebook、微信、QQ等社交网络,本质上都是构建了一个复杂动态网络。我们个人越来越容易受这个网络的影响,同时个体性行为也**大影响着整个网络和制度,比如《今日简史》里举的例子,突尼斯小贩的自焚事件引发了政治运动,美国几位女性引爆了全球MeToo运动。尤瓦尔将其解释为全球化的影响,《社会与经济》则给出了社会网络角度的分析。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影响力运作机制,正是当下公司企业、产品、社群、政府机构、媒体等都迫切关注和研究的。 2.在“弱关系理论”中,我们如何利用“圈子”。其实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连接”。“弱连接”虽然不如“强连接”那样坚固(金字塔),却有着**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假如你打算找工作,你更有可能从 ‘你的强关系’亲戚朋友-那里得到新机会,还是‘你的弱关系’比如兴趣班偶然认识的同学,或者朋友的朋友? 一般人肯定觉得,那必须是我的铁哥们和家人。 格兰诺维特的观点让人有点意外,其实那些弱关系更可能给你带来更好的工作机会。大部分工作机会都是通过弱关系找到的 。格兰诺维特讲到的这种圈子文化,在中国的“关系社会”中尤其重要。 3.经济社会学正变成一个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实用的学科。现在很多经济活动或者经济行为从经济的角度去解释是行不通的,必须用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而格兰诺维特的新经济社会学理论非常适合解释经济行为,弥补单纯从经济学角度去解释问题的弊端。跨学科的研究并不单单在经济学与社会学的领域,经济学也不单单渗透带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也正在渗透在经济学中。但近年来,其他学科开始向经济学渗透,比如卡尼曼把心理学植入了经济学,开创行为经济学。 另外,本书还讲到了很多重要的观点,比如:1.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社会性的。2.个人受集体制度与文化的影响。个人的行为**不是基于个人的自利与算计就自主行动的。3.集体的制度与文化对人心智结构的塑造,两个典型的关系就是:信任与权力。4.教养与天性的关系。5.信任与欺骗,制度与逻辑。6.老练与高效的权力支配者。
111
6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