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77 叙事经济学:故事如何掌控大脑并引发社会经济行为

00:00
01:01:35
主播信息
虚实de老饕

虚实de老饕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虚实de老饕
关注
虚实之间True Imagination
85
用故事调剂生活,用知识带来乐趣。商业与趣闻,人类与社会,化繁为简,无所不谈。 我们希望与你一起,在有限的生活中无限畅想,世界虚实交错,我们并肩前行。 欢迎来到《虚实之间》的世界。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叙事经济驱动机制

# 故事引发脑区同步

# 默认模式网络激活

# 身份认同消费行为

# 故事塑造思想杠杆

# 共识价值经济影响

# 凯恩斯主义经济叙事

# 比特币价值共识构建

# 品牌叙事营销策略

# 席勒叙事经济学理论

叙事经济学通过研究故事对社会经济行为的影响,揭示了人类决策背后的深层逻辑。2021年的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不同个体接收相同叙事时,大脑活动呈现高度同步性,表现为默认模式网络的动态激活。这种同步性说明,故事通过触发情绪与身份认同脑区,能批量塑造群体认知,成为思想杠杆的核心工具。
在商业领域,品牌营销依赖于叙事构建身份认同。例如奢侈品通过故事传递生活方式,而小米、华为等品牌则通过特定叙事强化用户忠诚度。比特币的崛起更典型地体现了共识价值的力量——其技术基础虽复杂,但“数字黄金”的叙事推动了全球资本对其价值的认可,甚至影响国家金融政策。
宏观经济层面,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博弈揭示了叙事对政策的决定性作用。凯恩斯通过“有效需求不足”的叙事主导罗斯福新政,而弗里德曼的实证研究虽推翻其理论根基,却因缺乏传播力而延迟被接受。这证明,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推广更依赖叙事的说服力,而非单纯数据逻辑。
罗伯特·席勒在《叙事经济学》中强调,现代社会的消费、投资乃至国家治理均受叙事驱动。从个体决策到跨国资本流动,故事通过默认模式网络激活身份认同与情绪,最终形成群体行为共识。理解叙事经济驱动机制,成为解码经济现象与预测趋势的关键。

展开
大家都在听
1-10万量级的理财方案
1-10万量级的理财方案
大家好,我是好买桂煮编。新的一年,我将为大家带来重磅栏目《理财实验室》系列,包括:小白理财(1-10万级理财方案)、家庭理财(10-50万级理财方案)、从中产到财务自由(50万以上级理财方案)、理财产品体验报告,总共四个系列。旨在为不同人群建立不同的理财解决方案,并持续跟踪不同方案的收益情况;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仓,同时阶段性的阐释自己的观点(含调仓理由、对阶段收益的点评);另外还有一些工具和方法跟大家分享。   为什么推出这门课呢?一方面,自己在金融这个行业做了十多年,知识积累自然不用说,自己也亲身经历过很多次的市场沉浮,没经历过的也看了很多书去了解,更关键的是:我看到了很多赚钱的人、亏钱的人、从赚钱到亏钱的人,他们有什么独特的思路和方法;我也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少走了一些投资的弯路、多赚了一份工资外的额外收入;也给了很多投资者一些指导,如果他们有听进去并去做的话......在去年做了一套理财基础课后,今年做了这档更直接的理财指导栏目,希望把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理财大V、理财知识多如牛毛,对于投资理财,似乎什么人都能说上几句。但实际上,这些知识雷同严重,天下文章一大抄,很多近乎传销和洗脑,很多投资者听着似乎很有道理,但听完要么完全根本无法操作,要么用了也没多大改变,甚至于反而亏了更多钱。所以我们今年的内容会更侧重实战化,让你花的每一分钱都非常值,更要让你每一分辛苦赚来的钱“在风险可控下实现最大化增值”,让投资理财真正帮助改善你的生活,而非带来新的烦恼。   我们第一季的内容《小白理财:1-10万量级的理财方案》,主要针对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年龄在18-27周岁。包括中学、职业教育期满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以及大学毕业后工作五年内的职场新手。   这个群体的主要特征是:工资收入不高,固定生活开支占工资比例较高,这也导致大家积累率较低,部分人甚至举债度日。与此同时,这些人缺乏对利息的足够正确认知,没有投资理财的意识或专业能力。但是在学完这门课后,你会慢慢把自己的负债全部还掉,逐步积累起自己的财富小金库,每年除了工资和年终奖、还能通过理财获取一部分不菲收入,甚至一些以前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都可以轻松实现了,坚持理财若干年后你还会把同事、同龄人甩的很远---这正是投资理财的神秘效应:越早开始复利效应越大。而这些财富的变化和差距会让你在做一些选择时更加从容、也有更多选择空间,从而让你获得更加美好的人生。比如,一个25岁就积攒起第一个10万的人,和一个25岁还在靠信用卡度日的人,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绝对是会有天壤之别的。老飘
42
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