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马照跑舞照跳·香港回归序曲

00:00
06:35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旺德《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1974年7月7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的初版,是布鲁克纳1875-1878年间创作的。 旺德的演绎,展现了他对作品深刻的理解和精湛的技艺。他特别注重音乐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得演奏既具有力度又不失细腻。在第一乐章中,他通过精准的节奏控制和丰富的音色变化,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庄严而深邃的氛围。第二乐章则以柔板的形式展开,弦乐与木管交织出如歌般的旋律,旺德通过细腻的处理让这一段充满情感张力。第三乐章的谐谑曲部分则展现了作品的活力与戏剧性,旺德通过强烈的对比和鲜明的节奏变化,使这一乐章既欢快又不失紧张感。末乐章的赋格形式终曲则以宏大的规模和复杂的复调结构结束全曲,旺德通过精确的指挥和乐团的高度配合,将布鲁克纳对宗教和理想的崇高追求完美呈现。 旺德的这个录音版本因其录音质量高、演奏水准卓越而广受好评。尽管有评论指出录音中某些细节处理不够完美,但整体而言,这一版本被认为是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的经典演绎之一。
旺德《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浪漫”》
---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1976年12月10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的第二版,是布鲁克纳1878-1880年间修订而成的。 旺德的演绎为《第四交响曲》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他追求音色的清澈响亮,使音乐仿佛在雨后的明净空气中展现平常无法察觉的细节。这种表现方式不仅突出了作品的美感,也体现了旺德对音乐流动性的高度重视。他不会过分强调音乐中的突强,而是注重整体的流畅性和内在张力,使得音乐既充满力量又不失细腻。 旺德的这个录音版本是无与伦比的经典演绎,展现了他对布鲁克纳音乐结构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在第一乐章的复杂对位法和第四乐章的宏伟气势上,他的分析井井有条,节奏掌控精准,使得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平淡之中见精深”的境界。这不仅是他个人艺术生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布鲁克纳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名盘。这部作品通过旺德的演绎,将布鲁克纳音乐的精神内核与现代演奏技术完美结合,成为后世许多指挥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旺德《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
8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三交响曲》,1981年1月5-17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的第三版,是布鲁克纳1889年进行重要修订而成的。 旺德的演绎注重对布鲁克纳音乐中复杂情感的表达。他通过精准的节奏控制和丰富的动态变化,将布鲁克纳作品中的神秘、庄严与激动的情感层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第一乐章中,他通过缓慢而庄严的节奏推进,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而在第二乐章中,他则通过轻快的旋律和生动的节奏变化,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 旺德还特别注重对布鲁克纳音乐中复调技法的处理。在慢乐章中,他通过清晰的线条和层次分明的音响效果,展现了作品中复杂的复调结构和丰富的和声色彩。这种处理方式不仅突出了作品的戏剧性,也使其更加贴近布鲁克纳本人的艺术追求。 旺德的这个录音版本被认为是其艺术巅峰之作之一。他的演绎风格内敛质朴,但又不失激情与力量。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他的录音成为许多布鲁克纳爱好者心中的经典。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钢琴四手联弹)》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钢琴四手联弹)》
这张专辑是吉里可夫斯基、魏斯两位钢琴家用四手联弹的方式,演奏斯美塔纳改编的交响诗《我的祖国》,实在是罕见而珍贵。这两位钢琴家的演奏非常甜美、自然,充满着诗情画意。专辑的录音通透圆润,琴声甜美泛音上飘、低音键音自然延伸,琴音颗粒饱满有力、触键木质、带弹性的质感表露无遗。《唱片圣经》、《刘仁阳谈唱片》一致推荐。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纳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斯美塔纳是在丧失了听力后用心灵谱写这组作品的,并在每个乐章都加上了内容的说明。 六首交响诗都以捷克的山川、河流、城堡和历史人物命名。第一首《维舍拉德》,它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古城堡。第二首就是着名的《伏尔塔瓦河》(也叫摩尔道河),它细致而优美地描绘了源目波希米亚森林的一股清凉一股温暖的两股泉流,波动起伏着,潺潺而来,在晨光下汇合成宽阔的伏尔塔瓦河,时而汹涌,时而蜿蜒地继续流向下游,流经一处处山谷、村庄、牧场……乐曲中那个6/8节奏的极富涌动感的“伏尔塔瓦旋律”,欢爽而又安详,如今已是捷克曲调的象征了。套曲的第三首是《莎尔卡》,这是一位捷克传说中的女英雄的名字。第四首《波希米亚的平原与森林》,流行程度仅次于《伏尔塔瓦河》,也常被单独演奏。第五首《塔博尔》,也是用了地名,是捷克历史上着名的胡斯战争的一处古战场。最后的第六首《布兰尼克》,描述的也是与胡斯战争有关的一座山脉。
32856
穆洛娃《维瓦尔第·双小提琴协奏曲》
穆洛娃《维瓦尔第·双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穆洛娃、卡米诺拉,与马尔肯指挥的威尼斯巴洛克乐团合作,演奏维瓦尔第的六部双小提琴协奏曲。穆洛娃的演奏活力四射、神采飞扬,音色纤细与温和,在巴洛克的理性与秩序之外,多了十足的激情,仿佛一股温情的巴洛克暖流缓缓流过。意大利小提琴家朱里亚诺·卡米诺拉,被誉为“巴洛克小提琴王子”,在现代小提琴和巴洛克小提琴两个领域内都堪称大师级人物,他的演奏带有古乐器那种粗砺的质感,但音色却很亮、很优美。这两位明星演奏家的合作,强大而非凡。当然,这些演奏不能缺少马尔肯指挥的威尼斯巴洛克乐团,他们的协奏充满活力,令人眼花缭乱,为两位小提琴家的精彩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辑的录音也非常出色,清晰自然,声音像春雨一样清新。 当提到“巴赫双小协”时,大多数古典音乐爱好者都知道是说《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 1043,因为这是巴赫唯一的双小提琴协奏曲。但对于维瓦尔第来说,只说“双小协”就不妥了,因为他创作了27首双小提琴协奏曲。十八世纪的音乐环境有一个特点:即大众们不断要求新作品。维瓦尔第曾在许多欧洲都市担任作曲与指挥,其中又以在威尼斯的时间最长。他是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作品包括:数百首的协奏曲、奏鸣曲及四十部歌剧。这些作品在当时颇受大众及专家的好评,被誉为同侪间的巴赫。大约将近五十年的时间,维瓦尔第一直担任皮埃塔音乐院的院长。这所音乐院本来是一所孤儿收容所,管理有几百名孤儿(大多数是女孩子),他的许多神剧、宗教音乐及几百首器乐曲就是为这些学生所写的。 虽然维瓦尔第的作品数量庞大,让人瞠目结舌,但也为穆洛娃、卡米诺拉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他们从大量的曲目中,精挑细选出这六部双小提琴协奏曲。专辑封面上贴有“很少听到”的作品,他们为这些过去不为人所重视的曲目赋予了全新的生命。 录制这六部双小提琴协奏曲,其实是相当保守的选择,因为其中没有狂风暴雨般的戏剧性。然而,《c小调协奏曲》RV509,具有某种程度的侵略性,并带有一种令人联想到面具、斗篷和运河的神秘色彩;《降B大调协奏曲》RV524表现了十八世纪威尼斯的黑暗面。
2.8万1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