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见到能人张大嫂

00:00
09:02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良翁

良翁

用京腔京韵演绎京味作品,以找乐儿的心态玩有声。
关注
老舍自传
7.4万
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过他“人民艺术家”称号;朱光潜认为他的小说屈指可数……。是的,《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茶馆》震动欧洲,老舍在世界文学中自有他的地位。人们期望更多地了解老舍,了解他的经历、性情、思想、人格……。 上面这段话是书的后记中徐德明先生写,您是否也想更多的了解老舍呢?我们就从《老舍自传》的后记开始,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是如何诞生的,是谁编写的。有人会说这有啥好介绍的,书的封面上写着“老舍”,就是是老舍自己写的呀。这么说对,可也不全对。 这本书是徐德明编著的,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老舍生前并没有撰写过完整的自传,各种回忆散文也仅散见于报刊。因此,本书实际上是对老舍各种生平自述、创作谈、自叙小说的收集与整合,全书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编排,并通过注释补充相关背景信息。徐德明先生在后记中介绍了自己的编写原则:“尽可能保持作品原貌 。除删节、组合外,我仅仅加了极有限的几个贯通语气的字,用括号标出,想必能获读者理解。”有学者评论说:这部《老舍自传》,不仅能够向一般读者普及老舍的生平行旅和对自己的认识,也是一本方便研究者使用和参考的资料集,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此书于2006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再版,更名为《老舍自述》,2018年5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舍自传》亦为此著,还有其它的版本,但并未列出编者徐德明的信息。 之所以要先介绍书的由来,我想我们在分享《老舍自传》这本时,一定不能忘记了编写人的付出。
乐渡人生
37.3万
我读人生中的五颜六色,我谈人生的坎坎坷坷,我述先祖人生智慧,我愿您我此生多彩快乐。........
老舍代表作《离婚》
72.1万
长篇小说《离婚》,这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出版后好评如潮,著名评论家李长之认为《离婚》"高出于他先前的一切作品者",赵少侯评之曰《离婚》的幽默"是真正的幽默",老舍也最满意这部作品,先后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话剧。 《离婚》是一部关于小市民的故事,以离婚为线索,描写一群国民政府中科员的烦恼,而这些烦恼,也无非是老婆、孩子、办公、升官、外遇……如此等等。"烦恼"不如"痛苦",浪漫――不至于死人;然而"烦恼"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比之"痛苦",更加难以摆脱,它不会轰然摧毁人的肉体,但却会一点点侵蚀人的灵魂。 老舍以特有的幽默和浓厚的京味,展现了一出市井人家含泪带笑的人生悲剧,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市民阶层面对新式文明而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诗意”?世界上并没有这么个东西,静美,独立,什么也没有了。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人间四月天丨林徽因的经典文集
人间四月天丨林徽因的经典文集
内容简介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文集。新增3000字生平传记,17幅珍贵照片,呈现真实而生动的林徽因。完整收录林徽因58首诗,包括《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别丢掉》等,9篇散文,包括《悼志摩》《惟其是脆嫩》等;6篇小说,包括《窘》《九十九度中》等;7封书信,包括《致胡适》《致沈从文》等。每篇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清风拂面。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建筑师、作家、诗人。1904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书香世家,祖籍福建闽侯,原名林徽音。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先后入读上海爱国小学、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6岁时随父游历欧洲,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后入读英国伦敦圣玛丽学院。因建筑系不招收女生,1924年入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后入读耶鲁大学戏剧学院。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赴欧洲度蜜月期间参观考察了多处古建筑。 林徽因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建筑事业,考察足迹遍及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测绘了2000多处古建筑。与梁思成共同创立了东北大学及清华大学建筑系,设计了东北大学校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八宝山公墓等;合著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等及《天坛》《故宫》等向公众科普古建筑的文章。晚年还对景泰蓝工艺进行了革新。 同时,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造诣深厚,留下了诗歌《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散文《窗子以外》、小说《九十九度中》、戏剧《梅真同他们》、书信等。 1955年4月1日,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享年51岁,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墓体由梁思成设计。
7469125
盐
"《乩身》里两个残缺的人,zui后都用自己的方式跳出了自己的地狱,获得一种新生。虽然他们zui后都死了,但他们都以为,他们所选择的是zui好的。 《东山宴》里的采采和阿德那缺爱的采采渴望着幻想中的被抚摸,那失去母亲的阿德把头钻进土中只为了和死去的母亲团聚。我边写边流泪,温暖着自己,也虐待着自己,作家的命运,至死方休。 《我看过草叶葳蕤》里的李天星是一个时代转变中的零余人,怀揣着艺术的梦想,却一再被现实践踏和捉弄。直到有一天,所有的女人对他来说都变成了草叶腐败的气味,所有的女人对他来说都变成了一种符号,而唯有那已经年老的被他嫌弃的女人还站在县城的汽车站等着他的归来。他怎么能不选择归去,不选择和她一起去观看那百货大楼的消逝? 《因父之名》里那没有了父亲的女儿,是经历了怎样一种磨难才会把强奸自己的老头儿认作父亲,认作zui的亲人,把这感情认作真正的爱情,因为在她即将崩溃的时候,他告诉她,他会保护她的,他不会把她遭遇的不幸告诉任何人的。所以从那一刻起,他成了她真正意义上的父亲和整个世界,成了他的奴隶、他圈养的宠物、他的工具。而她还要在zui后为了他而逼死自己真正的父亲。 《无相》中的女大学生,为了每个月的一点生活费而忍受老教授提出的被抚摸的要求,尽管她理解他的孤独,理解他对年轻身体的渴望,但还是要在zui后选择见死不救。因为她觉得他无耻,正如她自己一样,同样的无耻。 《祛魅》里方山中学女老师李林燕的身上有多少女人的影子?年轻时不合时宜的心高气傲,幻想着远处的爱情和男人,而鄙弃眼前zui踏实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承认不能再继续骗自己,却发现自己已经与现实的环境脱离,自己已经是一个遥远的边缘人,于是只能选择更无奈的路,做诗人的情妇,嫁给自己的男学生。直到有一天这一切也无法保全,她必须做更残酷的选择。 孙频从熟悉的城乡、家庭出发,用充满悲悯的人文笔触,诚实地写出了人的困境、苦难。她笔下的这些人就像大地的盐一样,也许只是附着在土地上zui边缘、zui无人问津的一群人,始终承受着现实的无奈,但他们为改变生活、为维持尊严、为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值得每一个人尊敬或是同情。"
8.0万8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