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见到能人张大嫂

00:00
09:02
主播信息
良翁

良翁

用京腔京韵演绎京味作品,以找乐儿的心态玩有声。
关注
老舍自传
58
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过他“人民艺术家”称号;朱光潜认为他的小说屈指可数……。是的,《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茶馆》震动欧洲,老舍在世界文学中自有他的地位。人们期望更多地了解老舍,了解他的经历、性情、思想、人格……。 上面这段话是书的后记中徐德明先生写,您是否也想更多的了解老舍呢?我们就从《老舍自传》的后记开始,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是如何诞生的,是谁编写的。有人会说这有啥好介绍的,书的封面上写着“老舍”,就是是老舍自己写的呀。这么说对,可也不全对。 这本书是徐德明编著的,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老舍生前并没有撰写过完整的自传,各种回忆散文也仅散见于报刊。因此,本书实际上是对老舍各种生平自述、创作谈、自叙小说的收集与整合,全书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编排,并通过注释补充相关背景信息。徐德明先生在后记中介绍了自己的编写原则:“尽可能保持作品原貌 。除删节、组合外,我仅仅加了极有限的几个贯通语气的字,用括号标出,想必能获读者理解。”有学者评论说:这部《老舍自传》,不仅能够向一般读者普及老舍的生平行旅和对自己的认识,也是一本方便研究者使用和参考的资料集,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此书于2006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再版,更名为《老舍自述》,2018年5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舍自传》亦为此著,还有其它的版本,但并未列出编者徐德明的信息。 之所以要先介绍书的由来,我想我们在分享《老舍自传》这本时,一定不能忘记了编写人的付出。
乐渡人生
110
我读人生中的五颜六色,我谈人生的坎坎坷坷,我述先祖人生智慧,我愿您我此生多彩快乐。........
老舍代表作《离婚》
220
长篇小说《离婚》,这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出版后好评如潮,著名评论家李长之认为《离婚》"高出于他先前的一切作品者",赵少侯评之曰《离婚》的幽默"是真正的幽默",老舍也最满意这部作品,先后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话剧。 《离婚》是一部关于小市民的故事,以离婚为线索,描写一群国民政府中科员的烦恼,而这些烦恼,也无非是老婆、孩子、办公、升官、外遇……如此等等。"烦恼"不如"痛苦",浪漫――不至于死人;然而"烦恼"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比之"痛苦",更加难以摆脱,它不会轰然摧毁人的肉体,但却会一点点侵蚀人的灵魂。 老舍以特有的幽默和浓厚的京味,展现了一出市井人家含泪带笑的人生悲剧,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市民阶层面对新式文明而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诗意”?世界上并没有这么个东西,静美,独立,什么也没有了。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在这清和的早秋的世界里,在这澄清透明的以太中,他的身体觉得同陶醉似的酥软起来。他好像是睡在慈母怀里的样子。他好像是梦到了桃花源里的样子。他好像是在南欧的海岸,躺在情人膝上,在那里贪午睡的样子。”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郁达夫先生的《沉沦》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郁达夫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诉诸笔端,文中洋溢着爱国主义色彩,又不乏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以写人写情为主线,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代表。   郁达夫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革命烈士,又因与王映霞的婚恋纠葛、晚年客死苏门答腊等事件,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坛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之一。本书收录了目前现存的包括《沉沦》《迟桂花》《迷羊》等在内的全部郁达夫小说作品,能够完整反映郁达夫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和创作成就。"
94
262
四十自述
四十自述
"《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在本书中,胡适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 从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年仅十四岁就告别故里,到了号称十里洋场的上海,找寻生命的出路。从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直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进程。当我们读到胡适描述寡母主持大家庭的艰难苦楚,胡适追怀她如何以“慈母兼任严父”的角色教诲自己的点滴,个中困顿辛酸的滋味,总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当我们读到胡适自述参与《竞业旬报》事业的段落,看他如何以笔为枪,以文字为弹药,向大清帝国“宣战”,也让我们想像他俨然是位留着辫子的革命党的风采。 胡适在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都有重要贡献,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影响力巨大。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 这部自传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生活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民国时期文人中国梦的思路,当时知识分子寻求进步的轨迹的重要内容。 《四十自述》为读者打开的窗口多彩缤纷,不仅是瞭解少年胡适生命史的重要渠道,也对省思近代中国的变局,深具启发意义。"
173
4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