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Bartok Viola Concerto - 1. Moderato

00:00
13:47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塞尔金《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
42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塞尔金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作品。 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小品》作品119,作于1892-1893年间,萨尔兹堡附近的小城巴德-伊雪尔,是他晚年孤独悲伤之余,为克拉拉所写的作品,更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钢琴作品。此时,随着勃拉姆斯的姐姐和一些亲友的相继故去,勃拉姆斯黯然神伤,作品表达了勃拉姆斯内心的孤独和忧郁,同时也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这套作品是勃拉姆斯晚期的钢琴代表作品,乐曲中反映出其深刻的人生哲理思想。在乐曲创作上,勃拉姆斯虽采用简洁的曲式结构,但却将各种音乐元素,如和声、节奏、旋律及动机处理等作了丰富的变化,塑造了其独一无二的音乐语言。 贝多芬《以安东·迪亚贝利的圆舞曲为主题的三十三首变奏》作品120,通称《迪亚贝利变奏曲》,作于1819至1823年。此曲充分体现了贝多芬高超的作曲技艺和晚期的艺术风格,跻身一流钢琴作品,常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相提并论;历来受到极多赞誉,也成为点石成金的变奏曲的典范。贝多芬将这部作品的标题定名为“变化”,做为与其他变奏曲的区别,由于贝多芬在此33段变奏里,所用的演奏技巧非常惊人,因此成为音乐史上无与伦比的著名变奏曲。
罗杰斯特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
82
这张专辑是罗杰斯特文斯基分别与苏联文化部交响乐团、莫斯科爱乐乐团、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第二、三、四交响曲》、《哈姆雷特组曲》。 罗杰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estvensky,1931-),俄罗斯著名指挥家。罗杰斯特文斯基是一位拥有着卓越技巧的大师。他在指挥乐队时,能够以一种非常镇静和有条理的精神状态来影响乐队,并且十分善于利用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轻松的幽默感来调动和引导乐队队员,启发他们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对音乐的想象力。 罗杰斯特文斯基的指挥泼辣豪放、才气横溢,具有敏锐的色彩感和柔润的音乐性,善于借助于朝气蓬勃的手法使乐队的音响达到协调与均衡。他的思维敏捷、条理清晰,对新生事物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接受能力,这是他之所以成为一名优秀指挥家的重要因素。
西蒙·黛娜史坦《巴赫·二、三部创意曲》
758
这张专辑是美国钢琴家西蒙·黛娜史坦重返巴赫的怀抱,演奏巴赫键盘作品的基石之作《二、三部创意曲》。这些优美且广为人知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古典乐迷的最爱,透过她的优异诠释,将让巴赫的作品更广为人知。西蒙·黛娜史坦曾表示,记忆中,最早听过的巴赫作品便是《创意曲》。《纽约时报》表示:“在巴赫作品众多如林的诠释中,这是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声音”。《史雷特杂志》称:“她犹如过往的音乐女祭司,如兰道芙斯卡(Wanda Landowska)与海丝(Myra Hess)。”而《时代杂志》则称:她“捕捉到了新鲜与精巧”。 巴赫一共写了30首创意曲,其中,二部创意曲15首、三部创意曲15首。《二部创意曲》是巴赫比较精巧的创作之一,高、低声部各有着不同的节奏和旋律,表达出的却是巧夺天工般的效果,可以把它比喻成知己,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因为互相欣赏、理解走到一起。《三部创意曲》声部的增多对弹奏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但是同时也为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控制力提供了很好的训练材料。由于各乐曲的织体、结构成份的不同,在巴赫笔下对各个声部的处理以及力度和色彩方面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马舒尔《贝多芬·第五、七交响曲》
马舒尔《贝多芬·第五、七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五、七交响曲》。马舒尔把贝多芬交响曲中的戏剧因素发挥至极致,他为贝多芬交响乐的调色板增添了无限丰富的色彩,他特别使贝多芬管弦乐结构中的内在性得以充分袒露。无论是音色的温暖程度还是音乐的感染力,马舒尔的版本都是那么令人感到亲近,那么震撼人心,真挚朴素的情怀直达胸臆,爱的暖流涓涓滴入心田。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作品67,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部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生活中有苦难、失败和不幸,也有欢乐、成功和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是,人不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随时与厄运抗争、战胜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才能建立起丰功伟绩,这就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中心意蕴。整部交响曲以四个乐章的形式从多方面揭示了这种斗争性思想,其中的第一乐章充满紧张性、严峻性和悲怆的气氛,是整部交响曲的基础,体现出各种情绪的对置和人内心最尖锐的矛盾。 《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完成于1812年6月。此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16267
布伦德尔《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1》
布伦德尔《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1》
这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马里纳爵士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最杰出的十一部钢琴协奏曲。《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评语:看到这组由布伦德尔和马里纳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不禁使音乐迷怀念起LP的美好时代;但今日竟以中价版复出,新一代乐迷真是太有耳福了!这些钢琴协奏曲并非古乐形式,节奏与表情都很爽朗明快,刻画出作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布伦德尔他强烈的流动感也表现出鲜明的古典情韵。就算你有再多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录音,哪也不能独缺这套。 只有聆听了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你才会知道生活中还有这么美好的事物存在。那弦乐的庄重宽广、钢琴的清脆委婉、加上管乐的温暖浑厚,可能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动的。布伦德尔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丝丝入扣的合作,几近天衣无缝。布伦德尔的演绎经过深思熟虑,思绪连贯、手法细致。他的表现精雕细琢,乐团又衬托得恰如其分。听《第23协奏曲》第一乐章,留意木管与钢琴的和声效果,就知道这些演奏绝非凡品。总的来说,布伦德尔较少“个人色彩”,一切都是中规中矩,但是你却永远无法再加挑剔,也无法要求更多。 专辑的演奏家与指挥、协奏乐团均是莫扎特作品的最佳诠释者。飞利浦发行的这套专辑当时曾经是其当家作品,录音水准极高,音色温暖、定位准确,钢琴的声音真可谓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值得珍藏、聆听。 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最重要也是最富有成就的体裁,假如18世纪没有莫扎特,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他那个时代,他在钢琴协奏曲领域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哪怕是海顿。他的钢琴协奏曲不但确立了18世纪协奏曲的新标准,而且也是他一生全部创作活动的显著代表。莫扎特为钢琴协奏曲树立起的至高无上的标准一直影响到19世纪,无人能够超越,贝多芬也不过在这个领域与他并驾齐驱罢了。 在可以编号的27首钢琴协奏曲中,后9首为其核心之作。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协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像他的其他体裁的作品一样,虽无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但却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出人意料的转换、不同感情的对照。无论在艺术反映速度的敏捷上,还是在骤然产生的意境的明确以及急剧转换的形象的清晰上,他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十八世纪即兴表演艺术的精华所在。
978519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这套专辑收录了布伦德尔早年灌录的贝多芬全部钢琴协奏曲,他在这些录音中就已表现出学者型钢琴家的气质,追求纯净的发音和朴素简洁的表情,演奏自然流畅。 布伦德尔编订了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他对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也极为钟爱,增经四次录制全集,这个版本是他的首个协奏曲全集,其后在不同时期先后与阿巴多、拉特尔、列文三位指挥家合作录制了全集,因年龄不同,对贝多芬音乐的理解也逐渐产生变化,但每一个版本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个传奇版是布伦德尔在30岁出头时录制的,当时他对贝多芬的音乐还处在探索的阶段,所以这个版本的演奏是最有冲击力和激情的,虽然有些部分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具有贝多芬的内在感觉。 在贝多芬有编号的5首钢琴协奏曲中,第一、第二号明显继承莫扎特与海顿的传统,其艺术表现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平衡中的美,第三号协奏曲中,开始出现贝多芬个性追求的那种戏剧性冲突,钢琴被赋予明显的激情。第四号协奏曲增加了阴柔与阳刚之间的对比,乐队更富动力,钢琴的个性更给予充分的发挥。而第五号协奏曲因为华彩乐段与乐队效果的烘托,使整部作品成为高涨的情绪与豪迈的激情的写照,闪烁着辉煌而又耀目的美。这5首协奏曲,尤其是后3首为浪漫主义协奏曲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3.6万1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