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0|打开“SISTERHOOD保险柜”续一些勇气,路遥远,我们一起走

00:00
01:11:5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Yapiii

Yapiii

Hiya
关注
寻找伊冯娜
1047
宇宙局部 空想觉醒 叙诉复健 大脑解冻 一些光影记录 一个女性档案备忘录 以及最后想说 欢迎你 ?‍⬛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本期播客我决定突破单口枷锁(强行浑水摸鱼),所以我临时带了一些问题邀请来我的老朋友一起探讨关于“Sisterhood”那点事。大概2014年左右我一度很沉迷于听播客,我也曾拉着她试图在深夜的宿舍楼梯间用最简陋的设备和方式留下一些记忆,只可惜后来这段资料被我弄丢了,所以就有了这次10年后的Encore。在录这期节目期间我正在看《我的天才女友》最终季的结尾两集,我很想向她推荐这部剧,可我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用自己干涸的口头表达能力去描述、去润色、去推崇或者去膜拜,于是我打算换个角度来跟她一起毫无准备地直面这些关于女性友谊的问题。这次突如其来的脱稿尝试无疑会让我显得比她更像本期嘉宾,但是没有关系,这毕竟已经是我在脱稿路上的第一步了hhhh。

*本期内容口癖词纯度较高,已尽量优化,还请谅解。

👭关于我们

我们作为大学新生相遇在2013年秋天的北京,私底下烟酒都来的我们很快就互相连上了信号,我们一起计算华北平原和西北高原的时差,一起抵抗东八区秋冬突然降临的夜幕,在一次次不分场合的长谈里我们发现除了一起抽烟喝酒外,我们还很适合做朋友。但这个朋友跟我之前遇到过的所有朋友不同,她情绪稳定脚踏实地,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及该怎么做,再反观我自己,简直就是她所有优点的反面具像化代表。所以即便看起来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在一个次元,她却也阴差阳错又合情合理地成了我身边唯一没有闹掰过的好朋友。一晃眼11年过去了,当年的文青已丢失全部功力和生命力,她现在也已然是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妈。所以趁着这次契机,我录下了这期播客,虽然只是一次闲谈,但是也许再下个十年,当我们再次听到这集节目,还是会感慨当时假装的一本正经和相敬如宾,我想我会一直记得结尾她家猫的叫声(我家猫只有看到吃的才会嗷嗷叫,不知道为什么,但还是想替我家猫解释下,也可能只是想狡辩我也有猫吧)。

📖问题集合

  •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吗?后来是什么让我们的关系更加亲近?
  • 我们之间是否有过一些小误解或不愉快,当时我们是如何处理并且继续走下去的?
  • 在我们之间或者其他友谊之间,是否有过彼此“竞争”的瞬间?回头看,你觉得这种竞争给我们的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
  • 在成长过程中,家人或社会有没有试图教导我们“好朋友”应该是什么模样?这些教导是否影响了你的择友观?
  • 女性之间的友情经常被塑造为“永远的支持”,但现实中可能并不是这么简单,你觉得现实中的友情是否可以承受这种理想化?
  • 回想一下,我们彼此的陪伴在生活中给过你什么样支持?有没有一些通过友谊获得成长或治愈的故事?
  • 哪些作品中对女性友谊的描述让你觉得夸张或者刻板?为什么你觉得那不是真正的友谊?
  • 你觉得我们之间的友谊里有没有一些挑战或者其他相对较为“负面”的复杂情感呢?你怎么看待这种复杂性?
  • 你是否觉得我们一起“八卦”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因此更加亲密?
  • 在过去的经历中,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的友谊是一个“避风港”,让你能在困境中找到安慰?
  • 你觉得友谊有没有在你的个人成长或职业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我们之间有过类似的支持吗?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公众号: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展开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艾森巴赫》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艾森巴赫》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的演奏录音,包括舒曼、舒伯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对艾森巴赫来说,海顿或米凯兰杰利、李赫特风格,以其乐念和声响的大胆而讨人喜爱。他不讳言他认为奏鸣曲是真正的钢琴音乐:身为奥地利─波西米亚钢琴学派的先驱,其论点和音色是大胆创新的,其复式协奏曲风格的对话是动态而攻击的。按比例缩小的花拳绣腿并非他的风格,他偏好清晰光明额外的踏瓣,和纯净弹跃的十六分音符,赤裸裸的但有助于气氛的回响,演奏呈示部但不重复第二次。他钟爱海顿创意的光辉灿烂将《D大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转换成为,由崩毁的音符组成的狂暴酒宴、钻石精刻般的断奏和骑士风范般的圆滑线,以它们独特的、嬉游的管弦乐喧嚣地威胁着。在柔板中,他展现为莎士比亚悲剧性所破坏的豪华宏伟表情和狂喜随想曲;在休止和寂静的张力中,他呈现预言的语法规则。 当其它只看出悠闲的部分,艾森巴赫发掘莫扎特的严肃性,其演奏对时机的掌握分秒不差,并且能够做出绵延、优雅的歌唱,其语法如雕刻般明朗,其诗意和灿烂点缀以纯真但也带着都会生活的复杂度。《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中,那怡人的法国号主题、那总奏和装饰乐段,终曲中,那狂喜的如纸风车般旋转的下行音阶、那自制的对比、那渴切的休止和渐柔渐缓,这些动态、振奋的演奏,展现绝对完美的诠释典范。同样地,《降B大调柔板》那痛苦的、持续的如歌曲调后半段是直截地,并没有最早印行的原谱中那些交替的装饰音。“我发现自己支持这样的理论:莫扎特那些巧工和装饰仅是为了覆盖那些长音之间的距离,他那个时代的钢琴实在没办法充分支撑这些长音。换言之,装饰音对他来说是实作层面的需求,它们并没有任何旋律上的目的,以现代钢琴的声音力度和持久度来看,将任何东西加入莫扎特的旋律线显然是多余的。” 莫扎特为钢琴创作的十二段变奏曲《小星星变奏曲》的那沉思的第十一段变奏,在情感上是如此的大异其趣于大众眼中的那位微笑萨尔兹堡天才;而贝多芬的广板,显示艾森巴赫对于这位巨人的悲伤面式多么地了解,这些令艾森巴赫成为一个有说服力的舒伯特诠释者,其“绵长的连奏”的能力为亨泽所钦佩。在《A大调奏鸣曲》中,他拒绝跟随既定的传统,决定要使其现代化以追随施纳贝尔的号召:“重新检视钢琴奏鸣曲,并发掘它们强烈的戏剧成分、冲突对立和慑人的故事性,在这里面的每个音符都有其心理上的目的。”
9872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