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1|口碑爆棚的《好东西》,有那么好吗?

00:00
51:5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151xxxx2358

151xxxx2358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151xxxx2358
关注
湖心岛
320
这里有无聊人类对有趣世界的思考, 这里有关于意义的无意义探讨, 这是一档两个自由散漫的播客嫩苗制作的漫谈栏目, 这里是湖心岛,欢迎登临,远离烦恼。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好东西》自上映来取得了口碑票房双丰收。影片里勇敢正直有阅读量的铁梅和小孩儿,讨好型人格的小叶,乃至于出现的几位男性配角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导演极具个人色彩的风格使这个聚焦沪漂女性的故事轻盈灵动,让箭在弦上的男女话题,单亲母亲的生存处境,乃至于消失的调查记者这些底色沉重的内容都被频繁触及,但却又都轻轻放下,融入进这个嬉笑怒骂的生活故事。然而这样的节奏许多时候会被强行出现的“金句“打断,显得有些尴尬急切了……

无论如何,勇敢上台都是第一要义。

这期节目,我们想来聊聊自己眼里的《好东西》。

你将听到:

01:54 猜声音通感做家务的蒙太奇,成就了影片的灵动和生活诗意

04:23 是餐桌也是戏台:情节设计,镜头语言和台词的精彩碰撞

05:45 女权表演艺术家赵又廷老师真是“见缝插针”地贯彻人设啊

13:07 横冲直撞的王铁梅是导演突破框架塑造的女性榜样

15:16 小孩儿是导演说话的很直接的口子

17:07 影片的评价是影像世界的延伸

18:45 导演的“脱口秀专场”:举重若轻地化解掉沉重的话题

20:51 类韩寒的金句式表达:脱离生活氛围地呈现观点多少有点子尴尬

27:48 融合了剧情和观点的小孩上台剧情,令人身临其境

32:57 女孩上台打完鼓后,大家都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

34:00 Richard:一款油而不腻的可爱渣男

37:43 小女孩上台了,脱口秀女演员们上桌了

40:46 电影自身的“上台“:这些东西居然是能过审的?

41:39 相比于女性主义,影片表达更多的是自我解放

44:07 琼瑶老师的翩然离去是一种令人震撼的自我掌控

本期音乐:

动力火车——《当》

展开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罗莎琳·杜蕾克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罗莎琳·杜蕾克2》
这张专辑收录了罗莎琳·杜蕾克的演奏录音,包括巴赫的键盘独奏作品。1973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里,杜蕾克第一次在大键琴上演奏《哥德堡变奏曲》而且得到空前的成功,休息时间过后,她又在钢琴上重复弹奏这部作品。不过由于钢琴丰富的色彩以及对位平稳明晰的声音,杜蕾克还是以钢琴演奏的版本最著名,而且是键盘演奏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957年在伦敦演奏《哥德堡变奏曲》后,一个乐评人写道:“杜蕾克小姐多样性的触键相当不可思议,活泼的节奏与分句让纯正主义观点,即,只有大键琴才能再现巴赫变得毫无意义。她能够随心所欲地弹出大键琴、古钢琴的音色。她的节奏冲劲让地道的对位在音乐中自然浮现。” 在处理以钢琴或大键琴来演奏巴赫作品的问题上,杜蕾克这样驳斥那些大力主张巴赫还不知道有钢琴这个乐器存在的人。“巴赫是否知道钢琴存在的根本问题,”她这样写:“很明显已经有西尔伯曼钢琴公司贩卖钢琴给布兰茨基伯爵的收据这个历史文献提供答案。这份历史文件的内容已经说明是巴赫真迹的签名,日期是1749年5月,莱比锡,表示这椿买卖是由巴赫办理。” 然而巴赫的钢琴作品不是只有简单的美感或风格合宜与否的问题。如同杜蕾克所指出,“《哥德堡变奏曲》在整个十九世纪都被认为无法在钢琴上演奏,因为音乐里有太多复音以及(演奏者)型体上的问题,因为当时认为双手在键盘上是不可能交替演奏的,布索尼因而重新修订这部作品。用布索尼的话来解释他的意图是最好的:‘为了挽救这部极为优秀的作品在音乐厅里的命运,缩短全曲或重新释义好让听众能够接受、演奏者能够弹奏是相当必要的。在这个版本里,乐曲后半部的建议是尽量一开始就忽略反复记号。附带说明,经过考虑后,我认为省去其中几段变段是最适合对一般大众演出的方法。’所以布索尼建议在音乐会中省略十段变奏,其中有七段是卡农,由此打破全曲的架构与卡农的旨趣。他也建议使用一些简化、添加与扩展后的技巧,布索尼都是遵循巴赫的版本变更,然而不幸的是,有时候布索尼会往没有指示的地方让谱上的主题合并,这是布索尼,不是巴赫。布索尼的观点广为后代所采用与宣传,这是巴赫作品失真的背景原由之一,反对这种作法的音乐家都努力地想以更明确的想法接近巴赫。”
49834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