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0.2025年大厂“圈地”AI硬件回顾

00:00
01:04:24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信号&噪声

信号&噪声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信号&噪声
关注
信号&噪声
2320
在高流动性的噪声世界,屏蔽生活中的噪声,找到你生命中的信号。 这是一档分享前沿的产品、技术和思考的泛科技播客。从作战一线的投资和产品视角,希望通过准确、长期、系统的追踪科技,与科技爱好者、创业者、投资人一起探索新变化,启发新可能。 信号&噪声是资深投资人杨刚、徐奕联合圣冰发起,有超过十多年出海、硬科技产品、AI、新能源的投资、战略、产品和营销经验,一起思考事物本质,回归真实生活。 微博/小红书/抖音/公众号/B站:@信号&噪声
信号&噪声
3843
这是一档分享前沿的产品、技术和思考的泛科技播客。从作战一线的投资和产品视角,希望通过准确、长期、系统的追踪科技,与科技爱好者、创业者、投资人一起探索新变化,启发新可能。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本期播客《信号与噪声》探讨了2025年AI硬件的爆发趋势,邀请AING硬迹创始人Charles分享互联网大厂在AI硬件领域的布局与实践。

本期内容推荐:

  1. 大厂策略差异:字节跳动通过豆包大模型绑定硬件厂商,主打“AI+IoT”生态;阿里专注底层基建(如平头哥芯片),走“卖铲子”路线;小米延续高性价比硬件+服务的模式,观望AI硬件市场;美团则侧重财务投资,押注机器人赛道。
  2. 创业公司机会:大厂因模型绑定(如必须用自家Token)和团队结构限制,反而给独立创业者留下空间,尤其在出海场景中(海外用户偏好GPT等模型)。
  3. 行业冷知识
    • 小米AI眼镜团队优先级曾垫底,直到产品线下铺货才被重视;
    • 复古设计也能成卖点(如Even Reality单绿光波导眼镜靠“诺基亚情怀”吸引北欧用户);
    • 深圳供应链成本比上海低30%,但懂嵌入式技术的人才极度稀缺。

核心矛盾:大厂想靠硬件卖服务,但硬件团队却受制于“必须用自家模型”的红线;而创业者虽灵活,却面临人才和供应链的硬门槛。

时间轴:

  • 00:04 - 05:16 | 开场 & AI硬件市场趋势
    • 2025年AI硬件爆发,大厂如何布局?
    • 字节、阿里、小米的不同策略
  • 05:16 - 17:28 | 字节跳动的AI硬件探索
    • 豆包大模型如何绑定硬件生态?
    • 字节的硬件出海难题:为什么只能用自家模型?
    • 字节的收购逻辑:哪些AI硬件公司可能被收购?
  • 17:28 - 30:20 | 阿里的AI硬件布局
    • 平头哥芯片的隐秘布局,阿里云如何赋能硬件?
    • 天猫精灵团队创业潮:阿里系创业者的特点
    • 阿里开源模型的全球竞争力
  • 30:20 - 41:56 | 小米的AI硬件策略
    • 雷军的“硬件不赚钱”模式在AI时代是否适用?
    • 小米AI眼镜为何优先级低?供应链优势能否后来居上?
  • 41:56 - 50:37 | 美团、京东的AI投资逻辑
    • 为什么美团更愿意做财务投资而非亲自做硬件?
    • 京东的JoyAI大模型:如何通过采销绑定硬件厂商?
  • 50:37 - 01:01:06 | 智能手机厂商的沉默
    • OV、华为为何没大规模进入AI硬件?
    • 最聪明的人去哪了?深圳为何是AI硬件创业中心?
  • 01:01:06 - 结尾 | 创业者的机会与挑战
    • 大厂背景的AI硬件创业者为何更年轻?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