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一个人找到内心的力量与方向”
本期你将听到:
- 人生品格与内在修为:简历美德 vs 悼词美德
简历美德,包括学历、业绩、财富等能写进简历、在人前展示的成就
悼词美德,也就是在人生终点时他人纪念我们时所提及的品格与为人
-做擅长的事,还是做喜欢的事?
不要盲目跟随“一时的热爱”,也不要为了擅长而压抑热情。先认清你的天赋所在,再考虑如何让热爱的事与之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找到一条既发挥所长又发自内心喜爱的职业道路。
- 为孩子择校:就近入学 vs 名校情结
就近入学,也就是选择孩子步行可达的附近学校。
“空间阅读能力(Spatial Legibility)”,指儿童在日常路线中建立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地图,大约在6到9岁,孩子会完成一个重要的心理任务:通过反复走熟悉的路径,整合空间感受,从而获得“方向感”。
影响孩子成长和学业最深远的因素是师生关系。孩子喜欢上学习,往往是因为先喜欢上了老师;只要师生关系融洽,孩子就更愿意主动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
教会孩子发现并赞美老师的闪光点
-阅读要循序渐进:儿童读物为何不可替代
阅读也要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跨越式揠苗助长反而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学龄前阶段,儿童阅读以绘本为主
6-12岁的小学时期,阅读开始从图像向文字过渡。“桥梁书”,就是帮助孩子从低幼读物顺利通向独立阅读的桥梁
小学高年级阶段,他们开始有能力、有兴趣去阅读现实世界的故事
-家校协同:目标一致但错位配合
就是家长和学校都以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共同目标,但不需要在每个环节上步调完全同步、齐头并进,而是要有张有弛、错位配合
当学校节奏紧张时,家庭环境应相对轻松,给孩子喘息和消化的时间;而如果学校管理相对宽松,那么家长可以适度加强督促,形成补充
-子女成年后的父母角色:学会放手
孩子考上大学走向社会后,经济上可能还需要父母支持,但在生活决策和思想上,应当让他们独立
学会当好银行柜员,当孩子成年,父母要学会退出主导位置,不再事无巨细地干预,而是退居幕后,当好后勤和顾问
本期局中人
图图,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本期书单
品格之路 【美】戴维·布鲁克斯
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在打开招聘软件之前,先要学习7堂择业心理课 【奥地利】阿尔约沙·诺伊鲍尔
中国神话传说:从盘古到秦始皇 袁珂
北京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李希贵
无论是个人追求品格完善而非浮华功利,职业选择上平衡热情与能力;还是为孩子择校时重视内在成长环境胜过外在光环,循序引导阅读兴趣而非一味赶超;抑或是在教育合作中懂得张弛有度、不压垮孩子,以及在适当的时候懂得放手让子女独立……这些理念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帮助一个人找到内心的力量与方向。品格之路也好,成长之道也罢,终究需要我们跳出惯性思维,用心去理解孩子和自己真正的需要。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