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四)

00:00
03:04
主播信息
马瑞光老师

马瑞光老师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马瑞光老师
关注
《马瑞光学论语》
--
《马瑞光学论语》不仅解读了《论语》的精髓,更对中华商业文明进行了深度思考。产业、业态、产品的创新是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关键,也是推动连锁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途径。期待新书能激发更多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为现代商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哲学笔记:学尚书、礼记》
117
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儒家思想中蕴含的领导力、管理哲学、道德伦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所必需的智慧元素,为连锁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哲学层面的指导。
《哲学笔记 学大学·中庸·孟子》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辦之,笃行之! 在文化的深层内核与哲学的底层逻辑上,重构商业连锁的顶层认知,从0到1探寻商业与未来的秘宓。 《哲学笔记》根植于对《大学》《中庸》及《孟子》等古典文献的深入研习,马博士秉持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结合人生的感悟和近20年连锁新零售领域的经营与咨询经验。将古人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充分融合,探索并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启迪价值与生活指南。 希望为读者呈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智慧对话。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儒家经典领导力智慧

# 古代户籍建校制度

# 九年教育进阶体系

# 中年学业考核规范

# 知内通达教育成果

# 大学教化治国理念

# 化民成俗治理策略

# 博学实践能力培养

马瑞广在新书分享中,结合《尚书》《礼记》的儒家经典领导力智慧,探讨古代教育体系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通过分析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伦理与治理策略,提出连锁产业创新可借鉴传统哲学框架。
书中重点解析《礼记·学记》记载的古代户籍建校制度:以25户设“熟”、500户设“详”、12500户设“序”,都城设“大学”。这种层级化教育机构设立标准,体现家国同构的教育规划理念。
针对学习阶段划分,详细阐述九年教育进阶体系:首年考察“离经辨志”,三年检验“敬业乐群”,五年培养“博习亲事”的实践能力,七年考核“论学取友”,九年达成“知内通达”的教育成果。各阶段设置中年学业考核规范,强调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发展。
最终教育目标指向“大学之道”,即通过系统培养实现“强命而不反”的独立见解,践行“化民成俗治理策略”。教育成果体现为“近者说服,远者怀之”的治国理念,彰显儒家教化思想对组织管理与社会治理的深远价值。

展开
大家都在听
《智慧的痛苦》
《智慧的痛苦》
主讲人简介   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西方哲学。主要著作有:《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智慧》、《康德的道德世界观》等。   内容简介   哲学是从古希腊产生。在古希腊语里边,哲学的含义就是爱智慧。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哲学普遍存在着误解。批评哲学的人要求哲学证明自己是科学,维护哲学的人则力图证明哲学是或者应该是科学,其实他们都误解了哲学的本性。因为哲学不是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以科学的标准衡量和要求哲学是造成误解的主要根源。   哲学就起源于人类精神试图超越自身有限性通达至高无上的自由境界的最高理想,亦即“终极关怀”的问题。由于哲学的对象具有无限性的特点,哲学问题无论从事实上看还是从理论上说,都是一些没有终极答案,只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的难题。虽然如此,人类精神对这些难题却又注定了要永远追问下去。这就是所谓“智慧的痛苦”的意思,人经历智慧的痛苦,从而成其为人。就此而论,哲学是哲学史,哲学史是问题史。哲学不是像自然科学那样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哲学问题没有定论,只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   因此,哲学不是像学知识那样“学”出来的,而是“思”出来的。只有当我们进入哲学问题的维度,把哲学问题当作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才能思入哲学的境界。《智慧的痛苦》就在于此。
114
1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