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少年007期

00:00
33:52
主播信息
潘特晰

潘特晰

一个热爱有声演播的有趣男纸 外表高冷 实则幽默 期待在这里与你相遇
关注
耳机少年
--
各位俊男美女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好朋友音乐人潘特晰 在我的“耳机少年”专辑栏目里,你将邂逅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无论是活力四射的运动时刻,还是沉浸知识的学习时光;无论是驾车驰骋在路上,还是漫步在旅途之中,我的音乐都能陪伴你左右,为你营造最适配的氛围✨。   我致力于用音乐传递情感,激发动力,让每一个瞬间都因音乐而更加美好。快来关注我,一起在音乐的世界里畅游吧在我的“耳机少年”专辑栏目里,你将邂逅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无论是活力四射的运动时刻,还是沉浸知识的学习时光;无论是驾车驰骋在路上,还是漫步在旅途之中,我的音乐都能陪伴你左右,为你营造最适配的氛围✨。   我致力于用音乐传递情感,激发动力,让每一个瞬间都因音乐而更加美好。快来关注我,一起在音乐的世界里畅游吧!
声音旅行官|随时随地去旅行|潘特晰演播
91
各位旅行官 大家好,我是潘特晰,欢迎来到《声音旅行官》!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索世界的美妙声音,开启一段奇妙的听觉旅程。 你是否曾梦想着环游世界,却又被繁忙的生活所束缚?别担心,现在,你只需要闭上眼睛,就能跟着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感受旅行的魅力。 想象一下,你正站在海岸线上,海风轻拂,海浪拍打着沙滩。你能听到海鸥的叫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这就是我们的《声音旅行官》带给你的旅行体验。 或许,你想去繁华的城市,体验那里的热闹与活力。没问题,我们将带你走进熙熙攘攘的街头,感受城市的脉搏和人们的热情。 又或者,你想探索神秘的自然风光。别担心,我们将带你穿越山水之间,领略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在《声音旅行官》中,你将不仅仅是听众,更是参与者。我们将用心制作每一个节目,通过有声书的方式,让你身临其境地感受旅行的魅力。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共同启程,开启一段全新的声音旅行之旅!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斯塔克《肖邦、德彪西·大提琴作品》
斯塔克《肖邦、德彪西·大提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斯塔克与钢琴家左奇·西波克合作,演奏肖邦、德彪西、门德尔松的大提琴作品。 肖邦《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作品65,作于1846-1847年间。肖邦唯一的这首大提琴奏鸣曲翻覆着纷杂而深暗的潜流,反映出他哀愤交加的心绪。熟识了阴柔的肖邦或刚健的肖邦,初听这首曲子会在旋律晦涩、技法不丰的感觉下快速将它遗忘;但只要领会了那份悲情,就能清晰感受到他在人生最低谷时的苦闷况味。乐曲一开篇就笼罩了孤清暗影,在钢琴的简短引奏下,大提琴怀着沉郁之情怅叹而来,他就像天涯过客,回望沧桑前尘、感喟无常聚散;情缘何解、迷梦难消,心头拍击着狂野巨浪、淹缠着荒漫忧伤;这昏沉的哀叹延绵着,始终在一种病态的涡流中苦苦挣扎,直到最后一刻也没能解脱。第二章是迷乱的梦境,时而迸射出狂热光芒,忽又沉溺于痴想;在矛盾与渴盼中交混着苍白的柔情,给人留下虚萎不实的印象。慢板弥漫了无边哀愁,是一曲孤寂的挽歌,目送残阳、挥手人生,繁华落尽、秋心独倚;虽有一丝暖意,终不奈幽幽惆怅与苍凉。终章是消沉和振奋的碰撞:呼吸中仍翻转着恼人忧郁,激情却焕然而起;流火般在黑暗中闪耀,将烈焰投向颓靡与哀怆;愁情在它感染下裂茧而出,抛却了伤泣、抖擞神行;音乐在激奋跳荡中斩截而收,骨力坚劲、气势雄健。 德彪西《d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作于1915年。这是他与身体的病魔和精神的苦恼斗争中,完成的独特而新颖的奏鸣曲,此曲燃烧着巨人般强烈的求生意志与澎湃的热忱,表现出独特的奋斗精神。有人说这首作品受到舒曼的直接影响,但在此曲中所欲表现的灵性则是更加直接地流露,具有简洁纯净的美感,与鲜明的色彩对比。此曲使两个世纪以来,彷徨停滞的法国器乐传统以新的姿态与生命复活起来,同时它也成为二十世纪大提琴文献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45
12
科罗廖夫《贝多芬·晚期钢琴作品》
科罗廖夫《贝多芬·晚期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俄罗斯钢琴家叶夫根尼·科罗廖夫2016-2017年间录制的,曲目为贝多芬晚期的四部钢琴独奏作品。 《大赋格》作品134,作于1825–1826年,于1827年出版,题献给鲁道夫大公。原为《第十三弦乐四重奏》作品130的终曲,因过于冗长而成为独立的一首作品,编号为作品133,又被贝多芬本人改编成钢琴四手联弹形式,编号为作品134。现在多数的四重奏组将《大赋格》作为单独的曲目演奏,但也有的按照贝多芬的原意在演奏了作品130的前面五个乐章后再加上大赋格的。大多数十九世纪乐评家都不看好这首大赋格。丹尼尔·梅森批评道:它让人很“反感”,而路易斯·史波就称它及其它贝多芬晚期作品为“无法解释和无法修改的恐怖”。但自从二十世纪初,人们对其评价逐渐好转,现在《大赋格》被认为是贝多芬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斯特拉文斯基说:“这绝对是首当代音乐,而且永远都会是当代。” 《十一首新钢琴小品》作品119,经推断第1-5首作于1800-1804年,第6-11作于1801-1821年间。 《六首小品》作品126,是1823年完成《d小调第九交响曲》之后的小品集,也是贝多芬3套小品集中最优秀者。 《C大调迪亚贝利主题变奏曲》作品120,作于1819-1823年间。此曲的主题,原是当时在维也纳一面从事作曲,一面经营出版业的安东·迪亚贝利所作的圆舞曲。当时,迪亚贝利采取以自己所作的作品为主题,请各位作曲家作成变奏曲拿来出版的方法。贝多芬将这首乐曲的标题定名为“变化”,做为与其他变奏曲的区别,由于贝多芬在此33段变奏里,所用的演奏技巧非常惊人,因此成为音乐史上无与伦比的著名变奏曲。
30
5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