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完】| 鲁迅全集&经典巨著晚间读物深度助眠

00:00
05:23
主播信息
新青年声工厂

新青年声工厂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关注
鲁迅全集&经典巨著晚间读物深度助眠
28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怀着现实关切,创造性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老舍全集&经典巨著晚间读物深度助眠
11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因创作《龙须沟》,他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出关历程与道德困境

# 老子与关尹喜交涉

# 讲义编写与木札记录

# 青牛与峻坂路途

# 道德关口送别仪式

# 木札与文字编纂

# 钵钵作为路粮馈赠

# 关尹喜挽留老子

老子在道德关口进行讲学,围绕“圣人之道”展开论述,但听众因方言差异和语速问题难以记录内容。代表们要求补发讲义,老子被迫连夜编纂文字,用木札刻写五千余字以敷衍出关条件。
关尹喜作为守关官员,表面挽留老子却暗含催促之意。他提供青牛、白布口袋及十五钵钵作为路粮,以“老作家优待”之名完成送别仪式。老子骑牛启程时,众人目送其黄袍白发的身影逐渐消失于滚滚尘埃中。
整个出关过程交织着形式主义的敷衍与利益交换。老子为求脱身匆忙完成讲义编纂,关尹喜虽以礼相待却未真正理解其思想,最终道德关口的送别沦为程式化流程,折射出世态炎凉与思想传播的困境。

展开
大家都在听
惶然录
惶然录
《惶然录》又名《不安之书》,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晚期随笔结集,多为“仿日记”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搜集整理而成。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物质化的人;有时是个个人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社会化的人;有时是个贵族化的人,有时则成了平民化的人;有时是个科学化的人,有时则成了信仰化的人。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作家。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拾译家遗漏,精选出原作的五分之四,译成中文,文笔优美,读来赏心悦目。 费尔南多·佩索阿于1888年生于葡萄牙里斯本,父亲在他不满六岁时病逝,母亲再嫁葡萄牙驻南非德班领事,佩索阿随母亲来到南非,在那儿读小学中学和商业学校。在开普敦大学就读时,他的英语散文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奖。1905年他回到里斯本,次年考取里斯本大学文学院,攻读哲学、拉丁语和外交课程。他常去国立图书馆阅读古希腊和德国哲学家的著作,并且继续用英文阅读和写作。
28
4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