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 9 章,持而盈之

00:00
02:34
主播信息
自然张君

自然张君

医学属于每个人
关注
中国哲学史新编
235
本书是著名学者冯友兰的重要代表作。在指导思想上,作者"不依傍别人",在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地开展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研究。在内容结构上,以共相与殊相、一般与特殊问题为基本线索贯穿中国哲学史,广博而不芜杂,严谨而又生动,达到了文与质、博与约的统一。书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更使得本书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史世界意义。
道德经原文
34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全书共81章,分《道经》(前37章)和《德经》(后44章)两部分,以简练的韵文形式阐述深刻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核心文本,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思想史影响深远。
道德经
--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经典,以“道”为核心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倡导无为而治与谦和守柔的处世智慧。 全书通过辩证思维揭示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如“祸福相依”),强调“德”作为“道”的实践体现,需以质朴、寡欲之心回归本真。 作为中华文化根基之一,其思想深刻影响了哲学、政治、生态等领域,至今为个人修身与社会治理提供跨越时空的启示。 核心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柔弱胜刚强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道德经第9章核心思想

# 持而盈之适度智慧

# 适可而止处世原则

# 自然规律哲学内涵

# 功成身退天道法则

# 富贵而骄祸根分析

# 器皿打磨锋芒收敛

# 道德经学习交流方法

《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其第9章围绕“持而盈之适度智慧”展开核心思想阐述。通过“持而盈之”的比喻,强调过度追求圆满易招致损失,提出“适可而止处世原则”的重要性,倡导在事物达到极限前主动收敛,以符合“自然规律哲学内涵”。
本章具体分析了“器皿打磨锋芒收敛”的哲理,指出显露锋芒难以长久,并以“富贵而骄祸根分析”为例,说明骄横态度会埋下隐患。最终总结“功成身退天道法则”,认为在功业完成后主动退隐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关键。
在《道德经》的传播与学习中,不同解读版本催生了多元理解。通过“道德经学习交流方法”,鼓励读者结合“持而盈之”“适可而止”等核心概念展开讨论,深化对道家思想中谦逊、节制等价值观的认知,进而探索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