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图中寻访北京名人故居之郑和故居,兼谈建文帝下落,美洲为什么叫美洲,伊斯兰文化

00:00
09:14
主播信息
贾宏宽

贾宏宽

独学无友
关注
燕山漫谭
--
燕山漫谭,作者贾宏宽。
老地图中寻访北京名人故居
--
在清末北京老地图中寻访北京名人故居,兼谈相关历史知识。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北京郑和故居位置

# 三不老胡同历史演变

# 靖难之役功臣郑和

# 明史记载建文帝踪迹

# 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

# 哥伦布航海三条船

# 亚美利哥命名美洲

# 伊斯兰朝拜方向规定

# 穆斯林朝拜圣地麦加

# 天方克尔白礼拜方向

郑和故居位置与历史背景
北京西城区三不老胡同为郑和故居所在地,其原名“三宝胡同”因北京方言演变而来。胡同内还曾居住现代诗人北岛,其朦胧诗派代表作《回答》广为人知。该区域位于德胜门内大街,周边串联南锣鼓巷、银锭桥等历史地标。
郑和生平与下西洋目的
郑和本名马三宝,因靖难之役立功获赐郑姓。明成祖派遣其七下西洋,除宣扬国威外,重要使命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明史·胡濙传》记载胡濙曾向朱棣密报建文帝下落,印证了郑和航海的隐秘政治任务。郑和船队规模远超同期哥伦布船队,最远抵达非洲东岸。
航海发现与文化关联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误认其为印度,美洲命名源自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正确地理认知。郑和作为穆斯林,其家族有赴麦加朝觐传统,伊斯兰教规定身体和经济条件允许的穆斯林需完成朝觐功课。麦加禁寺内的天方克尔白是全球穆斯林礼拜朝向的核心标志。
术语辨析与历史流变
文本厘清伊斯兰(宗教)、穆斯林(信徒群体)、阿拉伯(地理民族概念)三者的区别,强调并非所有阿拉伯人均信仰伊斯兰教。地名流变现象如“三宝胡同”变“三不老胡同”,反映了北京方言特点和历史传承中的语言演化规律。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古典中的大牛人
古典中的大牛人
苏东坡和他的《赤壁三绝》 作者:青青子衿Allen123 壬戌前后几年,是苏轼(1036-1101年)比较点儿背的年份,42岁的他摊上了生平第一祸患,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因他而起,入狱103天,徘徊在生死的边缘。若不是赵匡胤留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我们就没机会为他之后被贬黄州所写的《赤壁三绝》百感交集了。 侥幸逃得性命的老苏,于1080年被贬黄州已不是第一遭了,之前因与王安石新法政见不合,已被贬过一次。 36岁任杭州通判,写下好诗一箩筐, 却因针砭时事,对推行变法的新党出言不逊,得罪了小人。 新党把他过往的旧作翻出来抠字眼,蛛丝马迹之中,把他反对新法的意图无限放大,才有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乌台诗案”,以苏轼为首,和他书信来往,互通声气之人遭受牵连的,多达七十多位官员和当朝名士。他也在御史台夜以继日的刑讯逼供中惶惶不可终日,光交代材料就写了几万字,想死的心都有了。 103天的牢狱之灾,让已经43岁的老苏彻底脱胎换骨,严苛的讽刺、尖锐的笔锋全部消失,紧张与愤怒代之以温暖和光辉,写景婉转动人,叙事简洁流畅,说理畅达无碍,一坛老酒已经醇香甜美,透瓶而出。 待到两年之后的1082年,岁在壬戌,在同一个主题,同一个对象,同一片月光中,三次游览赤壁,对自己的作品持续打磨,对自己的境界不断升华,层层铺排,为我们呈现了三首震古烁今,光芒万丈的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25
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