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命皇帝咸丰》
咸丰皇帝的一生其实是极其不幸的一生,他虽然贵为天子,却面对的是中国前所未有过的危局,他虽有心拯救国家于危难,却终究无力回天。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如果当年继承皇位的不是咸丰皇帝,那么,以后百十年间的中国历史必将重写,中国是否会走上另一条发展的道路也未可知。然而历史终究无法重新来过,在那个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时代,中国的命运交给了咸丰皇帝,那么从此,这个国家与民族所有的荣辱沉浮都与他的命运相关联。
360

光绪帝与醇亲王奕譞的父子关系困境
光绪帝因被过继给咸丰皇帝,被迫称生父醇亲王奕譞为“七叔”,导致两人始终无法以父子相称。醇亲王奕譞虽贵为皇帝生父,却因身份敏感长期如履薄冰,甚至在光绪大婚时被排除在典礼之外,凸显其尴尬身份。吴大澄上奏建议尊封奕譞为“皇帝本生父”,试图通过乾隆祖训尊号依据解决礼法矛盾,却触动了慈禧对权力失衡的担忧。
慈禧对吴大澄奏折的激烈反应
慈禧认为吴大澄尊号建议奏折暗含抬高奕譞地位、威胁自身权力的意图,斥其为“奸邪小人”。她引用奕譞早年“永不受封”的奏折反击,并借乾隆祖训的权威性压制争议。尽管吴大澄引经据典,慈禧仍以维护“祖宗礼法”为由拒绝提议,暴露其权力斗争策略中对奕譞势力的防范。
醇亲王去世与慈禧的善后举措
醇亲王奕譞长期忧惧交加,最终病逝。临终前向光绪叮嘱“勿忘海军”,隐含对挪用军费建颐和园的悔意。慈禧迫于舆论压力,按乾隆祖训追封其为“皇帝本生考”,允许光绪行孝礼,并赐谥号“贤”。醇亲王去世尊号追封虽彰显礼制,实为慈禧维护自身名誉的政治手段。
慈禧与光绪关系的后续矛盾
奕譞去世后,慈禧与光绪因权力分配问题矛盾加剧。慈禧对光绪后宫的干预,以及皇后与珍妃的纷争,进一步激化宫廷矛盾,为后续权力冲突埋下伏笔。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