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就在李煜登基的前一年,后周将领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了宋朝。李煜,成为国力日益衰弱的南唐最后一任君主。性格宽厚忍让而又不习军事的他从此所能做的只有对宋年年纳贡,委曲求全,在宫闱中过着豪华奢侈而又充满艺术情趣的生活。那么,李煜与他的皇后最初的感情如何?他的情感世界是否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传奇和神秘呢?
118

平壤战役背景与兵力对比
1894年9月15日,清军与日军在朝鲜平壤展开关键攻防战。双方兵力各约1.6万人,清军占据险要地势且后勤充足,但主帅叶志超因“战败之逃”和“未败之逃”两次逃跑行为,导致清军溃败朝鲜战场。战役前,叶志超在牙山分兵驻守,犯下分兵布防和主帅远离前线的战略部署错误,为后续失败埋下伏笔。
叶志超的溃逃与士气影响
叶志超率军从牙山北逃平壤,沿途丢弃粮草装备,部队伤亡惨重,仅剩不足3000人。其谎报战功骗取清廷嘉奖并升任统帅,却将失败情绪和低落士气带入平壤守军。日军围攻平壤战术形成后,叶志超再度主张弃城逃跑,遭左宝贵等将领反对,但最终仍以挂白旗诈降的方式趁雨夜弃城,引发清军混乱突围。
左宝贵死守与玄武门失守
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穿戴朝服黄马褂誓死抗敌,率奉军死守玄武门。日军集中兵力攻占制高点牡丹台后,左宝贵身中数弹殉国,清军防线崩溃。尽管城南船桥里战场取得小胜,但因玄武门失守和叶志超未败之逃,清军全面溃退,日军缴获大量军械占领平壤。
战役影响与后续审判
平壤战役失败导致清军彻底退出朝鲜,日军解除后顾之忧,为黄海大战中日对决创造条件。战后清廷查明叶志超谎报军情,将其与卫汝贵问罪斩首。此役暴露清军战略部署失误、将领贪生畏战及指挥体系腐败等问题,成为甲午战争陆战转折点。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