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期:小米 SU7 事故 打开三个有关安全的 “黑匣子”

00:00
21:47
主播信息
林老师

林老师

林楚方: 《南方周末》高级编辑,《VISTA看天下》杂志主编,《壹读传媒》创始人,《得到》和博雅新闻课讲师。
关注
林楚方的新闻课(免费试听)
1226
你好,我是林楚方。我的新闻课讲什么呢?选题有什么标准呢?会收获什么? 首先,不错过重要新闻。 其次,对抗碎片信息。 第三,帮你习惯深阅读。 第四,提升视野。 第五,学会提问。 第六,学会甄别信息,什么是假?什么是危险?什么是安全? 第七,做代际沟通的桥梁,就是餐桌、上学路上,孩子和家长随时可以讨论和彼此倾听。 第八,让你的表达更自信。 这八条是我做新闻课两年多来,和家长同学共同总结出来的。
问天下
2013
回答,你关心的新闻问题。 欢迎提问,你的问题,会被看见。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小米SU7高速撞击事故

# 车门锁死救援困境

# 电池起火燃烧原因

# 自动驾驶系统安全争议

# 舆论质疑车企责任

# 雷军公开表态回应

# 汽车安全标准制定

# 自动驾驶行业规范

2024年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安徽池州高速撞击水泥隔离墩后起火,导致三名年轻女性遇难。事故引发公众对电池起火燃烧原因、车门锁死救援困境及自动驾驶系统安全争议的广泛讨论。家属质疑车企未主动联系,而小米官方声明被指避重就轻,雷军公开表态承诺配合调查,但舆论质疑车企责任的声浪持续发酵。
技术分析显示,事故车辆搭载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在检测静态障碍物时存在局限,仅预留1秒驾驶员反应时间,行业专家指出极端情况下人工接管难度极高。小米官网对智能驾驶系统的“端到端全场景”描述被指存在误导,部分消费者误将辅助功能等同于自动驾驶能力。
事件推动行业对安全标准制定与行业规范升级的反思。理想汽车CEO提出统一自动驾驶中文命名标准,明确区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功能。业内呼吁禁止夸大营销,避免消费者混淆技术边界。电动汽车研发需遵循包含500-1000项标准的体系,涉及电池安全、碰撞防护等核心领域。
历史经验表明,航空与汽车行业的安全进步均源于事故教训。例如特斯拉曾将“自动驾驶”更名为“辅助驾驶”以强化责任归属。当前舆论激辩不仅聚焦小米SU7高速撞击事故本身,更指向智能汽车技术普及与公众认知错位的问题。专家建议完善驾驶培训体系,普及辅助驾驶系统操作规范,推动行业从产品设计到用户教育的系统性优化。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