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eg15.学校不教蒙古语|在汉语授课学校长大的蒙古族学生的民族认同

00:00
01:14:4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听风呢喃

听风呢喃

听风说,听我们说,大家一起说~
关注
听风说
1142
“听风说”是一群蒙古族青年发起的聊天频道。在这里,我们会讲讲自己的故事,说说蒙古族的生活,认识很多新朋友,也会探讨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在这里,你会收获朋友,也会得到很多关于蒙古族、关于少数民族的小知识。点个关注,来和我们交朋友吧~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自建立自治区起截止2025年,内蒙古地区的教育政策一直秉承民族特色教育和一般教育平行的态度,设立有许多民族学校。所以在内蒙古有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授课两种教学系统,上学时可以按需选择学校。所谓蒙古语授课是指学校系统是以蒙古语为日常语言来运行的。

这一期我们请来了两位从汉语授课学校毕业的好朋友,聊一聊他们学生时代的困境、聊一聊他们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同。

本期时间轴⌚️:

00:37 本期介绍

02:01 欢迎嘉宾

02:28 上学经历

03:57 后来有后悔吗

05:15 为什么选择汉授

07:14 蒙汉授课各自的优缺点

13:47 生活当中的优势

15:42 理解和表达时的卡点

20:02 汉授生对蒙授生的刻板印象

25:42 毕业之后人们的区别

27:38 外地朋友对蒙古族的地域偏见

31:07 世界大同 互相尊重

32:04 接触到的蒙古文化

34:02 蒙古文化在个人创作中的表现

39:35 少年宫和文化汇演

41:27 是否有兴趣学习更多的蒙古文化

46:42 想要学习蒙古语的契机

49:28 文化感受方面的差别

52:17 会有身份认同上的困扰吗

56:47 如何看待“语言是思维的结晶”、“语言表达会影响思维”这样的观点

63:21 觉得蒙古族最大的特点或者最值得骄傲的点是什么

66:31 面对陌生人,你会怎么介绍蒙古文化呢

68:57 如果你将来有了后代,会希望他们如何传承蒙古文化

70:17 想对听众、和你一样处境的朋友们说点什么呢

71:35 欢迎来和我们交朋友

73:19 听风说小知识——蒙古语里的有趣表达

交朋友🧑‍🤝‍🧑:

听友群:公众号《听风说说吧》回复“听友群”,添加小助手,你会收到进群邀请喔~

开头音乐: 额尔敦山影

片尾曲: 喃达汗

bgm:天上的风

本期策划:小牧

剪辑:奈某

发布:大头椰、小牧

展开
大家都在听
我们巷子的细珠啊
我们巷子的细珠啊
【边缘老人、特殊女性、城镇养老、底层人的自尊、成长与和解救赎的故事】 62岁的细珠,是桃花巷所有人口中的呆子、弱智,喜欢跟人吵架,处处与人作对,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对世界也充满了怨怼与愤懑。细珠出生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排行倒数第二的她,从小就因为秃头和不识数,而受到家人的轻视、街坊的欺凌,大家都说她是呆子、傻子。 她期待拥有和嫂子、姐姐们一样的爱情,却被父母和大嫂以嫁出去会受人欺负为由,愣是把她留在家中,这一蹉跎,就蹉跎成了一个老姑娘,年逾花甲,依然是孤家寡人一个。父母不让她嫁人,说担心她会受到婆家的欺凌,大嫂不让她嫁人,说她可以养细珠一辈子。于是,细珠成为了一家十余口人的“佣人”,每天不是围在灶台上打转,就是在不停地浆洗永远也洗不完的衣服,或是帮着大嫂带孩子。为金家这个大家庭,为父母,为兄嫂,为侄子侄女付出了半生的心血,父母和兄嫂相继去世后,她却被自己亲手带大的侄子扔在了桃花巷的大宅里,每天只能与她拣来的猫狗作伴,与花草为戏,与邻居几个老太太一起结伴捡破烂。 在长期的孤寂与被家人忽略的情势下,细珠和比她小了几十岁的于春兰走得越来越近,两个人经常一起分享自己的心事与小秘密,更在一起买猪头肉酱肘子,没有节制地大吃特吃。然而,好景不长,被人们形容为呆子的于春兰被她的罗锅母亲强行送到了县城的精神病医院,这一下,细珠失去了一个可以与她交心的人,在与街坊邻居的各种磕磕碰碰中,她更加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从没走出过桃花巷的细珠,一个人起大早去排队拿免费的鸡蛋,却也因为拿鸡蛋走错了路,把自己给走丢了……
11911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