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林七贤》
在一千多年前的魏晋时期,政治黑暗,战争不断,在战乱年代,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文学群体,他们就是竹林七贤。他们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可以安身立命的所有选择,对我国的思想文化,甚至国人的心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隐逸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态度,同济大学刘强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带大家走近魏晋易代之际,揭秘魏晋士人选择隐而不仕的心理状态。
280

土木堡之变导致明军五十万精锐全军覆没,明英宗御驾亲征被瓦剌俘虏,成为明朝立国以来最严重的军事溃败。消息传回京城后,留守大臣陷入恐慌,吏部尚书王直等人紧急商议应对之策,而瓦剌挟持明英宗作为谈判筹码,意图进一步南下威胁北京。
朝堂上,侍讲学士徐珵以“星象不利”为由主张南迁避祸,遭到兵部侍郎于谦激烈反对。于谦以北宋南渡亡国为鉴,力主坚守北京,获得成王朱祁钰及多数官员支持。徐珵因提议被斥为“可斩”,怀恨退出朝堂,南迁争议暂告平息。
随后,群臣因追究土木堡惨败责任爆发激烈冲突。督察院右都御史陈镒控诉宦官王振专权误国,引发众怒。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作为王振党羽,呵斥百官时被给事中王竑等人殴毙,毛贵、王长随等宦官同党亦遭诛杀。混乱中,代理监国的朱祁钰险些离席,于谦冒死阻拦并劝其下旨赦免涉事官员,避免朝廷内部矛盾激化。
于谦临危受命出任兵部尚书,着手整顿防务。他一方面协调边关守军阻截瓦剌南下,另一方面安抚京城民心,筹备粮草兵器。面对内外交困局面,于谦成为稳定朝局的核心人物,其“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决策为后续北京保卫战奠定基础。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