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
1107

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

风靡国内职场的思维训练读本!在日常工作中,没有要点、杂乱无章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往往缺乏对对方的说服力,甚至降低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究其原因,是在传递信息时没有构建一个有效的结构。《结构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核心观点的基础上,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地证明这个观点,使我们能够做到清晰思考和准确表达。如果全员普及,更可以通过构建统一的思维和语言标准提升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甚至提升全民素质。本书共分为十一章,具体讲述了结构性思维与记忆、结构性思维与倾听、结构性思维与阅读、结构性思维与口语表达等内容。
节目(26)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中信出版社
关注
中国历史的教训
619
习骅,现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法学博士。曾先后师从南京大学林仁栋教授、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
宇宙的孩子
27
人生没有一个轻松的开始,经历过多少破碎,就需要多少勇气去寻找完整的自己。 一个在恶劣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一个问题少年、一个实力强劲的田径运动员、一个斯坦福的高材生、一个音乐记者、一个成功的摇滚音乐家……他来自低谷,经历旁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在艰难的童年和复杂的亲情中,一次次地超越自我、理解他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与过去和解,成为一个更好的儿子、兄弟和父亲。 他将过往遭受过的痛苦视作盔甲上的裂缝,透过它们看到美丽的世界,指引他在余生的第一天重新找到生命的方向。 这是2020年美国黑马作家迈克尔·乔莱特的成长故事,他以真诚细腻的笔触讲述一段发人深省的自我救赎之路。
看不见的孩子
505
"《看不见的孩子》是《纽约时报》调查记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德里亚·埃利奥特历时八年追踪记录,援引和参考14 325份各类文件写就的非虚构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达萨尼的少女八年曲折的成长经历。在这部具有宏大历史感的作品中,埃利奥特将达萨尼的童年故事与她家族的历史交织在一起,追溯他们从奴隶制到向北迁徙的经历,以及这个家族在纽约的困境与挣扎。达萨尼成长的年代是纽约无家可归危机爆发,贫富差距加剧的年代。在没有稳定生存环境的情况下,她必须引导自己的弟弟妹妹面对一个充满饥饿、暴力、种族主义、毒品泛滥的世界。在带领七个弟弟妹妹从一个收容所流浪到另一个收容所的同时,达萨尼也在寻找跳脱这种宿命的途径。当她最终逃离这种困境,进入一所寄宿学校时,她面临着一个难于回答的问题:如果脱离贫困意味着抛弃你的家庭和你自己,你该怎么做? 《看不见的孩子》以细腻的文笔展现了一名在困境中挣扎的少女,一个贫困代代相传的家族,以及一座赤贫与巨富可能一街相隔的城市。但达萨尼和她的家人只是一个缩影,他们面临的贫困、歧视、阶层固化和原生家庭问题是美国历史和社会结构的产物,这部“具有狄更斯作品般深度”(普利策奖获得者阿亚德·阿赫塔尔语),“足以比肩奥威尔”(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语)的作品的每一页都在审视这些问题,并拷问纽约这座城市甚至整个美国的良知。 本书获2022年度普利策非虚构图书奖、2022年度安东尼·卢卡斯图书奖等5项图书奖,另获4项其他图书奖提名,并入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2021年度书单、《纽约时报》2021年度十佳图书、《时代》周刊2021年度十佳非虚构图书、《大西洋月刊》2021年度十佳非虚构图书、美国亚马逊2021年度最佳非虚构图书等10项美国著名媒体和平台的年度图书书单。"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习惯的力量(新版)
习惯的力量(新版)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都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在过去的20年里,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市场营销人员通过研究不仅发现了习惯的运作机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改变习惯的方法。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做出的选择,是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也仍然经常甚至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习惯形成后,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或者意识到其他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就会自然而然地启动。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并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就会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习惯强而有力,却也能刻意培养;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本书作者综合了近20年科学家与商业对于“习惯学”的研究,包括数百篇学术研究、300多位科学家与企业管理者的访谈,以及数十家企业的实践研究成果,分三个部分探讨了个人的习惯、成功组织的习惯以及社会群体的习惯,作者都希格认为,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还是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焕然一新。
175025
当代英雄
当代英雄
《当代英雄》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创作的长篇小说。1839年至1840年莱蒙托夫在《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小说《贝拉》、《塔曼》和《宿命论者》。1840年5月莱蒙托夫将这几篇小说同未曾发表的《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梅丽公爵小姐》合在一起发表,这便是长篇小说《当代英雄》。 [1]《当代英雄》是由五篇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故事组成的,中心是描绘主人公毕巧林的形象。在这五篇故事里,作者集中叙述了毕巧林的五次冒险经历,表现了毕巧林一生最后阶段的生活。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写贵族青年毕巧林厌倦上流社会生活,到南方高加索服兵役,途经小城塔曼,无缘无故地戏弄一个叫做“女水妖”的走私女郎,结果自己的财务被盗窃一空,而且险些被走私女郎推人大海,送掉性命。他用计抢劫了山民酉长的女儿贝拉,当获得爱情后,却又觉得“这蛮女无知和单纯”,儿乎把她遗弃,致使贝拉惨遭杀害。他甚至用生命跟人打赌,以检验人是否有生死定数。 [11]该作讲述主人公毕巧林是青年贵族军官,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然而他内心深处似乎埋藏着有所作为的渴望。 这是一个冷酷自私的利己主义者。 莱蒙托夫选取了毕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断,从不同角度予以再现。 [2]《当代英雄》是俄国莱蒙托夫的代表作,其中的主人公毕巧林在俄国文学史中和文学评论家的笔下,早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一个社会“多余人”形象。
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