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241【乐动心影】人间几度清明-大天

00:00
07:45
主播信息
请修改昵称7a1e382

请修改昵称7a1e382

心灵之声,让你遇见你
关注
静夜思绪
--
那远处星星点点的高楼灯光下,曾徘徊多少少年;猛然回首的一刹,是否还找得到熟悉的身影;那些你爱过和爱过你的人,随着万里星空渐渐飘远,还是留在身边;这个宇宙很大,大到一个转身就再也不见,我的心很小,小到再也容不下多余的人。
流年絮语
--
每天一个不同的话题,讲述你我身边的故事
那时慢
--
世间最有用的存在,便是文字,文字最优美的模样,便是诗书。昏黄灯光下的一个角落,阳光普照的一席窗前,若你愿意,便可置身一个绚烂无比的空间,穿越有时,幻想亦有时。那时慢,在诗书的世界里。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乔治·齐夫拉》
20世纪伟大钢琴家《乔治·齐夫拉》
这张专辑收录了乔治·齐夫拉的演奏录音,包括李斯特、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乔治·齐夫拉(Gyorgy Cziffra,1921-1994)法籍匈牙利钢琴家。齐夫拉的演奏,以技巧而取胜,技巧的表达令人眼花缭乱,但对作品的内涵往往很难深入探究。他演奏的练习曲及高难度技巧作品,都能充分展示其才华,最具特色的作品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与《超技练习曲》。 齐夫拉无比富创意的《匈牙利狂想曲》、《匈牙利幻想曲》、《死之舞》及李斯特钢琴协奏曲,把他的才华逐音、逐小节地展现出来。对他来说,录音室不过是个空间,让他用来捕捉艺术灵感。他可以透过冒险、试验、练习,来达到彻底的说服力。他在录音室内燃亮作曲家所托付的音乐概念,再发挥所有的技巧魔力,让作品闪耀生辉。在他那疾风扫落叶般却又精准控制的演奏中,《塔兰泰拉》及《B.A.C.H.幻想曲与赋格》中的宏伟敲击和弦经过句,都表现得神乎其技而耀眼非凡。每个细节听来都是清新而富创意,使听众觉得似乎聆听一部从末听过的新曲子。齐夫拉演奏的肖邦的练习曲,如同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一般,难道是想把他们也塑造出李斯特魔鬼戏剧性般的意义?究竟是出乎自负、对艺术的冲动,抑或全然的实验精神,让齐夫拉如此演奏肖邦的练习曲呢?也许有人认为他的诠释可议而且卖弄技巧,甚至仅为填充录音曲目。但从另外一个较开放的角度来看,也许我们可以解释成:齐夫拉对这部作品的激情、不敏锐深入的诠释,也是对音乐的一种探索,他想追求任何可能的作品燃烧的方式。齐夫拉演奏的《英雄》波兰舞曲说明他在练习曲中表现的狂野只是一次特别。事实上,他对波兰舞曲的诠释让人联想《波兰幻想曲》作品61,因为齐夫拉把其中散漫、克制节奏的的风格被引用在《英雄》波兰舞曲这部和弦、节奏实则比较重的作品里。
16
36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为了庆贺皮蕾丝70岁生日,DG公司发行了这套20CD合辑,收录了皮蕾丝的全部独奏录音,包括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以及她最擅长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肖邦的夜曲。湖水般的清澈、诗人般的敏感,从皮蕾丝演奏的音乐里就能听出她的性格,不为名利所动,也并不积极扩充曲目。作为一个不常录音,现场演出也越来越少的艺术家,这套合辑对乐迷们而言非常珍贵。 皮蕾丝(Maria Joao Pires,1944-)葡萄牙女钢琴家。她的演奏,音色极美,又善于在节奏与分句处理上表现出细微的变化,其演奏的莫扎特、肖邦,都极具魅力。她和杜梅、王建一起,已形成室内乐的最佳搭档,其演绎的室内乐作品有一种清新的美感。 皮蕾丝在乐坛一开始就是凭着她音色优美、乐思纯净无瑕的莫扎特演奏受到瞩目。她和莫扎特的关连,或许只能以天赋来解释。因为她7岁的音乐会上就是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不过这还不是她最早举行的独奏会,因为身为神童的她,5岁就开了第一场独奏会。因为她有着这样惊人的禀赋,葡萄牙政府在她9岁时就颁发青年音乐家奖章给她。而因为她杰出的天份,家人也非常注意她的音乐修养,让她在里斯本音乐院毕业后,立刻前往德国慕尼黑音乐院,投入钢琴家恩格尔的门下。恩格尔的影响对皮蕾丝肯定是很大的,因为恩格尔本人就是专精维也纳古典乐派演奏风格的莫扎特名家,他也为华纳灌录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全集的录音,是禀承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名家(恩格尔本人则是法国钢琴家科托的学生)。 皮蕾丝后来在1970年赢得布鲁赛尔为贝多芬诞生200周年纪念举行的贝多芬大赛首奖,也因此早期是以弹奏贝多芬闻名,同时在肖邦、巴赫和舒伯特(她为华纳录了许多舒伯特奏鸣曲)演奏上也相当受到好评,但后来她却因为灌录了一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在欧洲也由法国华纳发行),成绩斐然而忽然被公认为莫扎特专家,这其实是她始料所未及的。但究其原因则不难了解,身为神童的皮蕾丝,早年在作曲上的训练给了她对音乐深入的认识,使她在演奏时不追求单纯的技巧为满足,而以探索音乐性灵层面为目标。她往往能从乐曲的结构去寻找乐曲的真义与美感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成为伟大莫扎特诠释者的原因,因为她所演奏的莫扎特,不仅仅有官能的美,还有一种结构上的平衡美。
17
224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1975年间的独奏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发行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21
414
米凯兰杰利《巴赫、贝多芬、舒曼作品》
米凯兰杰利《巴赫、贝多芬、舒曼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演奏录音精选第四辑,收录了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的四部作品:1、1941年6月在米兰录制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2、1948年10月26-27日在伦敦阿比路第三录音棚录制的,布索尼改编的巴赫《恰空》、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3、1957年5月12日在伦敦演奏舒曼《维也纳狂欢节》的现场录音。 米凯兰杰利是一位传奇的意大利钢琴家,拥有庞大的演奏曲目,从巴赫巴洛克式的华丽风格,到浪漫主义作品,贝多芬、舒曼和勃拉姆斯,都被米凯兰杰利精彩地展现。米凯兰杰利的录音虽然不多。但他独特的触键、柔韧的音色、纯粹的风格是很容易辨认的,这也是他被乐迷尊称为“米神”的原因。 巴赫/布索尼 《恰空》钢琴版,改编自《d小调第二无伴奏小提琴组曲》BWV1004的第五乐章。此曲是风格庄重的三拍子舞曲,复调音乐形式,在固定的主题或一连串固定的和声进行之上作多次变奏。这首作品渗透了巴洛克时期音乐大师巴赫的杰出复调创作功底,展现出了较为娴熟的和声基础上创作复调的精湛技巧,这首作品也因此被赋予了较强的艺术内涵和生命力。后辈之秀——著名浪漫主义风格时期的作曲家布索尼在巴赫的原作基础上将这部小提琴作品成功地改编为钢琴作品,其中融入了他作为钢琴家的艺术积累和创作气质,将大量表情术语、和声等进行了重新诠释,从而使这首作品更加隽永瑰丽。 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2第三部,作于1795年。此曲朝气蓬勃、刚毅辉煌、勇猛精进,洋溢着勤奋自强、力行不怠的气概,自始至终充满欢乐。 舒曼《维也纳狂欢节》作品26,作于1839年,题献给莫南德·席勒,他描绘它为“一部伟大的浪漫奏鸣曲”,“一份浪漫主义的展品”。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 《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其中的“玩笑”据认为主要是掩饰第一乐章源自“马赛曲”的引语,当时在维也纳是严禁“马赛曲”的(舒曼在后来的三部作品中又引用此曲)。 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完成于1863年。此曲是勃拉姆斯根据帕格尼尼写给小提琴的《第24号随想曲》加以变奏写成的二十八首钢琴变奏曲独奏作品。
--
1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