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 - 梦.mp3

00:00
01:40
听完整版
大家都在听
哥德堡七重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哥德堡七重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这张专辑是哥德堡七重奏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这是巴赫这部键盘杰作的世界首个七重奏版本录音。 《哥德堡变奏曲》BWV 988,巴赫著名的羽管键琴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其间巴赫在莱比锡,视力已开始减退。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1742年出版,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伯爵的年轻演奏家。巴赫曾把他的《B小调弥撒》献给凯瑟林,因此而获得“宫廷音乐家”的封号。1741-1742年间,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让哥德堡师从巴赫,学习演奏技巧。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帮助谱曲。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 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绎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位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它、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一层与第二层键盘交替。第十六变奏作为中心,速度分为前后两半,这种作曲技巧所构成的建筑结构之微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2.1万33
穆特、卡拉扬《1978-1988录音集》
穆特、卡拉扬《1978-1988录音集》
这套专辑是“小提琴女神”穆特与“指挥皇帝”卡拉扬合作,1978-1988年录制的合辑。1976年,卡拉扬听到德国女孩慕特的演奏后,被这位14岁小女孩成熟的演出大感惊奇,称为“自梅纽因以来最杰出的音乐天才”,并且在1978年带着她录下了莫扎特的《第三、五号小提琴协奏曲》。 1988年至今的二十多年间,穆特在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演出和在不同的专辑中,都有演奏以上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门德尔松与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穆特也有了自己强烈的主见与表现,并深受爱乐者的肯定与喜爱。但无法改变的是,穆特与卡拉扬的录音中,穆特那甜美的音色、不疾不徐的大将之风以及美丽清新、细腻而又充满光泽的琴音表现,使得此套唱片至今畅销不已。作为见证指挥大师卡拉扬与神童穆特的美好岁月,这套专辑在音乐史又有着上无可取代的地位。 穆特演奏风格十分严谨,这多半是受到了卡拉扬对于音乐节奏的严格控制,虽然穆特时常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变演奏的节奏,但和卡拉扬一样的是,穆特从不会篡改乐曲本身的意图。 作为一名指挥,卡拉扬对穆特没有太多的技术上的要求。穆特早年的演奏技术还很不完善,但卡拉扬对于这一点的“纵容”体现了卡拉扬高超的艺术哲学,他从来不过分注重技巧,他对技巧的要求仅限于能够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想法准确的表达出来的水平。事实上也证明,穆特在对乐曲非凡的的表现力及在技巧上的快速进步,与卡拉扬对穆特在艺术上的“纵容”是极富远见的。
8.9万27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1)》
这张专辑收录了玛塔·阿格丽奇演奏的代表曲目,包括: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巴赫《第二组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等。 玛塔·阿格丽奇(Martha Argerich)1941年6月5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具有女性钢琴演奏者少见的力道、速度与外放的性情,这让她的演奏风格无法被归为女性钢琴演奏者的派系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阿格丽奇具有像男性钢琴演奏者一样粗壮的手臂、结实的手指,所以可以和注重力量与炫技的男性钢琴演奏者相比较。例如,在弹奏轻柔的乐曲时,她的手指只要平贴于键盘,就可以发出按压到底的音色。而在演奏大型作品时,也可以运用双手敲击出足够的音量。同时,阿格丽奇的演奏也并非一味生猛,特别是在演奏乐思比较丰富的多乐章作品时,她更注重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 从具体的演奏上看,阿格丽奇的突出特点是快,即读谱快、视奏快,拿下一首作品的周期快,以及手指的速度快。例如,弹奏李斯特的奏鸣曲,左手的八个八度,她用不到一秒钟即可弹奏完。在此基础上,她的琴音可以为了求速度、求表情而不用顾及声音是否细腻。 很少有音乐家像钢琴演奏者玛塔·阿格丽奇那样被耀眼光环和神秘面纱同时笼罩。她的光环来自于年轻时的倾城倾国之美,在键盘前无懈可击的技巧。“圣手”一词也许并不能完全恰当地形容玛塔·阿格丽奇,她的特点是狂飙式的奔放激情,像雷鸣闪电般地攫住听众的心。她不但掌握了无懈可击、炉火纯青的惊人技巧,而且气势磅礴,高难度的乐段在她指下宛如等闲,令人难以相信这些力量发自一个身材不过五尺四寸的长发女子。她是一位领导钢琴技巧与美感风格的大师。
1.9万2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