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开篇词】河森堡:历史的暗线

00:00
01:1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河森堡

河森堡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河森堡
关注
河森堡:血脉偾张的人类简史
488.4万
在人类历史的表象之下,总是暗含着许多看似不起眼的线索,也许一直以来笃信的“真相”背后,又有另一番景象。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几十万年前的人类,是因为我们今天仍然生活在石器时代那巨大的惯性之中,但大部分时候我们根本不自知。探寻我们的祖先,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主播介绍 河森堡:人肉背词机;知识大V;2016年《一站到底》冠军 课程大纲 为什么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只有眉骨以上的部分? 为什么2型糖尿病、抑郁症、瘾、血栓在石器时代其实是好基因? 为什么要研究几十万年前的人类? 因为我们今天仍然生活在石器时代那巨大的惯性之中,大部分时候我们并不自知。 探寻祖先,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你将获得 1、幽默风趣有深度地详解人类史 2、工作之余放松精神,丰富大脑 3、提升人文素养,增强人生底蕴
河森堡:揭秘23件镇国之宝
78.6万
文物是人类行为的化石,没有它们,我们便成了时间里的孤儿,即留不住当下,也找不回过去。文物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将人类的前世今生勾连成线,画在这世间无法抹去。 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里,写自己在鉴赏古镜时不禁感叹:“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虽然我们现在得知鲁迅先生以为“海马葡萄镜”是“汉代的镜子”是个误会,但的确仅凭一件文物,先生便看到了文物所处时代的壮丽繁华。 这张专辑里河森堡从全国3,856,200件珍贵文物(价值高于一级、二级文物)中精选出23件精品文物。有引发业内外专家数年之争的后母戊鼎,有遭遇了几次生死劫难的四羊方尊,有造型诡异的三星堆面具,更有历史上第一位女军事家的专用酒器妇好鸮尊等等。在这里河森堡用虔诚的态度,执着的探索为你揭开这些文物的神秘面纱,与你一起重温它们身上的善恶美丑、悲欢离合。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编辑推荐】 ★ 本书作为大众读物,记录了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的全过程。 ★ 借用考古发掘的手法,层层递进,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 ★ 包括良渚王墓、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以及良渚申遗的历程等。 ★ 同时把目光投向背后的考古人,展示了还原良渚文明的点滴秘辛。 【内容简介】 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最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专业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长期蹲守考古现场,深度追踪报道良渚遗址考古、申遗过程近10年,她的相关考古报道,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准官微播报”。《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览总策展人,纪录片《良渚》主要撰稿人,著有《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为宣传良渚文化作了许多努力。
1.2万2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